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

@BloomingBloom

蝉灾

据说今年要闹蝉灾,据说而已,当不得真。那是我看到的一个视频,说的是上海某棵树上的一个蝉,把尿撒在了行人头上。于是想到我在院子里竖起的那个遮阳蓬,真是先见之明。 我家离上海十万八千里,时节未到,偶然听到蝉鸣而已。但到处已是蝉蜕。最先看见时,我以为是某种甲壳类昆虫的尸体,趴在院子里那个蓝色的洗澡帐篷上。要到另外一天…

老妈的乡下

我回乡下了。这是很多年来第一个在这里的盛夏,也是此生第一个没有父亲的盛夏。 失去父亲的感情冲击其实并没有文字看起来那么大,我甚至庆幸他终于解脱了自己,也某种程度上解脱了别人。但老妈是否觉得是种解脱,我不能确定。老爷子那最后一波病痛冲击时,她是主张要送医的那个人。老爷子去世后,整个丧礼期间,她也是那个气鼓鼓…

照护(六)

大哥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李三帮他把东西一件一件搬进屋,一桶未拆封的食用油、一袋10kg的面粉、半袋大米、一个带甩干桶的二手拖把、一个用过的电烧水壶、经过半天行程已经化冻的包子和生肉,装在很大塑料袋里的很多小包装的零食,裹在保鲜膜里的几根青辣椒和葱…… 除了母亲惯常讨好似的笑容,没人脸上有重逢的喜悦。大哥在门口远…

鲁迅之无我

1936年10月18日,鲁迅在他的最后一篇日记里,只写下“星期”两个字。第二天凌晨五点多,他因肺病造成心衰去世。 在《黄金时代》里,萧红和萧军去看鲁迅,电影里的他,很虚弱的样子。但他自己的日记里,除了记录打针吃药之外,几乎看不出来这个人正在生着要命的病。工作照做,来信照回,甚至还时不时带“海婴”去看病,和“广平”去看电影。直到死,也没提过死…

一次未完成的喝茶记录

前两天,娄烨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上线网盘,等我拍马赶到的时候,有位博主分享的资源已经失效了,所以我还没看到电影。但通过影迷们在微博使眼色、比手划脚,用暗号等各种手段传递的信息,大概不过是接近于疫情记录,还没记录完的那种。“疫情”这事,在中国有渐被官方抹去之势,像是很多让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就想这次“策展”,我要选它…

负分作文

我在读《战争与和平》时,有时会想到《四世同堂》。 说实话,四世同堂我没读完,甚至可以说只读了一小部分。我很喜欢老舍的语言风格,他对普通市井生活的描摹,大概是中国作家里独一份的。之所以没有读完,是因为越到后来,我对于他但凡提到战争和日本人时马上激昂起来的情绪化越消化不良了。 当然不是说恨侵略者、恨战争贩子这件事有错,而…

Day2:未走之路

站在某个阶段回望,人生真的有很多节点,向左向右,便是两种平行人生。 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没去读。如果去了,毕业后回到县城,说不定如今成了某局某处局长处长,出门也前呼后拥。我对当官没瘾,只是过去几年因为父母,在老家总有求人之事,所求之人很多当年同窗。正在办公室谈事,进来个下属,请领导签字,那毕恭毕敬的样子,多少让我有点想…

Day1:时光机器

人生艰难,好不容易捱过了一半,其实并不想要回到任何一个时间节点,让后来的那些伤痛、孤独、骚动、纠结、煎熬、离别再重来一遍。人家常说,你太悲观了,看不到好的一面。我说是的,你不要学我。这是没话找话,一个人要学别人哪那么容易,否则,以我这么好学的人,早学成了快乐冠军。 但假如真有个时光机器,能让人在任意时间节点来回穿梭,回到某…

照护(五)

大风刮了三天。第四天早上,终于风平浪静。天气预报说,接下来将有几天太平日子。李三起床时,母亲早已出门继续她中断了三天的晨间散步。李三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遮阳棚打开。他像是又猫了个漫长的冬,十分想念坐在院里吃饭喝茶和读书的生活。李三用了好几张湿纸巾,才把桌子擦干净。他在社交媒体中看到,过去两天,沙尘暴史无前例地侵…

汪海林和同志之声

很适合拿来跟外国人讲解中国的性少数的生存现状。

照护(四)

绥内更毗是哪里?

