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說】尋找
回到台灣一週了,花了一些時間整理手邊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刻意留白,讓自己沉澱、慢慢咀嚼這趟旅程所帶來的感觸。
最近有一位個案對我說,他想「修行」。這句話讓我驚喜交加。驚的是,好久沒有人對我提起「修行」這個詞;喜的是,有人渴望更深入地認識自己。與他討論什麼是修行時,我驚覺:每個人都在「尋找」。尋找工作、尋找伴侶、尋找認同與肯定、尋找救世主、尋找英雄、尋找失落的一角,尋找那個更完整的自己。
這也讓我回望自己的這趟旅程——我,是不是也想尋找什麼?
---
一開始的念頭純粹到近乎天真:腦中莫名閃現「我要去英國」的想法。亞瑟王與圓桌武士的傳說突然浮現,喚起我內心對騎士精神的嚮往——正義、勇氣、忠誠,以及對理想社會的追尋。
旅途中有一天,是我情緒最低落的一天。那天的日記我寫下:「有目標卻虛耗的一天,想找喜悅卻不喜悅的一天。」我刻意想與人連結,結果卻卡住,怎麼都無法輕鬆互動。當無力感襲來,我索性坐在街邊的椅子上,重新凝視內心的空洞,問自己:「我到底在尋找什麼?」

那一刻,我猛然發現,「尋找」這件事本身就有根本的偏誤。會想要尋找是因為感覺自己沒有、感覺自己失落、感覺自己匱乏、感覺自己迷失,帶著匱乏感是不可能找到什麼的,因為心念中的匱乏只會吸引更多的虛無與無力。當我們是帶著「我不夠好」「我不完整」的心態去尋找時,最終找到的,只會是更多的無力與空虛。
那一刻憶起古魯總是告訴我們「本自具足」,簡單的四個字,聽過、說過,但還要品嚐過呀!當我重新與內在的自己連結,感受到那份純粹的存在感,在純淨的源頭中,我被深深地愛著,不虞匱乏。
我只是坐在椅子上,陽光灑落在我的身上,呼吸著溫暖的空氣,我只是坐著,什麼都沒做,那一刻我心滿意足了。
當我重新站起身,走向街道,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揚,迎面走來的人紛紛對著我微笑。不再刻意尋找什麼,放任敞開的心而有更多的遇見,釋放出空間,這些可能性就自然可以進入生命了。
尋找的心是匱乏的心,是緊繃的心。放下尋找的企圖,才能真正品嚐當下的滋味。
---
回國後,朋友問我「有沒有找到亞瑟王?」
「有!」修道院中有一方土地標示著可能是亞瑟王與妻子的墓地。
「然後呢?」
「沒有了!沒有發生什麼奇幻的故事,沒有石中劍,沒有從湖中升起的王者之劍。」
我追著亞瑟王而來,但我沒拿到象徵王權的劍,也沒追到絕對的公平與正義。反而是看見:即使是為了正義而發起的戰爭,雖然披上光榮的外衣,終究也是殺戮。當我看著新聞中一幕幕戰爭畫面,一方面幻想著主持正義的騎士能再次現身,但更多時候,我渴望的是平靜——願所有的爭戰被終止,願所有的傷痛被洗滌。我想起《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裡,那個受傷的小女孩對施暴者說:「Wash me.」洗滌的,不只是血與傷,更是一種悔悟與寬恕。
在傳說的結尾,那把王者之劍終究歸還給湖水女神。
在水之女神的懷抱裡,以純淨的水洗滌殺戮,正義與忠誠轉化為陰性溫柔的力量。不是揮劍奮戰,而是涵容與止息,學習以陰性的智慧與慈悲,為「力量」重新定義。
---

St Margaret’s Chapel,這裡不是什麼旅人會刻意尋找的名勝,卻是我第一天到達小鎮就莫名遇見的秘境,深深被吸引,此處成為我每一天結束旅程的終點站,每天傍晚都要到這個教堂享受一下寧靜。
不刻意尋找的遇見,也許才是心之所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