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可能會讓你離愛”越來越遠”》

「獎勵自己永遠不需要理由」,被這句話激勵的你,在免稅店裡價值十幾萬的名牌包就直接刷下去,因為「你值得」。
然而,當要掏出現金付信用卡帳單時,內心會出現一陣「痛」,瞬間飄過「後悔買下那個價值二個月薪水的包」,但就只有一瞬間,因為馬上會有另一個念頭出現「愛自己,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
補償性的愛自己,會讓「愛」越來越難獲得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對自己好的方式,都是在「補償」,補償那個你沒有、你想要的那個缺口。
週末睡到自然醒來補償上班的疲憊;平常都省吃儉用,於是發薪水日去日式料理吃到飽大吃特吃。於是這邊補補、那邊補補,一件漂亮的衣服最後被補成一件乞丐裝。
這種愛自己的方式,其實會讓自己越來越悲,因為自己的人生一直需要透過「補償」,補償的越多,代表「悲」的地方越多,於是補償時的愉悅很快就會消失,因為現實裡還得面對很多令人不舒服的真實。
面對越來越短暫的愉悅,「補償」可以做的就是加重口味,本來一千多元的吃到飽就可以滿足,同樣東西一直吃,幸福感便會下降,這時該換什麼呢?同事推薦的熱門星級餐廳,每月固定開放預約時間,開放預約日準點就要按下預約鍵,因為慢個五秒,就會得下個月再來一次。
有一次終於讓你預約到平日的晚上,這簡直如中樂透般,興奮的喊著「我終於訂到了!!!」你不會在乎這頓飯要花上新台幣三千元以上,因為「你值得」!
當你抓到預約的竅門,預約成功次數越來越多,幸福感就會再次下降,於是,得再尋找另一種補償方式。補來補去,那個讓你痛苦、不舒服的悲,並不會因為補償而消失。
你說:「那該怎麼辦?我需要工作賺錢,但工作就會遇到這些鬼事情,就是需要發洩阿!」
愛自己的方式:用「投資」取代「補償」
「愛」是要讓自己越來越好,用「對的方式」愛自己,幸福感會逐漸增加,而悲會越來越少。
如果你現在採用的方式正好相反,並且出現兩極化,也就是快樂的時候極High,痛苦的時候極苦。這時需要省思這個方式,因為你可能就是採用「補償」在愛自己。
什麼是「投資的方式」愛自己?「投資」在這裡不單指在物質或金錢上的資助,而是讓自己擁有「過得越來越好的幸福」。以教養小孩為例。
一般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小孩擁有光亮的未來,所以費盡心思幫小孩挑選學校、培養才能與興趣、大學畢業後唸研究所、留學…,你有沒有發現,在教養小孩上,多數父母不是用補償的方式,而是培育,也就是這裡所謂的「投資」。
以「投資」心態養育小孩的家長,不會只帶小孩去吃、去玩、去購物、去放縱,他們會希望小孩「去學習」,唯有學習才能讓孩子未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因為他們知道吃喝玩樂的幸福感是短暫的。
投資如績優股般需要時間的長成,愛自己不是投機
當孩子長大成人,進入現實社會,長大的小孩,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可以「快速的」讓自己開心,而吃喝玩樂的效果最直接。很多人只會投資身外的人事物,而非自己,因為「投資到看到成效,需要時間」。
此外有些人會排斥父母對自己的投資,父母的安排並沒有讓小孩有幸福感,因為自己是被迫進入學習,很多人因而對學習產生誤會。
於是即時性的需求與對學習的誤解,驅使人面對眼前的痛苦,採用補償的形式「對自己好」。
人需要的不只是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學「怎麼當個幸福的人」
此外父母或政府所安排的學習,多偏向「技能類」,專業技能、繪畫、音樂、運動…,當人進入職場後,所認知到的學習也會偏向「技能類」,喜愛身心靈的人會想去學占卜星相技巧或一二三階的覺醒課程,初晉升主管職的人會想要學管理、溝通技巧。
聚焦於「專業技巧」類的學習方式,其實是源於近代西方的教育形式,東方的教育模式無論是中國或日本,偏向教你「做人的道理」。
專業技巧可以讓人擁有工作但不能解決工作所帶來的痛苦,專業技巧可以讓人勝任工作但不能解決高層複雜的政治角力。所以長大後的自我投資,自己該怎麼培育自己,決定能不能讓自己真正的離開那個「悲」,進入真正的快樂。
比如說你的苦來自於不斷加班的惡夢,你想要的是怎麼走出這個惡夢,而且還不需離職。事實上有時自己的加班是源自於「不知道該怎麼把話說出來」,而別人總會挑軟的柿子吃,好說話的你,注定要做比較多的工作。
這時候補嘗式的對自己好,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嗎?不行,去KTV發洩完,星期一還是得面對別人的「柿子挑軟的吃」。
所以真正對自己好的方式就是「去學習『應對只會挑軟柿子的人』的智慧」,當你學到了這個智慧而且成功的解決眼前的問題,這時,你已經完成了一個「小的自我覺醒」,這個覺醒讓你知道,原來過去的痛苦是來自於自己某個觀念轉不過來。
這時的你還需要補償嗎?不需要。
懂得正確愛自己的人,才能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教養小孩
有些父母是用「補償」的方式教養小孩,這裡的補償不單是吃喝玩樂,而是希望小孩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會把小時候的遺憾、自己父母沒有給予自己的愛,放在小孩身上。
你的孩子成為自己缺憾的出口。
而一直用補償方式愛自己的人,就會用補償方式對待小孩。所以學習怎麼正確的愛自己,不單純只對自己好,身邊的人也都會因此而受益,因為,你不僅懂得如何正確的愛自己,也知道如何正確的愛別人。
*******
☀️週日學堂:職場軟技巧之智慧篇☀️
❗️第十五堂課: 如何讓別單位同事願意特別為你調整工作順序
平行組織的管理,很多人會把重心放在交際,也就是把焦點放在「對方」,
殊不知,對方也是把焦點放在「你」,你想要攻略對方,對方其實也在觀察你。
他在觀察什麼呢?觀察你值不值得讓他「幫你這個忙」。
所以處心積慮說好話、送東西,有沒有用?有用,但是他還是不一定會幫你,因為你處心積慮的意圖,別人其實都知道。
這一堂課會告訴你要要怎們做,才能讓隔壁單位的同事「幫你這個忙」。
*******
❗️「週日學堂_職場軟實力之智慧篇」開始報名了!
➡️週日班,5/18開課,可隨時插班
➡️週二班,預計7/1開課
➡️週三夜的智慧課(免費)「關於愛、請問愛、看見愛」6/25開課 (一月一會)
❗️課程說明與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