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哈柏格稅|#6
一、區塊鏈運用於公共治理
區塊鏈運用於公共治理有個很有趣的實例是「哈柏格稅」( Harberger Tax )。哈柏格稅是個相較專業的經濟與政策相關概念,所以我比較沒有能力詳盡解釋,但簡單統整一下:哈柏格稅是經濟學家阿諾德.哈伯格於 1962 年提出的介於「完全私有」與「公共所有」間的財產税方案。核心目的在於 —— 提升資產配置效率、減少壟斷與閒置資產。
而哈柏格稅中又有兩大核心機制/概念:
1. 自行評估納稅:財產所有者須定期「自行評估」並公布他們對財產的估價,並按此估價繳納稅金。使治理者產生穩定的社會福利收入。
2. 強制出售權:財產所有者必須接受任何人,在任何時候按其公開的財產估價購買相關財產。
二、哈柏格稅怎麼運作?
這兩大機制特別重要,這使哈柏格稅的制度可以達成「降低投資客誘因」:因為「強制出售權」的機制,投資者為避免被低價強制收購,必須提高「自行評估納稅」中對自己財產的估值,這也同時導致其必須繳納高額稅金,這讓投資客低價高賺的獲利機會降低了,進而阻卻投資客對市場上資產的過度操作,抑制房產等資產的投機性購買與炒作活動。
延續前述,同理,當財產擁有者須在「強制出售權」與「自行評估納稅」維持平衡,他會需要負擔較高額的稅收;如此,財產所有人會更加去衡量自己所擁有的財產,透過租賃或出售等方式,將無法負擔的資產拋手。這可以使社會中的資產被好好分配給更有生產力或有需要的人,「提升資產分配效率」、避免資源閒置。
三、區塊鏈對哈柏格稅有什麼影響?
我們現在初步了解了哈柏格稅的概念,看起來哈柏格稅的概念結構很完整,但其實它在過去幾乎是無法實行的。
要達成這個系統,會有不斷出價、出售的交易過程,而在傳統以未自動化的行政管理上,「執行成本過高」使哈柏格稅幾乎不可能。除此之外,其實哈柏格稅非常講求「強制資訊透明」,避免在資產交易中潛在買方利用內線消息(如土地開發)要求持有機關繳交社會資源(類似稅收),這種資訊不對稱導致之投機性估價抬升、壟斷行為降低資產的分配效率;但在過去的傳統行政模式中,「資訊無法及時公開透明」,這也讓哈柏格稅的運作很有阻礙,並且傳統行政也讓資訊不是真的那麼真實透明,和禁得起公開驗證。種種都讓哈柏格稅很難真的在社會中被實踐出來。
但是,在區塊鏈( BlockChain )出世後,哈柏格稅又被大家覺得可行了!重點就依賴於區塊鏈的特性:
1. 分散儲存( Decentralization ):區塊鏈網路內的所有節點都保有一致的帳本資料,可避免如管理機關單點毀損的問題。
2. 真實性( Authenticity )與不可竄改性( Immutability ):區塊鏈內紀錄的資料只能新增,不能修改,能協助防止管理機關外部與內部的惡意竄改。
3. 可追溯性( Traceability )與透明性( Transparency ):所有交易內容均會寫入鏈上,並且無法竄改,可以確保資料可追溯和公開透明。
4. 自動化( Automation ):區塊鏈有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的特色 —— 智能合約是一段自動執行的程式碼,當條件達成時,會自動觸發行動( 如付款、授權、登記等 )—— 無需第三方介入。這讓政府流程可以自動化、透明化。提升公信力與透明度。
這使所有哈柏格稅實行上的登錄、交易、稅收記錄皆公開透明存於區塊鏈不同節點上、無法被任何人任意竄改,且所有資訊都可以在任何時候被所有人完整地追溯、公開驗證,再加上區塊鏈的加密技術,能確保交易的真實、資料的完整性和用戶身份安全,防止偽造與爭議 —— 總合以上區塊鏈的特性,種種皆讓哈柏格稅在社會實行的資料管理上,能具高度透明度與可信度,解決當初提出哈柏格稅時所遇到導致無法實際執行的「資訊無法及時公開透明」的問題。
並且,上述的全部過程,也因為區塊鏈智能合約的特性,能夠是全自動化的。這解決了當初哈柏格稅的另一大問題,即「執行成本過高」。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稅金繳納與資產轉移等流程的特性,可以大大減少行政干預與執行成本。
綜合以上,區塊鏈的出世,讓哈柏格稅有了在現實而非純粹理論中被實踐的機會!
後記
這是我第一篇寫比較非純粹感性文字的文章……
我覺得哈柏格稅「強制出售權」和「自行評估納稅」的這組概念非常強勁地互相制衡。覺得想到這組組合機制的人(其實就是哈柏格)非常強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