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Etta Le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加勒比海實習雜記_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Etta Lee
·
·

飛了27個小時,終於抵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t Kitts and Nevis),一個位在加勒比海的邦交國。這次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感謝贊助),這三個月我將在 St Kitts 的農業部實習,目前主要會待在海洋資源部門。

在這邊待了一周,隨時都會被當地人問說在這邊過的如何,真的真的蠻好的。風景很好、海邊很美、人大多很友善、食物也都蠻是我的菜的。不過也看到克國在2005年從製糖業轉向觀光業後逐漸在面臨的新問題,比如很多的垃圾(當地有個巨大垃圾山,而回收系統在台灣技術團推動下才算是剛起步),又或者是一些很驚人的在山坡地的私人開發。

島很小,人不多,但是在這邊的台灣人算是不少,有大使館、有國合會、有農業志工團、有役男、有台商。短短幾天,其實就聽說許多過往的合作計畫往往做完交接之後就無疾而終,所以島上沿途其實都可以看到一些之前留下的沒能成功的案例,可能是經費問題、沒有技術與相關人才的問題,也可能就只是行政上的問題(要直接複製一套甚麼東西到另一個國家,真的沒有這麼簡單啊!絕對不只是硬體設備的問題,就像聽到當地或外地人都會說這邊行政效率很差,或是大家愛做不做等等的。)

絕對不是只是要看笑話,或是抱怨台灣丟資源丟人力過來卻好像甚麼也沒做好,而是在接觸這些努力想要在邦交國做點甚麼事情的人之後,也思考自己拿了國家的錢、來到這邊,究竟可以幹嘛。但其實我也知道答案很簡單,真的不能幹嘛,中就能累積的東西可能就只是留在自己身上而已。

第一周其實幾乎在度假以及熟悉當地,實習算是剛起步而已(下周繼續分享)。認識了周遭每天都會去健行的鄰居阿姨,邀約之後傍晚一起去運動(他女兒在台灣讀書工作十年了,所以很快猜出我是台灣人);認識了社區的中國超市一家人,有一個和我年紀一樣大的兒子,他們總是熱情邀請我一起參與他們各種家庭活動;也稍微認識了幾位都會在附近樹下涼亭 liming (當地的用詞,指的是享受生活)的男性,每次走經過都會閒聊兩句;連附近的狗狗看到我也都會跳到一個比較高的平台上看我,興奮地對我搖尾巴。最近吃飯時都會配高校姊妹花,發現我們都正在一個融入新社區的過程。

(下級待續。)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