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領獎,該不該感謝造型師?

馬世芳
·
(修改过)
·
IPFS
·
大型頒獎典禮不外三件事──頒獎、領獎、表演。相信我,每一項都很難,都足以令江湖老鳥一夕翻車、新人從此PTSD。

大型頒獎典禮不外三件事──頒獎、領獎、表演。相信我,每一項都很難,都足以令江湖老鳥一夕翻車、新人從此PTSD。

最難是得獎感言

最難的,莫過於得獎感言。許多人謝詞從神明、父母到造型師和家中貓狗全部謝了個遍,但若只是連珠炮唸出一大串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名字,對觀眾來說實在沒有太大的意義。

我的建議是:此刻全世界都在凝神聆聽你的話語,你大可好好利用這九十秒,把你最在乎的事情講出來──你在這個行業一路走來,最珍惜的是什麼?最重要的學習和體會是什麼?這件作品想告訴我們什麼?或者,你有什麼主張和呼籲?這是最好的發聲機會。

若要感謝生命中的貴人,那就謝謝最重要的人,最好也要讓我們(以及他們,假如可能)知道「為什麼」。如果要感謝造型師,那就好好說出這位造型師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意義。

早已打好腹稿、默誦無數次的致詞,往往會在上台那一刻全忘光,當然沒有提詞字幕備援。於是許多人會掏出手機唸稿──說也奇怪,同樣是唸稿,拿著一張紙,就是比拿著手機好看。若一定要唸稿,我建議還是寫在紙上,效果不一樣。今年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主翁孝良的致詞,手裡儘管拿著一張稿子,炯炯眼神仍時時望向台下,致詞誠摯而流暢,完全沒有唸稿的拘謹,很值學習。

就這短短九十秒,頂好還是別看稿。戴曉君說:「台灣在放眼國際時,也要看看身邊的族群,這麼美麗的文化,發現自己的價值,這才是我們可以帶去世界的。」someshiit山姆感慨自己過去四年都在金曲獎後台工作,今天終於走到了前台:「看不明白的事情其實還很多,明白不難,最難的是要一直睜著眼睛看。我想感謝沒有因為害怕,沒有放棄就撇過頭不看的自己。」李竺芯的台語謝詞「當我願意接受我認為的那個壞的歌聲,若是我甘願接受我感覺歹聽的聲音,共這个好的、䆀的條仔共伊拆掉,我著自由了!」──這些都是會讓我們記得的好句子。落落長的感謝名單,留給個人社群帳號吧。他們不會介意的。

頒獎開場白是演藝圈最難的作業

再說頒獎──頒獎人開場白的腳本,是演藝圈最難寫的作業。有志編劇者,不妨拿這一題做練習,誰能寫出真正精彩的腳本,誰就有拿獎的潛力。這個任務若是落在承辦典禮的企劃同仁手上,往往力不從心,於是最常見的開場白就是:「欸王小明,你覺得一個好歌手 / 演員 / 主持人 / 導演,應該要具備哪些條件呢?」尷尬癌很難不發作呀。

丟掉腳本、本色即興發揮不是不行,卻也有很高的風險。若是搭檔頒獎,兩人往往到現場才初次見面,來不及培養默契,一不小心就會冷場。若是一人上台,興奮過頭話太多,或是扯些自以為幽默的笑話,也是尷尬。這一題,最好讓頒獎人自己寫腳本。若是搭檔頒獎,務必請他們提前親自確認開場內容。頒獎若是翻車,沒有人會怪代筆者腳本沒寫好,這是頒獎人自己要承擔的功課。

要是實在「沒哏」,真不如直接看入圍影片。能站上這個舞台頒獎,已經代表了一定的份量和意義,不一定需要講很多話來證明這件事。開場白真誠、簡潔、帶著對這個行業的尊重,足矣。

32屆金曲獎陳珊妮頒發最佳單曲製作人、專輯製作人的兩分鐘開場白,被許多樂迷和同行奉為經典,就因為她不說廢話和場面話,認認真真講出了這個工作的專業與價值,更有宜於引用的金句:「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才能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大型典禮現場表演是所有藝人的噩夢

然後是表演。大型典禮牽涉頻繁的換景換場、多變的人員動線、還有極複雜的音響燈光視訊設定。典禮不是個人演唱會,上台的歌手都只有幾分鐘的機會,工作人員通常不是原本熟悉的夥伴,觀眾也不是買票來看你的粉絲。節目設計常有華麗的佈景和舞蹈,除了唱歌,還要顧及舞台走位、肢體動作、燈光角度,有時還要彈樂器,千頭萬緒,怎麼可能不緊張!

「三金」等級的頒獎典禮,全程直播,萬眾矚目,任何差錯都難以補救──麥克風沒訊號、樂器消音、電腦當機放不出聲效或視訊、導播鏡頭切錯、燈光出狀況、轉播字幕亂跳......這些災難都曾經發生過。更別說「成音」這件事,從典禮現場經過音控台再輾轉送到你家電視或電腦,有太多環節可以出問題。我的經驗是網路直播通常比電視轉播的聲效好,大家不妨參考。

要保證演出效果、降低出錯機率,當然也有各種「偷吃步」──伴奏都先預錄,現場樂手擺個樣子就行。演唱和合音同樣可以預錄,正式演出唱對嘴,表演者若夠「專業」,搭配運鏡技巧,普通觀眾多半也看不出來。許多典禮表演節目為求保險,多少都會利用預錄聲軌搭配現場演出,至於比例如何,就看主辦單位和演出者的膽識了。我是覺得,一部分伴奏用預錄還算情有可原,人聲還是以真唱為佳,唱對嘴不太夠意思。

所以,歌手若是唱得不盡完美,先別開罵──大型典禮現場是幾乎全世界藝人都視為畏途的舞台,唱得不完美,表示那人是真唱,不靠對嘴的呀。28屆金曲獎,張惠妹抱病上台演唱特別貢獻獎得主張雨生作品組曲,最後唱到「我期待」,她哽咽得幾乎唱不下去。那絕非阿妹唱得「最完美」的演出,卻是我心目中最最動人的一場表演。

而能頂住巨大壓力,在直播典禮展現超水準演出的藝人,最是值得敬佩。今年金曲獎讓我驚豔不已的演出,來自新人獎得主someshiit山姆──這段演出,每位入圍新人都排練了自己的作品,但只有得獎者才能上台演唱。山姆的表演沉穩、流暢、直擊人心,足以令千萬觀眾瞬間變粉絲。

普通觀眾可以做的事

最後,作為觀眾,先別輕蔑地說「這誰?沒聽過」或是「以前的歌比較好聽」──正因為沒聽過,他們才值得認識呀。能從成千上萬報名作品中脫穎而出,通過專業同行層層考驗認證的入圍者,必有可觀之處。每年的入圍名單,都是帶著我們視聽人生「拓寬世界觀」最好的門戶捷徑。張開耳朵,給他們一次機會吧。

(寫給《財訊》,此文稍經修改,與刊出版略有不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馬世芳台灣作家,廣播人,主持人。 Bob Dylan推廣中心台灣辦事處主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36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翁孝良、馬兆駿

悼:Brian Wilson (1942-2025)

我想我是很幸運的,擁有這麼一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