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世裡的說書人
遲到、黑衣人、鸚鵡
夢中夢的旅程從一場遲到的上班日開始,在熟悉的街道中迷失,無論如何都無法抵達目的地。當一位神秘黑衣人提供出路時,我選擇反悔並掙扎回頭。然而醒來後又陷入另一層夢境,在陌生城市與詭異建築間遊走,最終在電梯困局與鸚鵡出現之際真正醒來。

《問島:碎片中的我們》寓意解析
全詩以章節方式鋪展,從東周亂世、儒釋道思想演進,一路寫到工業衝擊、中華民族近代革命、台灣本土歷史、民主進程,最終抵達當代虛擬與AI時代的迷失與反思,再以一段未竟的未來收尾。

When Philosophy Strikes寓意解析
這首歌詞以歷史和哲學為線索,描繪了人類思想、科學與自由的演進,探討了真理、理性與社會進步之間的複雜關係。

臺灣是民主國家嗎?
台灣形式上具備民主制度,如選舉、言論自由與三權分立,但實際運作上民主品質嚴重失衡,表現為權力缺乏制衡、媒體與政權共生、司法不透明等問題。台灣屬於「選舉民主」但民主文化未鞏固,正面臨制度殭化與權力壟斷風險。唯有公民清醒監督,民主才可能真正深化。

台灣地位的歷史脈絡與主權現實:中華民國從(ROC,China)到(ROC,Taiwan)的演變
本文回顧台灣從日本殖民、戰後接收、國共分裂、威權統治到民主轉型的歷程,解析台灣主權歸屬的國際法爭議與事實治理現狀。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治理台灣,聯合國2758號決議也未處理台灣地位。隨著李登輝推動民主改革與國家認同重構,「中華民國」逐步內化為台灣的主權象徵,展現一個實質獨立國家的穩定發展。

資訊的真相與語言的智慧:在紛亂時代中做一個清醒的公民
當資訊紛雜與立場對立成為常態,公民更需具備辨識真相的能力與面對敏感議題的語言智慧。本文從媒體資訊的層次談起,延伸至跨文化溝通的表達藝術,探討在複雜時代中如何保持清醒與彈性。

校園管理手機,真的必要嗎?
最近看到「校園該不該保管手機」的討論,讓我想起以前上學時,遊戲機或漫畫也常被當成「違禁品」,但是沒收了真的能提高學習嗎?

七日書|第七天|一如既往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想做一件從未嘗試過的事情,那會是什麼?例如是跟某人說未說出口的話、做一件一直很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或者任何你想到的。

七日書|第六天|寶可夢
如果你能活在某個虛構的世界,例如是小說或電影的某個年代與場景,又或是任何你想身處的時空,你會選哪個?描述你在那個世界裡的生活。

七日書|第五天|記憶的歸人
如果你能擁有任何一種超能力,又或是快速學會一項技能,它會是什麼?它能彌補怎樣的現實缺口,又或是如何反映實現中你心底的渴望?

七日書|第四天|萬事屋
如果不必考慮能力和現實條件,你可以體驗一種與現在不同的職業,你會選擇什麼工作、體驗怎樣的生活?又或者是,你會怎樣重新定義這個身份,以至不再是別人口中的「那個誰」?為什麼?

七日書|第三天|隨心所欲
如果你從沒學會「乖」這件事,如今的你是什麼樣的大人?

七日書|第二天|選擇
如果你當初做了相反的決定,如今人生會有什麼不同?例如面對某段關係、某個職涯選擇,或者某個可能劇烈改變人生的決策。如果當時做了另外一個決定,你現在的日子會是怎樣的?自己與別人的人生會有什麼不同?

七日書|第一天|國中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的某個人生階段,在這趟時空旅程裡,你會回去哪個年代,重溫哪些關鍵時刻?在那個時空,你希望可以做一件怎樣的事?這可能是改變一個決定、跟以前的自己說話、修正你對一些人事物的態度,又或者任何你想像到的。

台灣法律實務為何多偏保守?
台灣法律實務偏重保守與技術性,源於法律制度對穩定的要求、考試導向的法學教育、「依法行政」文化與體制內風險壓力。這使得許多律師與法官傾向援引法條與先例,缺乏法哲學思辨。但真正具前瞻性的法律變革,往往來自勇於跳脫框架的法律人。

《楓之谷N》心得與觀察:練功、賺錢與區塊鏈融合的嘗試
《楓之谷N》結合區塊鏈與傳統遊戲,遊戲內楓幣可轉換為虛擬資產,是入門區塊鏈的好起點,但建議以遊戲為樂,賺錢當小確幸。

烽火邊緣的警鐘:重塑台灣兵役公平、究責沉痾與國防革新之路
台灣兵役議題屢因逃兵事件引發社會對公平性的高度關切。在當前兩岸局勢敏感、國家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兵役制度的健全至關重要。

七日書|第七天|未選擇的路
想像如果人工智能製造出一個「平行宇宙版本」的你,在那個版本裡面,你會在什麼地方生活、做什麼事情?你是否會過著跟現在的你不一樣的人生,體驗那些現在的你無法做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