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raychai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愛你的仇敵?講經咩!《不赦之罪》

raychair
·
·


電影《不赦之罪》講述梁牧師的女兒思晴被強姦後自殺,數年後兇手阿樂出獄並加入梁牧師的教會。因此,梁牧師陷入信仰寬恕與內心報仇的掙扎。起初,梁牧師對阿樂循循善誘,鼓勵他「睇多啲聖經」。阿樂甚至被神的恩典和梁牧師的教導所感動,決意受浸。但是,因為阿樂透露一件事情,令梁牧師對信仰和「神的旨意」有所動搖⋯⋯

在香港,以宗教為主題的電影實在不多。我認為《不赦之罪》是一部十分不俗的作品,無論是故事、拍攝方法和演員都有很高的水準,會令觀眾看得很投入。當然,《不赦之罪》的劇情有些斟酌。無論如何《不赦之罪》的確帶出對宗教、罪和原諒的深刻反思。

何謂罪?

罪通常指違反道德、法律或宗教規範的行為。大部分情況下,說謊是違反道德和宗教規範,但不至於是法律上的罪行。基督教所指的罪,是指不遵守神的誡命和教導,偏離神所設定的道德標準。這套標準不只是行為上,甚至延伸到內心的想法,例如只要心存驕傲、自私或貪婪。在基督教的角度中,你已經犯了罪。

誰定誰的罪?

法律上的罪,自然是國家認可的法官來定罪。道德上的罪,定罪者多數是身邊的人或者自責內疚的自己。至於,基督教上的罪,定罪者便是主耶穌基督。

罪的作用?

法律上的罪,主要是想維持社會上的秩序。道德上的罪,其作用可以是引起當事人內疚的情緒,從而避免再犯同樣的過錯。至於,罪是基督教中的核心。因為人有罪,唯有承認自己的罪,並向上帝認罪,尋求赦免。藉著耶穌基督,我們便可以獲得永生的盼望。

關於罪,這裡要提及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 - 奧修(Osho)。他是印度著名的靈性導師、作家和哲學家。奧修認為罪是無意義的。罪的存在源於社會和文化的建構,而不是客觀真理。這會限制個體自由和成長,使人陷於內疚和悔恨中,無法真實表達自己情感。

梁牧師就是被基督教中的「罪」所束縛。他在信徒面前要裝作若無其事,提醒大家要彷效耶穌寬恕別人七十個七次。但是,他自己卻寬恕不到阿樂原諒思晴。

相反,基督教的理念,對於罪的詮釋是阿樂重獲新生的關鍵。阿樂很想為過往的過錯尋求赦免,接觸到梁牧師後,他明白只要依靠神,就能擺脫過往,成為「新造的人」。事實上,阿樂真的有改變,變得更有同理心。他會開解一個想墮胎而輕生的人,也會選擇原諒梁牧師和思晴。

所以,要怎樣處理罪和自己感受呢?我想電影中的師母是一個幾好的解答。她跟梁牧師一樣處於極大的傷痛之中。當她第一眼見到阿樂是十分憤怒,到出席阿樂的浸禮。她會跟阿樂閒談,訴說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所有面向。與其向外求,「祈多啲禱」和「睇多啲聖經」,不如同樣花時間向內求,跟自己對話和相處。

在愛你的仇敵前,愛多啲自己先喇!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