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綴》「市民六格精選」微策展
我們邀請你從Matters站上的文章中,挑選6篇你最有感覺的內容,寫下一段約300字的微策展說明。試著找出它們之間的連結,也許是一種情緒、一種生活姿態,或一個你想分享的世界觀。



- 全部
- 精选
- 公告
市民六格精選✖️燃燒自我的故事
《後綴》「市民六格精選」微策展✖️三日書|被過度期待的人:燃燒自我的故事 聯名活動

語言,文化,身分認同 - 市民六格精選
終於湊夠了六篇。 從蔣雨融哈佛畢業式演講事件開始,就很想以「語言」為主軸選文。蔣雨融的發言內容就是很典型的「雖然講英語但是思想還是中式甚至是中共思維」。後來還發生了夏河東渡忽然嗆青鳥綠蛙的事件,夏河人在日本但是似乎也並沒有擺脫中國國內那一套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至於夏河有沒有學日語,我不清楚,只大概從他的言論…

來一個法式的週日
但對巴黎又愛又恨,法國的音樂、電影、藝術、時尚、美食不得不讓人折服。

我的六面🪞鏡子 Part 4
六篇文字,一面面鏡子🪞,也是一次次與現實交錯的夢境。✍️ 我在他人的故事裡照見自己,在荒謬與沉默之間,尋找那些不願被遺忘的光。🌌第四次回望,寫給變形的世界,也寫給那個仍在尋找出口的自己。

人--「市民六格精選」
稍微放下手機-觀察生活-奪回語言-創作-守護愛心-出發

我的六面🪞鏡子 Part 3
📜 六篇散文,一面面鏡子,也是一道道與過往自己交會的門。✍️ 寫作從未只是記錄,而是一次次看見、命名、讓疼痛發光的練習。🌌 第三次回望,寫給人群,也寫給那個尚未說出口的自己。

百年孤寂到底在孤獨什麼啊? 我的「市民六格精選」
馬爾克斯筆下的孤獨,不是我們日常語言中的無人陪伴、內心空虛,那種層次的孤獨,而是一種更深層、更原型性的存在狀態。它可能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名字,只能暫時被稱為「孤獨」,而這個語言其實承受不了它的重量。

我的六面🪞鏡子 Part 2
六篇來自 Matters 社群的文字,像六面鏡子 🪞🪞🪞🪞🪞🪞,折射出我與這個世界的多重對話。有語言的銳利🗡️、情感的柔軟💭、記憶的陰影🌫️,也有觀劇的童心🐉、社會的行動✊與無聲的告白🫧。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在替我未竟的思緒發聲,在閱讀他人的當下,也慢慢拼湊自己🧩。

不如來馬特市玩耍吧!六格爛文記
就當馬特市是戰後的廢墟,你我不過是在這玩耍的小孩或老人或找覓自我成長的志士,串成你們的六格故事吧。我這七篇爛文平均觀看人數不到10個。哪又怎樣?
「市民六格精選」--身體感知的微策展
涉及18禁議題,讀者請審慎閱讀!

我的六面🪞鏡子 Part 1
六篇來自 Matters 社群的文字,像六面鏡子,折射出我與這個世界的多重對話。有古典的寂靜、有體制的顫抖、有失序的迷惘,也有重新選擇的勇氣與不敢言說的情感。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在替我未竟的思緒發聲,在閱讀他人的當下,也慢慢拼湊自己。

理性與感性的~「六格精選」微策展
理性與感性的選文,與大家分享

夢筆記的書寫迷宮|六格夢記
夢,是最私密卻最曖昧的敘事體

《孤勇者卑微的夢:不做站在舞台上、穿著華服的小丑》
孤勇者們看見了,他們望著:虛偽的繁華下,觥籌交錯中,冷淡輕鬆,醜陋交錯的分屍的「高貴」。

埋伏在心緒與行距之間的詩世界
一如你拆解不了夜晚的風,為什麼涼爽?

曬太陽
多曬太陽,祝一切安好...
下午茶組曲(Afternoon tea Partita)
麻煩來一杯珍奶,謝謝您。

六格瞥見真實:我的《後綴》微策展
我一直特別愛 Matters 上的非虛構寫作。可能是因為我的背景,但更可能是因為我本就熱衷於從日常的細節中觀察世界。對我而言,「真實」本身就有一種不可替代的力量。當我想更深入理解這個世界、了解他人的處境時,我總是特別喜歡讀這些來自真實生活的故事。特別感謝 Matters 舉辦這樣的活動,也謝謝 Jeger 的精心組織。

一次未完成的喝茶记录
前两天,娄烨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上线网盘,等我拍马赶到的时候,有位博主分享的资源已经失效了,所以我还没看到电影。但通过影迷们在微博使眼色、比手划脚,用暗号等各种手段传递的信息,大概不过是接近于疫情记录,还没记录完的那种。“疫情”这事,在中国有渐被官方抹去之势,像是很多让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就想这次“策展”,我要选它…
「市民六格精選」--回憶的微策展
這個展區不是很讓人舒服⋯(關於covid-19的回憶展,可能引發創傷反應,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