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世芳
2025年7月23日,大罷免投票三天前的發文
願我們都能做出對得起未來的自己的選擇。

上台領獎,該不該感謝造型師?
大型頒獎典禮不外三件事──頒獎、領獎、表演。相信我,每一項都很難,都足以令江湖老鳥一夕翻車、新人從此PTSD。

36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翁孝良、馬兆駿
36屆金曲獎是敝人第十度參與評審,這次除了初審,也擔任特別貢獻獎評審委員,並負責整理委員意見,寫下給獎理由。

悼:Brian Wilson (1942-2025)
他的歌總是那麼純粹。一派天真,卻絕不淺薄,揮灑著無與倫比的才情,眼底卻時時帶著脆弱與憂傷。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多麼殘酷,但沉浸在音樂裡,他仍能像孩子一樣地快樂。

我想我是很幸運的,擁有這麼一個媽媽。
我已經是五十幾歲的中年人了,和媽媽聊完,仍會自歎:我不知道的還多著哩。還好,我有這麼一個媽媽。我要趁著今天這個日子,和她說聲謝謝。誰都不能挑選自己的媽媽,我想我是很幸運的。

社群備援在這些地方:
去中心社群 mastodon(剛開張)
去中心社群 bluesky(剛開張)
噗浪(潛水為主)
<a rel="me" href="mastodon.social/@maf...
社群備援在這些地方:
去中心社群 mastodon(剛開張)
去中心社群 bluesky(剛開張)
噗浪(潛水為主)
<a rel="me" href="mastodon.social/@maf...
相不相信,在眾多平行宇宙之中,現在的台灣是最好的版本?
我們不要掉進最壞的那個平行宇宙──不要讓後人憂傷地問:當時你做了什麼?而你說不出話,只好慚愧低頭。

逾千名臺灣文學作家連署「筆桿接力罷免到底」,我的肺腑之言
我們不要等到哪一天,只能選擇流亡或投降或戰鬥武裝,才在後悔今天沒有站出來做該做的事!

跋涉穿越歌樂的幽深迷宮──《當代歌曲哲學》譯後問答(兼導讀)
狄倫行文獨樹一格,幽深如迷宮,文句更常帶音樂性,不愧歌人本色。但願我的譯稿不辱使命。

從電影裡 Johnny Cash 那首搶盡鋒頭的歌說起
「他能撥開雲霧,暢飲硝酸。這才是真正的 Johnny Cash,Big River 就是他的主題曲。」── Bob Dylan

一段畢生難忘的樂評文字
那張專輯讓很多身處混亂迷惘的六〇年代而頭暈目眩的人,感到這片國土仍然夠大,大得足以包容他們。

狄倫思想起──《歌之國土》作者序
Bob Dylan 在歌裡展示了一個深不可測的世界。那裡充滿故事和角色,危機四伏,有著無數分岔的道路。你能在他的歌裡抵達最遙遠的夢的邊境,經歷亂世與江湖,穿越漫長曲折的歷史與苦難,遇見邪魔與聖靈,理解慾望與傷害、罪疚與懲罰,體驗瘋狂、虛無、還有愛,以及偽裝成愛的一切。

我的二〇二四小回顧
只願未來回頭看,二〇二四不至於是一切無可挽回的起點,我們不必像如今的香港那樣,只能向後人描述曾經自由民主的社會是什麼模樣,是所至禱。

夫人出國了,單身生活第一天,早上聽了三個版本的 Highway 61 Revisited 唱片
夫人出國去玩了,我留在台北面對堆積如山的功課。早上做了 Double capuccino,打開唱機,扭大音量,連聽了三個版本的 Highway 61 Revisited 唱片。我這三張唱片都不是美版 stereo 的「標準款」,真不是故意的。

花了三十多年,我才聽懂這首歌——從「甜茶」主演Bob Dylan電影談起
它生動地描繪了不只一個世代的心靈圖景,指出了一條通往自由與解放的道路——欲得自由,必先拋棄既有,從正常、規範、體面的世界脫逸,成為「中輟者」(dropout)——它撬動了世世代代千萬聽眾的世界觀,讓他們思考人生不同的可能,以及相應的代價。

2024.11. 「最能代表我這代人的一首歌」統計結果
我在台科大「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文化」課堂循例請同學以「最能代表我這代人的一首歌」寫期中作業,限十年內發行作品,不限國籍語種。這是一份從 2012 年開始統計的作業,同學大致是 2002 年以後出生的世代。

既被目為一條河──《瘂弦詩集》與我
唯願下游的我們,能讓這條河愈流愈寬,愈流愈遠。

那不是悲傷,而是人生──我聽雷光夏《小故事》
它不討好,不炫耀,然而它接住了連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惶惑與脆弱。

關於〈明天會更好〉的兩篇臉書文與重要回應存檔
前幾天國慶晚會大家合唱〈明天會更好〉,讓我想起這則公案,寫了臉書文,引發十分珍貴的討論。想到臉書近來經常無故刪文,資料無端消失的風險不小,在這裡備份一下。

9/14/2024 羅大佑 Legacy Tera「迎新同學會」演唱會觀後筆記
原來,大佑比我們都更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