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進化論 - 都要說聲謝謝

Wu Ming
·
·
IPFS
·
以後希望做人resilient d , 寫D飲飲食食,陶冶性情。

2009年,有套美劇名「Dollhouse」 , 故事發生在一間神秘的高科技組織名「Dollhouse。進來Dollhouse的人會被稱為Doll, 她們會被完全清空記憶與人格,變成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空殼。然後,Dollhouse 會根據客戶需求,把request灌入人(公仔)的記憶,從而塑造技能及性格為客人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後,記憶再被清空,回到毫無自我意識的狀態。某些劇中的公仔逐漸蘇醒,痛苦,及反抗。 我想起英國,曾經我以為這裡是自由與制度的庇護所,卻發現文明的外衣下,很多東西其實已被改寫。


馬來西亞朋友移英20年,在她眼中,英國什麼也是好。 我叫她說1 件「英國多麼好的事」。她說自由,然後滔滔不絕的說星加坡多麼抑制,有回帶著當年4歲的女兒搭地鐵,小孩閙肚餓,她給女兒一顆糖果,就被車箱的乘客指責,並告誡她車廂內不能吃東西。


我靜靜地聽著:「有冇睇新聞?工黨「建議」 英國的小學及幼稚園不要以生日蛋糕來慶祝學生生日,應該以果盤來代替蛋糕,因為蛋糕會令人肥胖。此個「建議」 名義上是建議,實際上很多學校也實行著。在Surrey 的Hillcross Primary School 為免喪失健康學校的聲譽(healthy school status) 就禁止學生在生日會上有生日蛋糕。」熱愛英國的她咪起眼晴看著我:「死工黨。」


工黨是廢,而且我漸漸覺得工黨是賣國賊來的,例證: 政府怎也要推行Digital ID,我覺得英國的個人數據集中化是國家監控的開始。 大陸擺明居馬監控你,英國就一大輪廢話,民間無人認同,我認識的人沒有,傳媒也不認同,甚至也揪出Digital ID 此局大棋背後是Oracle 老闆及Tony Blair, 利益輸送之嫌明顯不過,然後呢? 就算Digital ID 成本不非,政府財政黑洞達至30億-50億英鎊也無意櫊置。


馬來西亞朋友不以為意,她認為大陸有,全世界也有,英國將會有Digital ID 又有什麼可怕? 我瞪大眼睛看着她,我就是憎恨大陸那套才把香港的所有賣走,帶著家人來此個所謂講求「制度」 的民主國家,如果她變成大陸的模樣,我爲何不留在香港,起碼低稅,地鐵準時,社會有效率。香港政府是廢,是無恥,但英國政府一模一様,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皇室及zone 1 所有博物館是全世界最美的包裝紙。


我對英國的恨由了解開始,曾經我視此為家,衷心欣賞其歷史,去博物館,去公園坐,欣賞歌劇,櫻花,紅葉,夕陽。現在我想起英國就想打佢小人。 如果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我依然認為自己是香港人,我不敢高攀作中國人,英國人我側沒有資格,我沒有阿Q精神。


馬來西亞朋友真心愛英國,她承認自己是British, 就算女兒入不到Grammar School, 她要remortgage 自己層樓供女兒入private school 也不會罵英國的教育制度不堪,她說:「此個不是英國問題,是世界問題。」  我敬佩她的寬宏大量。從前我在香港,媽媽把我送進一所英文小學,然後憑學能測驗的成績直升原校中學,就算入不了原校,也有很多價錢相宜的升學選擇,因為很多中學也未致於是Netflix 中的Adolescence。


記憶中馬來西亞朋友從來不說英國壞話,甚至會幫英國辯護,她說:「個Digital ID, 你就算啦,你又唔係逃稅,咪俾資料佢囉,而且很多其他民主國家好像瑞典,德國也有Digital ID, 你地D香港人好敏感,大使館又話唔得,Digital ID 又話唔得。英國其實已經好respect 你地。」


此刻,我真係想嗌救命! Respect ? 我是英殖年代的人,英國養育了西方思想的香港,然後又交給極權的中國。葡萄牙離開澳門時,每個殖民年代的澳門人都有個葡籍。英國沒有,她希望以香港換取對華貿易。英國只有一個彭定康(最後港督) 對香港人有情有義,今時今日無權無勢依然為香港人發聲。 BNO是英國政府發的passport, 道理上香港BNO人不應是外來人,不過英國也沒有當我是自己人。 身在英國的我,自給自足,其實我一早已不屑很多英國standard,UK just can’t make basic things right。


說回英國的Digital ID, 我想起現居葡萄牙的英籍加勒比海朋友, 初初相識時,她問我為何你來英國?我說我不喜歡state control, 她瞪大眼晴望著我說:「傻女,英國就是中國來,英國由地產,水,能源,鋼鐵全部中資擁有。英國會有digital ID, 幾年前已有計劃,後來胎死腹中,但相信我,根據英國的往績,只要在他們的agenda就會實行,只是何時實行。英國變得好快,你今日覺得好的事情,甚至英國原有的價值,政府可以打爛哂,推倒然後大家迫不得意地用他們的方法。」   「為何政府要這樣做?」 朋友說:「利益,不過不是我和你,也不是英國。」


還記得那天回家,我不太相信,不過此個新識的朋友又不像欺騙我。


加勒比海朋友離開英國兩年了,臨走前她告訴我,不要看主流新聞,多讀獨立媒體的新聞,多想。


Kier Starmer (英國首相)說要推行digital ID 那天,我就不得不認同此個項目一直也在政府的agenda 中。很多民主國家也有digital ID例如徳國和瑞典,然而他們都是歐盟成員國,他們的Digital ID 規範必須跟足歐盟標準,遵守歐盟的隱私要求 (eIDAS regulation),加上德國有信息自決權的憲法保障, 以法律防止國家做得太多,瑞典雖無憲法保障,但也跟足歐盟標準,而且官僚體系透明。


英國在脫歐後雖然保留了歐盟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s (GDPR), 改為 UK GDPR。不過,英國政府有權通過修法去調整條款。2023–2025 年的 DPDI Bill(數據保護與數字信息法案)就被批評放鬆了GDPR限制, 政府在處理公民數據上靈活了,不過透明度更低。英國很喜歡以層層疊疊的行政架構來A管B, C又管A。什麼什麼機構一大堆,名義上的監管,其實他們的權限只是事後問責。 英國數據保護監管機構(ICO) 又是如此的一個事後孔明的物體,問題發生後怎解決呢? 又開一個委員會去研究,然後問題及所有由問題𧗠生的財政問題又入黑洞。


此個廢柴政府,憑加稅去管冶。將來更差,就是以個人數據國家化及苛稅來管理。入籍試必考的British Value, 包括,Rule of Law, Democracy, Individual Liberty, Mutual Respect, Tolerance for Different Faiths and Beliefs,所有價值都只能成為追憶,因為自由和制度已經悄悄被改寫,而更改及抹去這些價值的人不是伊斯蘭人,不是阿富汗人,而是原生英國的英國政客。



不過,我也要多謝英國,假如我在香港,我看不通此世界,的確too simple too naive,英國令我成長了,下一個進化就是可能不會再說,說來沒用。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Halloween at Hampton Court Palace

擱淺是為了活命

Keep Calm And Carry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