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成就的結果,反而養出了更不快樂的孩子?《懸崖邊的學霸》
前陣子發生一位高中生因為學習歷程疑似與事實有所出入,於是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也被已經錄取的幾間大學給除名,正當大家譴責高中生不誠實的同時,是否可曾思考過記載著輝煌成績的學習歷程背後,存在著多大的升學壓力?
過去升學主義至上是「一考定終生」,但現在的教育講求多元發展的結果,反而讓孩子被期望在每一個項目都必須要取得成功,不只是在課業上要能名列前茅,在各種運動及才藝項目也要出類拔萃,家長及師長們還會向學生強調參與比賽若是能得到獎狀,就有機會替他們在未來申請學校的時候幫上大忙,於是開啟了「全能競爭」的學習過程。
然而,我們會發現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感到不快樂,尤其在青少年時期出現憂鬱或拒學的情況日益頻繁,而《懸崖邊的學霸》這本書講述的便是這樣的全球趨勢,到底什麼時候我們對於「成功」的定義開始改變了?尤其原本讓人充滿熱忱又紓壓的各種興趣,曾幾何時全都成了競賽的項目?即便我們只想投注心力去盡情享受,總有師長在旁慫恿應該去參與競賽以取得更高的榮譽,為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抑或為了校譽或招生所著想?
向來有許多家長為了學區而買房,但在這本書中甚至提及有父母為了孩子的升學而買通學校或老師,即使是某個社團的入選資格都有標價,凸顯的是孩子的努力不再只是唯一,連家長的人脈與經濟實力都得一併納入競賽條件,那是否讓階級翻轉成了更不可能的事情呢?
雖然現在的孩子時常被批評被寵壞或抗壓性不足,但作者認為實際上正好相反,因為他們被想要取得更多成就的期望所壓垮,而家長也不再只是專注於緊盯小孩課業,而是安排更多的運動及才藝讓小孩去參與,美其名是讓孩子「多方嘗試」,其實為的就是讓小孩在各方面搶得先機,一切只為了未來申請學校能有更多的優勢,但卻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願及心情。
這本書提到我們對身份地位的敏感度決定了我們的教養方式,也就是父母越是追求身份地位,就會對於地位下滑而感到焦慮,而高成就成為了許多父母的救命稻草,即便未來不可預測,但仍堅信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提早起跑是正確的決定。
作者在書中分享訪談許多家長的真實記錄,有不少家長非常後悔當初自己為了讓孩子取得成功而替孩子排滿許多行程,因為當孩子的身心出狀況,再也不能去上學或工作之後,才了解健康比任何事都還重要,或是即便孩子最後如願成功卻造成親子疏離,更不是所有父母當初預見的情況,所以這本書告訴所有家長應該要用健康的方式去教養孩子,也要讓孩子不要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身上,而是培養關懷他人、為他人作出貢獻的習慣,才能更有意義又幸福地生活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