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命運、新生與死亡

文倩
·
·
IPFS
·
讓真的生命與真的生命共振吧

剛過去的星期天上午,和社區夥伴們錄了一集播客—老友記

朋友剛榮登新手爸爸,發現近兩個月沒更新播客,好像小宇宙訂閱人數還增加了;也關心社區夥伴們在9月6日農歷中元節的SeeDAO節點大會之後...

"我們可以聊聊最近都去哪玩了,做了什麽;TH在武漢到站書園過得怎麽樣?"

一個半小時的聊天里,最打動我的是那一段關於新生與死亡;三代命運可能的循環(昆明養娃)。

類似的命運循環也曾聽身邊的親人說過,祖輩與父輩都大概在六十幾歲時離開,以當今來說不算是長壽的,感覺自己也可能差不多;或者再看父親的兄弟有的也受疾病之苦離開,宿命感又增添了幾分。

他是以一種鋪開生命的河流、河水流逝的自然感說著,十分平靜、坦然。

我心里是震撼的,但人一旦面對未來與命運,誰都無能為力,話也說不出來,只有活在此時,更加珍惜。

對我來說,這些才是具體的,需要普通人去關注;我也只能、只想去關心它們,在這資訊爆炸的破碎時代,可憐且寶貴的人的注意力、精神力。

它們已被太多沒有生命的東西消耗,並且消耗得幾乎殆盡。

如果還留下一點什麽,留下一點你察覺的,

那,讓真的生命與真的生命共振吧。不是大家關切、擔憂的AI時代、智能體

這段時間在讀《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差異與連接》

文中提及的播客是:小宇宙/蘋果「 SeeTalk」 老友記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線下社區工作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去把手弄脏,要把「手套」摘下來-重構生活1

在場非虛構獎學金作品發佈會,Day1小感

11.1 生命力系統日記開跑,開啟你的源頭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