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六篇精選文章,來自豈几文的「語言」主題市民微策展

CTC

想我住在朱天文朱天心家對面的日子

住在打造八〇年代台灣文壇半壁江山的文學朱家對面的滋味,是會聽到郵差高喊:「朱天心包裹!」再發動機車揚長而去,應該稱得上是現代版的雞犬相聞。

米米亚娜

我决定不再带着羞耻感活着

我对移民体验如此差评,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都心存得不偿失的悔恨,并把它转化为自我攻击——以为自己再强大一些,就不会走弯路。后来我才明白,这种可笑的自尊心正是伤害我最深的东西。实际上,所有人都在所有时候搞砸所有事,因为人都是很脆弱的。觉得自己本应高人一等,摔倒的时候才会碎得这样厉害。

silm

就是不開心咋地啦

看電視劇,聽到這句臺詞。我很喜歡。就像,收音機里播放一首搖滾歌曲,到了高潮,我總要用走調的聲音跟着「小聲」嘶吼一句。我就是不開心,所以才躲着別人,喊上一句,咋地啦?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如果你看到,聽說,乃至自己就認為自己處於完美之中—— 別傻啦,你在騙自己而已。

一隻會彈琴的貓

【七日書第五天】:時間,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一起說幹話。(誤)

豈几文

也來提筆寫下妳 | 白癡之愛

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人設是以「知青、文青、奮憤青」自居。直到遇見她,自己彷彿變成了 「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周星馳,把自信加滿、把身段放低、把臉皮增厚,只為了逗她開心。我剛跨入 IC 半導體這行業時,我的入門師父常常手把手的帶我去拜訪客戶。並且常常動用他的人脈,約出客戶的 R&amp...

陳伯軒

七日書|五月十一日:我可以成為任何人

任由我在想像中、在雨夜裡、沙丘間、森林深處、林地之間、惡魔所居之處、星空下,還是緊鄰鋼琴旁的小窗邊,我擁有所有故事。

鹿娜的彼岸王國

柴靜沒有沉默,她在地球的另一邊繼續發問

正確的選擇,從來不是輕易的選擇。2018年以來,中國的媒體空間不斷縮小,許多記者選擇轉行、沉默或離開,歷史的車輪似乎不再向前,而是帶著灰塵倒退。但柴靜還在。她總是以最平靜的語氣,述說著天下最不公平的遭遇。她不煽情,也不喊口號,但她的每一句話,都讓我這個聽者聽得熱淚盈眶。我感激——感激有人還能實事求是地調查,還能用漢語說出…

豈几文

也來提筆寫下妳 | 心中的公主

【前言】 看了 @在波卡上灑鹽 的 提筆寫下你 系列後,內心深受觸動。在生命的時間軸上,許多人與我們交集的緣分可能只是一個點。但這個交集點,若帶有一點不管是美麗的或痛苦的遺憾,都可能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讓我們窮盡一生,只為了去追尋那一點點扭轉現實的可能。

Jeger

當我們在談「中東議題」時,是在談論什麼?

《後綴》專訪市民 @無盡的旅程

Jules Vela

在東亞,做「女朋友」比做性工作者更危險

在東亞,戀愛不僅是一場情感關係,更是一場合法的女性掠奪機制。性愛是免費的,情緒勞動是免費的,痛苦卻全是她的——而一旦她太漂亮、太理性、太冷靜,她甚至連「受害者」的資格都沒有。

小鹿斑比

平靜的閒聊

聊點日常,聊點回憶

喬安納

如果不孤獨,誰想要合一?|七日書 Day1

夢中我問 Ramana Maharshi

Mt.Vagus 流浮山堂

在香港,拍攝街道、地方和流動的人

最初擬定的副標題是「内面的可能」,Forrest問我,什麽是「内面」?我説,人像攝影似乎拍的總是外表、外殼,但我希望探索和呈現内心。這是我的出發點,至於能走多遠,還要看我對面的那個人,還有拍攝那天的狀態,不能也不必强求。我做的攝影品牌中文名取為「心照」(memorytxture),也是這個意思。

馬世芳

食譜:厚煎牛排、凱撒沙拉

昨天中午煎了牛排,做了凱撒沙拉。

Flora異想

三年的痕跡(1147篇)

寫作是一門學問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在持續寫了三年的日子裡,發覺寫作很容易陷入一種陷阱,一種自以為寫得很完整的陷阱。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也可以說是菜鳥寫作者的經驗。最早在寫作時我都會將已經完成的作品唸給老爺聽,再藉以檢查是否順暢,文筆或文字底蘊是否豐富是一回事,語句是否通暢又是另一回事。

silm

觀得觀不得

做人做事,不可急躁于一時,看人看事,也同樣如此。《魏書》的傳雖然讀來可厭,但七八個人合在一起的,因為篇幅短小,反而能見到一個人的始末。對于魏收的《魏書》,一向都有不好的說法,尤其是在給人立傳的抉擇中,據說只要跟他關系好,或是送了禮,便想辦法把這家人的祖上加入列傳;否則,便絕不給什么好臉色。

有關人類學

稻田裡的弦外之音:讀James C. Scott《弱者的武器》

寫了這篇短文向遠行的大師致敬。Scott一直強調自己不是人類學家,但這本「政治理論書」卻是建立在他在馬來西亞吉打州十四個月的田野工作。他說,在這本書之後,Geertz與Anderson等人才開始把他當成東南亞專家。在著名的抵抗理論之外,Weapons of the Weak也是一本難得的農村民族誌,充滿細膩的材料與洞見。期待未來能看到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

Rog Draw

無條件的不可能:讀W.H. Auden的《The More Loving One》

在網上偶然看到Auden的《The More Loving One》,初讀覺得雖然有些語句直接辛辣,頗為特別,也不過是歌頌愛的偉大;但越加細想覺得越有意思,根本不是那一回事,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Aileen Li

于是,就这样学会了wink ;)

存在主义哲学行动的实践原点,是爱。

林宏信

為什麼我們這一代男生感到空虛?——從《混沌少年時》到《男性廢退》

我們追求性別平等,卻對一整代男孩正在崩潰的事實視而不見。教育挫折、職涯迷失、家庭角色轉變、情感需求失語——我們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沒有人教我們該如何成為「現代的男性」。《男性廢退》不是一本為男人辯護的書,而是揭示我們這個社會正在集體忽略的困境。支持男性,不是否定女性;理解男性,是為了讓平等真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