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的書
看過的書

看過的書
看過的書
焚香紀中的異鄉人
連城說:「沒用也得做呀。明知道沒成效,卻仍堅持去做,為的是什麼?那是態度呀,要讓人看到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呀。」半晌,林佳仍幽幽的問:「有用嗎?」
記下此書:Cholesterol Myth
很悶的一篇
我最喜愛的十本書
要數我最喜愛的十本書,以為很容易,原來真的有些難,就如被問你最喜愛哪十首歌,當然聽歌無數,但觸動心砍的只有幾首。第一至第四本書都是縈繞於心,越寫越起勁。第五至第十本則要很細心想。「呀! 這本書也很好」

書評 : 《大裂》
呆呆滯滯,一聲不作正是看畢胡遷的《大裂》 的感覺,我要沉澱一下,要思考,像被猛烈擊倒,又被遺棄在高速公路,無家可歸,無處可逃。

新聞記者:望月衣塑子
2019年日本有套叫《新聞記者》 的電影,內容以東京新聞記者望月衣塑子的小說為藍本,講述記者在追求真相的時候,會越來越逼近政治權力的核心,而越接近核心就會越黑暗。

書評: Can Intervention Work?
不知何時開始某些網站像心中的小蟲,心房的竊聽者。你想什麼,看什麼,它都一清二楚。

書評:《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台灣作家舒國治很少為人寫序,不止少為人,甚至也少為自己寫序,他說自己閲過洪愛珠寫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首幾十頁後,欲罷不能,不但為此書寫序,更打算待書出版後,買一,二十本來送人。

書評:《海邊的房間》
今日眾新聞有一篇專題是關於囚者閱讀,化名阿喬被判囚9個月,在獄中因為一本書而解開他人生的死結,那書就是罔田尊司的《依戀障礙》。 我立即去博客來搜尋,書本屬心理勵志系列,副題是「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書評:刺殺騎士團長
如果一副肖像畫,型態神似自己,輪廓勾勒無懈可撃,單純的點線面結合就是看到自己嗎?

書評 《迷路的廣告人》
從前約朋友在銅鑼灣Times Square 等,我都會去頂層Page One (現已閉店)打書釘(看白書),最好的打書釘書藉就是多圖小字,例如《The Sartorialist》 此類街拍攝影書都是最易讓思想蹓躂,既不需要用腦,又可看看衫,褲,鞋,襪,袋。湖綠手袋clutch 搭着黑外套,襯上湖綠波點黑高跟鞋,真是美翻了,看得人也心曠神怡,自我無限想像得無邊無際。

書評: 傲慢與偏見
15 歳時,第一次看Pride And Prejudice, 那時唸英國文學都要讀,要讀不代表能讀。 年輕時,雖然常自覺英語能力不差,但現在回看,英文水平實在不算太高,難怪當年讀到一半才知主角是Elizabeth 而不是Jane。 又可能自己太年輕了,根本不明白何謂活出自己,只知道Elizabeth 和 Jane 也嫁了個有錢人。

書評: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看此書,因為村上春樹 (不是他的粉絲,但都會慕名而看他的作品)閲上幾頁,噢!原來是他的遊記,感覺就如他有回在Boston 的河邊跑步,感到心情舒坦。

書評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
世間任何產物也有其命途軌道。瓦斯(Gas) 就是其中一個時代産物,從前家家户户都依賴瓦斯,到今天有燃氣和電磁爐的出現,瓦斯的生命彷彿已走到未日。可是作者郝妮爾不是要說瓦斯的發展史,她是以瓦斯作針線,連结一圈子和瓦斯有關係的人。瓦斯養家,家庭親子,人情冷暖,交織出一件生命衣裳。

當聽著遠處的汽笛聲時
音樂不限語言,我不懂日文,但若干年前,隨意地在YouTube 遇上一曲,《遠くで汽笛を聞きながら》 ,(中譯: 當聽著遠處的汽笛聲時) 。簡直一曲入魂。 那晚我聽了所有版本,最感動我是谷村新司和此曲的作曲者-堀內考雄合唱。 兩把男聲唱出一些愁緒。

書評《龍頭鳯尾》
「香港新生一週年」過後,市面沉寂荒涼,無車無人,整個城市的精力像被慶祝活動吸乾殆盡,連空氣亦被抽乾,走在路上,連呼吸亦感困難。除夕傍晚,街頭冷冷清清⋯⋯」p324,《龍頭鳯尾》

書評 《香港遺美》
這是一本給香港的情書,是最佳的香港禮物。 能代表香港的不是熊貓曲奇,不是蛋卷,不是元朗老婆餅。而是香港人,香港情。

積存時間地生活
「男人都是懦弱的。」 津端英子說

書評:《紫色裙子的女人》
不消2小時就把《紫色裙子的女人》 讀完,思想跌入一種無重狀態的空白。

書評: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疫情令全球損失178萬億,就連英國白金漢宮在疫情下也不得不暫停對遊客開放,幾個月內就損失達1,800萬英鎊(約1.7億港元)的收入,英國王室也要暫停招聘計劃及要求職員凍薪。

岡仁波切
片尾曲響起,我不禁低頭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