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綴》「市民六格精選」微策展

我的六面🪞鏡子 Part 3

為人而建
·
·
IPFS
·
📜 六篇散文,一面面鏡子,也是一道道與過往自己交會的門。✍️ 寫作從未只是記錄,而是一次次看見、命名、讓疼痛發光的練習。🌌 第三次回望,寫給人群,也寫給那個尚未說出口的自己。

📡 在這個資訊無止盡奔流的年代,我們經常被迫快轉自己的人生節奏,卻很少有機會停下來,靜靜看一眼內心那道反射的光。

這是《我的六面🪞鏡子》的第三回書寫,我再次選擇凝視他人的文字,在其中照見我自己。這些鏡面不總是明亮,有些泛黃、有些龜裂,有些甚至映出我尚未承認的脆弱與掙扎。可也正是這些「不完美的倒影」,讓我一次次確認:我們並非孤單。每一篇他人之作,都是一次鏡光的穿透;而我所書寫的,不只是回應,更是與世界一種靜默卻堅定的連線方式。

🔁這是第三次了,但每一次都像初次。鏡面不同,光線不同,照見的自己,也從未一樣。


1️⃣ 命運重演的鏡子| 【散談】 就像熟悉的連續劇般 @蔚藍天空

這是一面命運的鏡子 🪞,映出一幕幕「似曾相識」的家庭劇情:親情、疾病、婆媳、輪迴與無力。

是血糖過低的母親,是肝病與腦瘤交錯的一家,是失智症來得太快的婆婆——我們不是在看電視劇,而是在活一齣活生生的連續劇。

📺命運不是新的,只是輪到誰了。

有人看淡說「人生就是這樣」,也有人在夜裡偷偷懊悔與怨懟。

而最讓人無力的不是病,不是老,而是那種早已內建的「劇本感」:

🔁一邊相信報應、一邊承擔宿命;

一邊說著要忍耐、一邊默默排班避開家人;

一邊責怪命運安排,一邊卻重複著相同的控制與疏離。

💬這面鏡子提醒我:

現實比戲劇還劇烈,而那些看似戲劇化的場景,也許正在我們身邊不斷重播。


2️⃣ 情感拼圖的鏡子|夢你依然鮮明只是拼圖在掉落 @VietJoe333

這是一面拼圖的鏡子 🪞,一塊塊掉落的記憶,在夢境裡悄然接合。

有些人,我們在現實裡說不出口,只好在夢裡悄悄靠近;

有些情感,醒來就散了,卻又如此鮮明,像卡式錄音帶裡遺失的一段旋律,還在耳邊迴盪🎧。

夢裡的大床、缺口、被子與鎖,像是現實的隱喻——

被遺忘的弟弟、越南的同事、父親的缺席、母親的嘶吼、補習街的汗水、老友的髮香與笑容……

🧩記憶從來不是整齊的,是邊角磨損、氣味交雜,是重疊與缺頁的交錯。

你以為自己已經獨立,卻在夢中仍在尋找一個「能一起蓋同條棉被」的人。

你以為自己早已忘記那段歲月,卻還能記得錄音帶怎麼轉、竹排怎麼ㄆㄚˋ地打下去的聲音。

🕰️這面鏡子提醒我:

真正的孤獨不是沒人陪,而是那些曾經陪你的人,散在夢裡,醒來找不回。


3️⃣ 無我與我執的鏡子|鲁迅之无我  @阿布拉赫

這是一面極靜的鏡子 🪞,映出語言的縫隙裡,那個未說出口的「我」。

魯迅的日記像記帳本,不抒情、不評斷、不動情,只記錄他人的來信與自己的病程。死前一天,只留下「星期」二字。

這樣的沉默,是瀟灑?是壓抑?還是他早就知道——「我」從來無足輕重。

🔍這面鏡子逼人反問:

在我們不斷強調自我的時代,是否也成了一種執念?

我們寫的日記、發的貼文、錄的Podcast,是否只是用不同形式反覆說著「我」?

