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97《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01:周天子的專用司機也能闖出一片天?

鱷魚把拔
·
·
IPFS
·

──────────原文──────────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爲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爲周所殺,其後爲秦。

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爲趙。季勝生孟增。

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爲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幸於周繆王。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緑耳,獻之繆王。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

自造父已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時伐戎,爲御。及千畝戰,奄父脫宣王。奄父生叔帶。


叔帶之時,周幽王無道,去周如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于晉國。

自叔帶以下,趙宗益興,五世而至趙夙。

趙夙,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夙爲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卜之,曰「霍太山爲祟」。使趙夙召霍君於齊,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晉獻公賜趙夙耿。

──────────翻譯──────────

趙氏的祖先,與秦氏同出一脈。傳到「中衍」的時候,曾擔任商朝帝王「大戊」的御者(駕駛戰車的人)。中衍的後代「蜚廉」育有二子,其中一人名叫「惡來」,曾侍奉殷紂王,後為周人所殺,其後代成為秦國的始祖。

「惡來」的弟弟名叫「季勝」,他的後代成為趙氏。「季勝」生下「孟增」。

「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信,被封在一個名為「宅皋狼」的地方,以地為名下,孟增從此被稱為「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深得周繆王的寵信。造父選取上乘良馬,和桃林的名駒「盜驪」、「驊騮」、「綠耳」一起獻給繆王。周繆王命令造父駕車,隨他西行巡狩,途中遇見西王母,樂而忘返。這時「徐國」的「徐偃王」發動叛亂,周繆王駕駛著日行千里的駿馬,迅速回師討伐,大敗徐偃王。繆王為此將「趙城」賞賜給造父,趙氏自此興起。

從造父往下六代,至「奄父」,又名「公仲」,周宣王時期參與征伐西戎,為宣王駕馭馬車。在「千畝」這個地方作戰中,奄父曾救周宣王脫險。奄父生「叔帶」。

「叔帶」時,周幽王的荒淫無道,讓他決定離開周王室,來到晉國,侍奉晉文侯,並在晉國建立起趙氏的根基。

從「叔帶」往下,趙氏宗族日益興盛,五代之後傳到「趙夙」。

「趙夙」在晉獻公十六年隨晉國征伐霍國、魏國與耿國,並親率大軍攻擊霍國。霍國國君逃奔齊國。當時晉國大旱,占卜得知「霍太山的神靈在作祟」。於是命令趙夙前往齊國召回霍國國君,把他安置回舊地,重修霍太山的祭祀,晉國也重新獲得豐收。晉獻公因功賜給趙夙原本「耿國」的土地。

─────────解說與心得─────────

來到了趙國的歷史部分,透過這幾段文字竟意外得知趙國的祖先跟秦國一樣,看來秦、趙兩國關係有點密切。除了關係有點密切之外,秦趙兩國的祖先都滿擅長駕馭馬車的。之前稍微研究過,「秦」這個字其實跟馬匹吃的牧草有關,所以可以從「秦」這個字感受出秦國與馬匹的關係。那麼「趙」呢?雖然沒有查到什麼資料,但從「趙」字有「走」這個偏旁來看,應該也跟奔跑有關。或許,「趙」也是因為擅長駕馭馬車奔走,而出現這個字的吧!

接下來,趙國的祖先大多時候是周天子的專用司機,直到周幽王的時候,趙國祖先才因為感受到幽王的荒淫無道而選擇投奔到晉國。但身為周天子的專用司機,怎麼可以隨便投奔到其它地方諸侯呢?我想,或許是因為周幽王根本就不用這個專用司機家族的關係吧?!又或者是因為周幽王忙於戰爭,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專用司機家族已經舉族搬遷了!?總之,這趟遷移讓「趙氏」有了延續下去的機會。畢竟,如果當時沒有遷移的話,趙氏一族早就被犬戎所滅了。

投奔晉國後,趙氏一族從原本的周天子的專用司機躍升成為還能帶兵打仗的大夫階級。看來,趙氏一族擅長駕馭馬車的能力,果真滿受重用的。

在這場趙氏參與征戰的過程中,司馬遷紀錄了一段有點靈異的內容:晉國飢荒被歸咎於得罪了霍國的太山。因此,趙國的代表人物──趙夙奉命去迎回逃亡在齊國的霍國國君,並讓他好好對霍太山進行祭祀後,晉國不僅解除飢荒,還恢復了豐收。趙夙也因為此功勞而獲得耿國的土地,壯大了趙氏一族的勢力範圍。

但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霍太山的祭祀恢復與否,怎麼可能會跟晉國是否豐收有關呢?如果以科學角度來看,應該只是巧合。畢竟,乾旱與否跟氣候周期有關,剛好沒有祭祀而乾旱,恢復祭祀而豐收,或許只是巧合!?

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恢復祭祀後,人們內心獲得慰藉下,願意主動尋求解決乾旱的方法,因此即使氣候沒有任何改善,仍有機會獲得豐收。

總之,有些歷史的紀錄不能單純用科學來解釋,科學之外還包括人心,這些都是該注意的地方。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