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深邃月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3.3秒的呼吸奧秘—不要浪費每一次呼吸(中)

深邃月光
·
·
大腦會對於氧氣不夠這件事十分在意,生存機制認為如果沒有定時補充氧氣就會有害生命,這樣的機制設計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因為大部分人都是靠著這原始的設計,一日復一日的呼吸,就算到了離開人世的那一刻,也不會認為有什麼需要改進之處。因為運作正常,所以自然就這樣維持下去,無需修改。

接續上一篇文章,在了解書中介紹的理論之後,知道每一次呼吸都要好好的吸氣與吐氣,這聽起來像是十分簡單的道理,但卻常常沒能好好的去實踐。作者認為,他觀察到的重症病人呼吸,常常是急促的,而瑜伽士的呼吸就是相對緩慢的,這代表緩慢的呼吸對於身體健康有益。所以月光就試著以作者推薦的呼吸法,吸氣5.5秒,再吐氣5.5秒,而且是要用鼻子來完成。轉化為適合自己的作法,也就大概是吸10口氣再吐10口氣這樣。把這樣的呼吸法,運用在爬樓梯上,就不用嘴呼吸,雖然有些勉強,但可以做到不用張嘴呼吸的程度,這是以前沒有過的體驗。

        回想起月光剛開始爬樓梯運動時,大概都要額外調息個5分鐘才能讓呼吸平順下來,後來進步到大概需要2分鐘就可以正常說話。現在使用新的呼吸法,在爬上最後一階樓梯後開始起算,不用一分鐘就可以調整好呼吸。因為不用大口張嘴喘氣,一切都依靠用鼻子吐氣,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呼吸起伏。這代表新的呼吸法具有一定的成效,能夠更加穩定住自己的呼吸,不會因為爬樓梯而讓呼吸節奏亂掉。而且作者特別強調要用鼻子來完成整個呼吸動作,這跟之前月光是認為在激烈運動時就可以使用嘴巴吐氣,以增加換氣的效率。自己實驗下來的結果證明,用嘴巴吐氣並非一定必要。

        這個道理就在於大腦會對於氧氣不夠這件事十分在意,生存機制認為如果沒有定時補充氧氣就會有害生命,這樣的機制設計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因為大部分人都是靠著這原始的設計,一日復一日的呼吸,就算到了離開人世的那一刻,也不會認為有什麼需要改進之處。因為運作正常,所以自然就這樣維持下去,無需修改。但據作者整理一些關於呼吸實驗的結果,將呼吸放緩這件事,就算會觸發大腦對於生存機制的底線,引發自身的恐懼,而認為自己就要接近死亡了。但實際上,縱然因此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不僅不會有害於身體健康,結果反而是有益健康的。

換言之,即使沒有即時的吸入氧氣,反而還在持續的吐氣,也不會對身體有害的。月光自己實驗的結果,吐氣5.5秒,雖然會感到有點缺氧,本能的想要趕快吸氣,但實際上卻是能夠挺過去的。加上在爬樓梯後就恢復原本正常的呼吸法了,所以感覺不到有任何的身體不適。其實,一般的深呼吸就是說要緩慢的吸氣與吐氣,這樣做有助於讓心情維持平靜,也可以在運動比賽中,看到運動選手這樣做,以降低表現失常的機率。所以當心情煩燥時,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而且更好玩的是,因為閱讀過本書,所以可以用不同的呼吸法來引導自己的注意力。

       像是其中有一種,是需要連續吐氣超過三十秒呼吸法,可以說一開始就是月光的極限,好像空氣都被吐出來了,很難受想要趕快吸氣。但實際上演練幾次,也發現可以慢慢習慣,固然要達到書中所說的超過一分鐘的境界,還有段距離,但實際上是可以做得到較長時間吐氣的。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