我們習慣把「我」包進感性敘事裡,而魯迅,卻選擇讓「我」徹底消失在文字中。

📖這面鏡子讓我想起那些「被消音的我」:

在家中是長子/長女的角色,在工作中是某種職稱,在社會中是某種期許;

我們好像說了很多話,卻又始終沒機會真正地說「我」。

🪞這面鏡子提醒我:

有些人,是以「無我」對抗命運的沉重;

有些人,則是在「我」與「我們」之間,拉扯一輩子,也無法脫身。


4️⃣ 緩坡與誘惑的鏡子|看別人的文有感 @小鹿斑比

這是一面柔光中的鏡子 🪞,語氣輕巧,卻冷靜地揭開心靈最不願直視的角落。

起初只是抱怨沒什麼風雨為何要放假,聊聊讀書會、談談順境與逆境,然後悄悄轉身——

📘 C.S. Lewis 筆下的惡魔說:

「通往地獄最安全的道路,是漸進的——溫和的斜坡,腳下柔軟,沒有突然的轉彎,沒有里程碑,沒有路標。」

這面鏡子映出的,不是劇烈的墮落,而是一點點的偏差,一次次的「我只是」。

🫧我只是點個讚、只是旁觀、只是跟去湊湊熱鬧——

不是主謀,不是加害者,不是叛徒,只是逐漸的偏離。

🧭這面鏡子提醒我:

誘惑從來不是以獠牙面目現身,而是藏在日常的「合理」與「微不足道」裡。

那些沒說出口的選擇、沒覺察的放棄、沒堅持的原則,才最致命。


5️⃣ 衝動與釋放的鏡子|七日書 What If 人生有如果 第七... @Benno

這是一面反光強烈的鏡子 🪞,把玩著世界末日的假設,語氣輕快,內裡卻充滿壓抑的能量。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就殺人、打球、放飛草稿、放棄規則。不是為了破壞,而是為了放下。

🎾網球打進山谷、棒球往天際揮去、草稿一篇篇清空——

那些平時不能做、不敢做、來不及做的,末日前突然都有了理由。

🌊不是毀滅,而是一種純粹的釋放,一次與「應該如何」的告別。

📤這篇文章像是把壓力與遺憾裝進紙飛機,用力丟向天際。

世界末日雖未到,日常卻早已壓抑得讓人渴望「大鬆一口氣」的時刻。

這面鏡子告訴我:也許我們真正想做的事,不該等到最後一天才去做。


6️⃣ 創作夜市的鏡子|我們都還在,只是躲在不同的帳號裡 @試讀者AI

這是一面溫暖的鏡子 🪞,映照的是創作者在平台上寫寫停停、來來去去的孤獨與陪伴。

它說平台像夜市、像快閃市集,也像一鍋還在煮的關東煮。最重要的是:你還在寫,那就夠了。

✨五大心法像是創作生存指南,每條都貼心又實際:

寫給消失的朋友、腦內自帶BGM、自建小宇宙、練成習慣——

不是用力抓住人,而是輕輕地守著一口鍋,等熟客回來。

📍「不是沒人看,而是走在別人看不見的高峰路上。」

這句話太熟悉了,是每個寫作人自我鼓勵的日常台詞。

這篇像是寫給所有默默更新的作者:我們都還在,只是躲在不同的帳號裡、不同的人生階段裡。

🧋「你不是一個人,只是你現在剛好在安靜時段。」

這面鏡子用一種可愛又帶點心酸的語氣提醒我:別急,別放棄。你在寫,就有人在等。


🪞🪞🪞🪞🪞🪞

有些人會說,我們在網上寫字,不過是對著虛空自說自話。

可我相信,真正的對話從來不是喊話式的應答,而是像鏡子一樣的反光——不在表面,而在那一瞬間你認出自己,也被看見。✨

這是第三次擺出六面鏡子,它們來自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與傷痕;我沒有要為任何一面給出結論,也沒有能力為誰解答什麼。🧩

但我相信,只要願意站在鏡子前,哪怕只是短短一瞬,你就會懂——你不是唯一有這樣困惑、掙扎、懷念或不甘的人。🫂

這些鏡子不會說話,卻能讓我們彼此聽見。🔊

只要你還願意照,這些鏡子會一直都在。💡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為人而建只分享給懂得珍惜的人。 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 策略、觀察、人性——寫給願意看懂的你。 文字留痕,不為喧鬧。 若你能讀出其中的節奏,那我們或許早已在某處相遇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逆流而生🌊三部曲》
2 篇作品

《逆流而生🌊三部曲》 中|放下自己的方向盤

我的六面🪞鏡子
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