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娜的彼岸王國
我的小華強北生存日誌
在我的心裡總是閃過一些模糊卻堅定的信念,我意識到,也許只要還有人想變得更體面,我就有活路。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人身上各種各樣的特點。然後我覺得我真的特別熱愛人類。人類小小的,人類的煩惱小小的,在乎的事情也小小的。當然,我也覺得我特別熱愛手機。

怎麼一台手機還能成為我焦慮的來源
心理學家說人害怕被群體拋下,社會學家說品味會製造階層。手機承諾效率、承諾體面、承諾被世界接納,可你把這個設備握在手裡,它真的能填補人心裡的那份不安嗎。我們的焦慮從來不會消失,一年又一年,首飾、珠寶、奢侈品,只是換了理由。

筆記、蟬鳴和悶熱夏夜
很久很久以前參加的一場夏令營,一些記憶,當我再想起那些夜晚。

穿過曠野的風你慢些走
為什麼再聽烏蘭巴托我會想哭? 因為那裡裝著太多「最後一次」,太多不得不走的身影。 因為它提醒我,離別不是一瞬的刺痛,而是漫長的隱痛,是長長久久的回響。

人類離開之後的世界
一個幻想,當人類從這地球上消失

當故鄉的鐵網伸向世界
當故鄉的鐵網伸向世界,自由世界能否築起一道真正的庇護之牆?

科幻小說:他們在一百零一個世界間穿行
发生在赫爾辛基冬夜的故事,两个拥有在平行世界之间穿梭能力的年轻人,偶然间发现了操控世界的「藍色伽馬公司」與即將到來的「归零日」,面對一百零一個世界的崩塌,他們必須做出唯一的抉擇。本文插圖來自ChatGPT。

一部劇帶你了解瑞典: 《Hitta hem》 中關於移民、語言與愛的故事
我試著把自己的日子擺進這個結尾裡,發現它並不突兀。我想起自己剛來到瑞典的時候,總覺得一切像是隔著玻璃。公交車的報站聲聽不清楚,郵件裡的字句像謎語,連在超市裡問一句「這個東西在哪裡?」都讓我心裡發慌。白天漫長、冬夜寂靜,我常常覺得自己被困在某個中間地帶——不屬於過去的地方,也還沒找到新的落腳點。

關於我在秦皇島混日子的記憶
海會記得人嗎?我不這麼覺得。但是我覺得全世界的海其實都是同一片海。風也是同樣的風。風吹過早餐鋪的熱豆漿、夜市的烤串、冬天的冰頭髮、餃子店的蒸氣,然後一口氣全吹回海裡去。

我的北歐數碼歷險記
如果把市場比作河流,那中國的市場都像一條急流,不斷衝擊岸邊,改變河道的形狀;瑞典的市場則像一條緩慢的河流,水面平靜,水下卻有自己的節奏和秩序。站在它們的交界處,我既懷念中國市場的熱烈與靈活,也開始習慣瑞典市場的穩定與克制。我其實還都挺喜歡的。或許,這就是離開櫃檯後我最大的收穫——學會在兩種節奏之間切換,不再只…

風與歌一同飄向神的國度——紀錄片《曠野歌聲》觀影札記
我想帶大家一起走進陳東楠導演的紀錄片《曠野歌聲》,走進小水井的日常。和村中的兩位年輕人一起,看看他們如何嘗試在信仰、身份與現實之間,找到能繼續歌唱的方式。你可以在CathayPlay的官網搜索《曠野歌聲》,觀看這部影片。

心形冰原上的呼喚——宇宙中第九個孩子的故事
關於冥王星的故事。冥王星曾經是我兒時最喜歡的一顆行星——直到它不再是行星。

我曾是光——車諾比來信
現在,你們用各種詞彙來指稱我——「RBMK-1000型反應爐」「核災地」「封鎖圈」「石棺」「廢墟」「不能居住的地帶」。可沒有人說過,我曾經是光。我記得,曾有一位詩人,在我被建起的那年,寫過這樣一句話:「人類總想創造出不必理解的光芒。」彼時我年紀尚輕,我不知道那句話的意思,只能感覺到在自己溫暖的內心裡,電流像河水一樣流過我的肋骨,送去遠方的城市。我用自己…

科幻小說:利莫里亞童話鎮
天空落下火雨,天空剝離的斑駁, 我把鑰匙攥在手裡,努力爬出深淵和沼澤。

生活在別處:來自第三文化小孩的自白
我要想想,怎麼給你講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科幻小說:颱風將至
一個關於意識,靈魂,和星星的故事——「如果你是旅鼠,那我就是那個看著你跳下去的人。我當然不會跟著你,但我想,我願意記住你奔跑的樣子。」——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流星花園》和芒果冰:重溫我的台灣記憶
我熱愛的台灣偶像劇,和我關於台灣的回憶。

我讓 ChatGPT 改寫了十年前的日記——我發現她比我想像中的更了解我
我用 ChatGPT 改寫了一段十年前的日記,沒想到她的回應深深打動了我。

鹿娜的生活散記(一)
鹿娜在這裡和你分享她的瑞典生活紀錄。第一部分包括洗衣房,雨天的校車旅行和二手店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