同心出版社的《鲁迅全集》第十七卷里有篇文章《论艺术》,是译自前苏联作家浦列汉诺夫的,如是说: 在绥内更毗,富裕的尼格罗女人,脚上穿着不能全穿进去那样的小的鞋子,所以这些女人们,因为很拘束的步行,显得特别。然而这步行,是被算作极其媚惑底的。 关于这“绥内更毗”,我先是问Deep Seek,它想了一会儿,说自己服务器繁忙。我又去问ChatGPT,它先是,用肯…

照护(三)

倒掉的澡堂 四月的风几乎每天刮,洗澡帐篷不时被吹倒在地。李三买了个四条腿,顶棚由合金组合支撑的遮阳棚,带三面围档。刚装上那天,风和日丽,早午饭都在棚下吃,甚至把父亲推出来坐了好久。去年秋天,大家也经常在院子里吃饭,有一次,一颗表皮已经腐烂变黑的核桃掉下来,“啪”一声砸进油辣子碗里,砸了李三一身一脸辣子油。李三以为油…

马特市最近是不是好起来了?我看一些老朋友回来了,大家又开始吵政治架。哈哈,我虽然不喜欢吵架,也常常试图置身事外,但对平台来讲,有人吵架,说明元气还有一些,比死气沉沉好。噶?

马特市最近是不是好起来了?我看一些老朋友回来了,大家又开始吵政治架。哈哈,我虽然不喜欢吵架,也常常试图置身事外,但对平台来讲,有人吵架,说明元气还有一些,比死气沉沉好。噶?

照护(二)

照护(一)

晚上睡得不好,炕很热,李三刚从没有暖气的地方回来,还不是特别适应。夜里,隔壁房间的父亲时常发出长吟,是种想将痰从肺里咳出的努力,常常失败,大概半是不适半是懊恼。父亲的护理床边,睡的是二姐,对面的炕上,睡的是母亲。父亲的呻吟,搅得二姐和母亲的睡眠支离破碎。二姐常常半夜起来帮父亲量体温、喂水,母亲做不了什么事,只能忧心…

他用手机打字

他六点就醒了,梦里关于是否今天出发的纠结跟了过来。他什么东西都没收拾,车也没充电。昨晚去跑步前,他计划回来后休息一下,十一点前再出发。他在地图上物色好了另一个充电站,就在两公里之外,晚上十一点后的电价七毛钱。这比老家的白天贵四分,但已经很便宜了。

昨晚有通香港来电,我没接,对方留言说是当日维港送我圣经的,想问问我的感想。我虽然读完了圣经(虽然读的不是她那一本),但迟迟没有变成上帝的信徒,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说感想。我的感想只能惹基督徒生气,我不想惹她生气。然后过了几秒,就收到个短信,说近日有香港电话冒充抖音客服诈骗之类。我不喜欢被骗,也不喜欢收到这种短信。我没装过反诈APP,反诈集团也能随便找到我,这让我比收到诈骗电话还不舒服。

昨晚有通香港来电,我没接,对方留言说是当日维港送我圣经的,想问问我的感想。我虽然读完了圣经(虽然读的不是她那一本),但迟迟没有变成上帝的信徒,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说感想。我的感想只能惹基督徒生气,我不想惹她生气。然后过了几秒,就收到个短信,说近日有香港电话冒充抖音客服诈骗之类。我不喜欢被骗,也不喜欢收到这种短信。我没装过反诈APP,反诈集团也能随便找到我,这让我比收到诈骗电话还不舒服。

迷失香港(四)

在香港除了买手机,还办了张银行卡。办卡原本不是我的议题,我只是临时听劝(很难得吧!)。第一个朋友说你去都去了趁机办张卡吧的时候,还没怎么往心里去。第二个朋友也这么说的时候,我就觉得,那好吧,听人劝听懂饱饭。但是我记得,白天逛街时经过的所有银行,隔着玻璃门都瞥到里面人山人海的模样。

迷失香港(三)

我去买手机时,Apple店员告诉我,香港有13家直营店,旧手机的数据完成,随便拿到哪家店里都可以完成折抵。吃了一小惊,香港只有七八百万人口,而成都有2000万+,不过就太古里和万象城两家Apple直营店。随即讶然,要论国际化,成都自然差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