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化,身分認同 - 市民六格精選
終於湊夠了六篇。
從蔣雨融哈佛畢業式演講事件開始,就很想以「語言」為主軸選文。蔣雨融的發言內容就是很典型的「雖然講英語但是思想還是中式甚至是中共思維」。後來還發生了夏河東渡忽然嗆青鳥綠蛙的事件,夏河人在日本但是似乎也並沒有擺脫中國國內那一套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至於夏河有沒有學日語,我不清楚,只大概從他的言論中發現帶著濃重中國味的思想。
語言是我們腦內思考和表達自我的工具之一,語言既和成長的地區、文化緊密連結,又被大環境不斷塑造,塑造對話內容、表達方式、直至內化成思考的方式和定勢。語言既可以是身分認同,也可以通過學習外語來習得該語言背後的文化,思維方式,價值觀。
母語是最基本的身分認同,本來我們認為母語是每個人都必然能掌握的技能,但是在混血、或者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單一地確認身分的人的生活中,也許就連最基本的語言,也存在需要探尋的經過,更何況找到自己內心真正認可的身分。
日本一直有「脫亞入歐」的抱負,在電影和音樂方面都有不少學習、吸收、內化成日本獨有形式再創作再輸出的作品。黑澤明「移植」莎翁的故事到日本語境的電影,宮崎駿的歐洲小鎮建築、交通工具等創作風格,及電影中大家耳熟能詳的「Country Road」日語版。
言語以外,「畫作」也是語言的一種。只要是起到表達作用的載體,畫作,舞蹈,音樂,建築,產品設計,任何能傳達思想、文化的載體,只是形式上形形色色但是本質上只要從表達者出發、到達觀看者理解,都是「語言」。
簡中世界裡歷史、觀念、文本等被政權嚴重干預和污染的事實已經不容否認,留給個體的挑戰就是如何在這個連自來水都有可能是糞水的環境裡,如何盡可能接近真實、盡量保持清醒,以確保個體能存活下去。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何以這土地淚在流?天色漸漸光 遮有一陣人 為著守護咱的夢 成做更加勇敢的人。
【波爾多語言學校生活隨筆4】進語言學校真的會進步嗎?法文怎麼學?
英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你有想學的外語嗎?
最後順帶附送最近在ins上關注的分享有趣法文(和文化)的台灣人帳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