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白的嬉隱肆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回望那些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

小白的嬉隱肆
·
·
是不是有時候,往回頭看,卻更可以看見未來呢?

因為書店老闆推薦,我買了第一本鄧九雲的書。

不識鄧九雲,只在書店架上的《女兒房》、《女二》書脊上看過顯示為作者名字。老闆說是戲劇、劇場的演員,我似乎也沒印象。本想拿新書《女二》,老闆卻塞了一本更輕薄的給我,說你先看這本啦。我見有包膜覆其上,便問此書寫什麼,老闆書直接撕開給你看,我說不必,妳推的我從不懷疑。

150 頁的諸多互有關聯的極短篇小說集子,確實輕盈,兩天就看完了,但是當中重量遠勝其外在型態。


人們的鞋後跟,正在不平均地被磨損消耗著,迎面而來的人們身後的霧團,終會一點一點稀釋飄散,漸漸淡去。我開始明白,回望這個動作,有時像喝進一杯溫開水一樣,讓胸口暖烘烘的,那份勇氣更是一種看見未來的潛力。

回望這個動作… 那份勇氣更是一種看見未來的潛力。

是不是有時候,往回頭看,卻更可以看見未來呢?社會上每天把 AI 喊得震天價響,世界似乎都被他們聲聲催逼著越走越快。但未來在哪裡?是 2027 年 AGI 的普及嗎?還是什麼 RAG、ASI、AI Agent 等等新潮名詞領銜的方向?在我意欲緩一緩、想一想的時候,看到這句,也許後面才有前進的方向,默默如漣漪般泛上我心底。


「流浪的本質在掏空。我心中的小孩從沒有死去。我或許放縱他,或許溺愛他,所以我能看見山丘另一邊無粉無藍的天空。什麼是長大,就是面對遺棄感,但不遺棄自己,讓情緒存在卻能不被影響。九州,Day38。」

什麼是長大,就是面對遺棄感,但不遺棄自己,讓情緒存在卻能不被影響。

適逢工作上一位很親近的同事此刻正有此想法,他覺得在組織改組後被長年追隨的老闆與團隊給拋棄,情緒正處於亂流中,帶回到他下班後的生活裡,也難免讓我承受了一些負能量。他年紀長於我,再不出幾年即屆齡退休,仍然陷入職場憂鬱。是否,在他篤信的宗教之外,還有其他的智慧可以撐扶他呢?至少我現在看到的文字,是一道光。


我拿起他的左手臂聞了聞,左手臂的體溫會比右手臂稍稍高一點,因為比較靠近心臟。我又湊向他的左鎖骨,深深吸了一口氣。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定都可以找出優於其它事物的某些特點。

左手臂的體溫會比右手臂稍稍高一點,因為比較靠近心臟。

我想無論我的心裡有沒有其他人,嫉妒心並不會因此消失。我在手心上寫了「嫉妒」這兩個字,想著為什麼爛字都是女部呢?嘩啦啦的水聲,潮氣,在我的皮膚上開始凝聚。我把大門反鎖上,不確定還想不想讓其他生物進出我的島。

為什麼爛字都是女部呢?

看了卻忘不了,不是那種免洗句。先存著,觀望哪天會有什麼暗流蕩到我身上。


然後看著看著,紙本書獨有的巧思,讓外在形式也有了意義。文字的重量可以引發讀者思考,紙頁的重量則能乘載作者思想。不擬破梗,驚奇留給讀者大家。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