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而建

@qish

《逆流而生🌊三部曲》 上|被流推著走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選擇在這一天,寫下這篇文章,象徵在新的一年,從回顧自己的生命開始。這是一份對自己誠實的嘗試,也是一場對過往的溫柔告別💌。

🌬️ 颱風假也要過得有價值📝

今天(2025/07/07)因為 #丹娜絲颱風 🌀,台灣部分地區宣布放一天颱風假。

🐾 我只是想自由地跑:一條狗的獨白

我今天在一場聚會中,聽到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一條狗🦮的故事,但更像是一面鏡子。

【工地日常與書寫節奏】在痠痛中,找回身體與閱讀的平衡 💆‍♂️📖

長期在工地工作的我👷‍♂️,對痠痛早已見怪不怪💢。但當身體的緊繃開始干擾閱讀📚與寫作✍️,我才意識到——原來,疼痛不只是肉體的訊號⚠️,也是生活節奏失衡的提醒🌀。這是一段從痠痛中找回自我專注🧘‍♂️與平靜🌿的過程,也是一則身體與文字對話的記錄🪶💬。

📖 我不是不寫日記,只是把它寫進了文章裡

我沒有刻意經營人設,只是透過書寫與互動,讓你們認識真實的我。每天的文字,不只是日常的記錄,也是與世界的對話。第18天,我還在這裡,也會一直走下去 ✍️✨

我的六面🪞鏡子 Part 2

六篇來自 Matters 社群的文字,像六面鏡子 🪞🪞🪞🪞🪞🪞,折射出我與這個世界的多重對話。有語言的銳利🗡️、情感的柔軟💭、記憶的陰影🌫️,也有觀劇的童心🐉、社會的行動✊與無聲的告白🫧。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在替我未竟的思緒發聲,在閱讀他人的當下,也慢慢拼湊自己🧩。

🌀夢裡的她,醒來的我|夢件開源碼

參加✅碼色市重啟:「夢件開源碼」🎯活動,是我沒想到會這麼快下定決心的事。但在 Matters 上看到幾位市民的夢記後,我突然有種「我也應該寫下來」的衝動。也許是因為,我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安放那段記憶的地方。

📍《兩週新生報到!請問市民們都怎麼生火的?🔥》

剛加入 Matters 兩週,我帶著寫作和真心互動的熱情來打卡。這裡像座寶山,文字裡藏著故事和溫度。想聽聽大家怎麼點燃自己的「火花」?一起聊聊創作和共鳴吧!🔥

🔍 柏油路上的「假積水」:我在省道上看到的光學錯覺

今天騎車經過一段空曠寬敞的省道,天氣炎熱,太陽高掛。遠遠地,我看到前方路面出現一大片明顯的「反光區」,像極了一灘積水。

🎂 在生日的前幾天,我決定獨立生活,從這一步開始

2026年,有兩處社會住宅即將在我家車程20分鐘內落成並開放申請。為了提高中籤機率,我打算同時申請兩案。

🌆 城市的未來,不只是政府的責任,而是我們每個人的選擇

今天下午,我參觀了居住地的未來城市規劃展,並參與了一場與城市發展有關的論壇。在那個空間裡,我看見了規劃藍圖、智慧科技,以及一個城市被描繪得多麼美好✨。但我也深深感受到,如果我們的改變只仰賴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規劃與建設,那麼這個「未來城市」的實現,終究會落入「紙上談兵」的困局。

投資自己,就是最值得的投資 📚✨

我一直都有閱讀的習慣,不論是哪個領域的書籍,只要我覺得對自己有幫助,我都會設法從中找到值得吸收的價值觀。即使需要自己花錢買書,我也毫不猶豫,因為我始終相信:投資自己,是最值得也最長遠的投資。💡

不是英雄,也不是惡人:《隻眼の残像》的三道影子 🕵️‍♂️🌫️🖤

今天特地請了一天假 🎬,只為走進電影院看《名探偵コナン 隻眼の残像》❄️。不是為了推理破案🕵️‍♂️、也不是為了主角的帥氣登場✨,而是想好好凝視三位令人難以直視卻無法忽視的「反派主角」——御厨貞邦、大友隆、林篤信🖤。他們的故事,遠不只是作惡那麼簡單,而是一場場與命運、制度、良知搏鬥的悲劇⚖️。這篇文章,是對他們的反思🌀,也是一場與自己價值…

我的六面🪞鏡子 Part 1

六篇來自 Matters 社群的文字,像六面鏡子,折射出我與這個世界的多重對話。有古典的寂靜、有體制的顫抖、有失序的迷惘,也有重新選擇的勇氣與不敢言說的情感。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在替我未竟的思緒發聲,在閱讀他人的當下,也慢慢拼湊自己。

【留下來,聽見價值】一場深夜的辯論故事與人生課題 🎤✨

今晚,社團連開兩場活動籌備會。本來第一場結束後,我已經準備要打包回家休息了 💤,不知為何,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參加第二場。

🏋️‍♂️ 我的減脂紀錄:挑戰身體的極限

這個月開始參加健身房的全國減脂比賽 💪,六週挑戰計畫正式啟動!雖然有比賽,但我的目標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與體態管理。透過每次訓練的累積,紀錄這段過程的努力與改變 📈。

累了就該休息,不是懶,是清醒的選擇🧠✨

在高壓與高溫的工作節奏中🌡️,我選擇給自己一段完整的午休時間🛌。這不是逃避🚫,而是面對疲憊的清醒回應🧠💡。休息過後,精神恢復🔋,效率更高⚡,也讓我再次感受到:照顧好自己💚,是長期應對挑戰的前提🏃‍♂️🌈。

一句話,解開一個困擾 😌

有時候,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提醒我們:身體不適,不該忽視。這篇文章紀錄我如何因為一句話,終於正視身體的訊號,並因此得到舒緩與改善。✨

🌱 今天,我實踐了幾件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

有時候,我們以為只有轟轟烈烈的大事才值得分享,才值得驕傲。但我越來越相信,真正能改變職場氣氛、促進團隊信任的,往往是那些不顯眼的小事。✨今天,我做了兩件事,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我自己知道,它們有多重要。

為什麼我選擇深耕 Web3 社群,而不是 Web2?🌱🌐

近年來,內容創作者面臨著愈來愈劇烈的平台演化與社群變遷。作為一位創作者與觀察者,我逐漸意識到:Web2 的生態已不再適合用心創作的人生根發展,因此我決定將重心轉向 Web3 社群。以下是我的幾個觀察與思考,也歡迎大家補充與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