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圖片來源:金石堂 很多人都說當父母年老,在醫院陪伴照顧的多半是女兒,也因此許多人希望第一胎能生女兒,不僅以後可以幫忙照顧底下的弟弟妹妹,在父母年老之後還能扮演照護的角色。 但有人真正站在這些「長女」的立場去思考嗎?為什麼一樣是父母的孩子,只因為出生的順序,就被賦予照顧弟妹的責任,甚至還會被要求放棄學業提早投…

如何避免落入有毒正向的陷阱?《偶爾不振作也沒關係》
圖片來源:金石堂 你是否曾經因為心情低落而向家人朋友訴苦時,被狠狠地澆了一頭冷水?彷彿你的情緒只是無病呻吟,而你的言行只是小題大作? 「想想那些比你更慘的人,你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了!」 確實,這世界上最殘忍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比較,所以當我們認為自己此時此刻遭遇重大難關時,永遠有更多的例子向我們證明自己不是最慘的…

漫畫收藏.小島》藍調低彩、停滯感、謎團靜伏與水天交融:《橫濱購物紀行》末世日常的視覺敘事
芦奈野ひとし的《橫濱購物紀行》講述末世中,機器人初瀨野阿爾法如何悠哉度日。很早以前我曾翻過東立代理的《橫濱購物紀行》,當時覺得畫風頗具年代感,像是常出現眼睛瞇成山狀的老派笑臉,女性還有些古早萌娘味,而且部分植物筆觸與月輪層次也偏生硬,因此對這部作品好感不大。幾年後,看到「空氣感」一詞,卻自然而然想到這套書。

读点好的
线上写作平台 Matter 的团队做了这么个网站 Read Something Wonderful,其介绍页面的文字,容我节录并翻译如下: 在建造(Matter)这个阅读工具之余,我们做了这个网站,因为我们感到现代媒介环境出了问题,你可能也感觉到了。 所谓「新奇感偏好」,即我们的信息流都在展示什么是新的,而非什么是好的。 多数优质文章并不是近几年写就的,但目之所及,多是24小时内产出的…

英美書房》黑色幽默傳達的憤怒,喬.薩科圖像報導文學《The War on Gaza》獲頒艾斯納漫畫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被譽為美國漫畫最高榮譽的艾斯納漫畫獎(Will Eisner Comic Industry Award),上月底於聖地牙哥動漫展期間頒獎。本屆頒發的32個獎項中,有兩項頒給譯為英文、於美國出版的翻譯漫畫。其中一本翻譯漫畫獎頒給日本漫畫家松本大洋的《東京日日》,這也是松本大洋繼2008年《惡童當街》和2020年《羅浮宮的貓》之後,第三度獲獎。

貓小鈴的奇妙日常3:宅第裡有幽靈?!
圖片來源:金石堂 相信我們每個人在尋找工作的時候,一定會立下許多心目中的理想條件,但即便如此,還是可能在入職後發現與原本的期望有所落差,甚至不小心誤入了陷阱。 《貓小鈴的奇妙日常3:宅第裡有幽靈?!》延續前面兩集的劇情,由於貓小鈴與好朋友灰姐及小紅豆住在租金昂貴的宅第裡,於是他們不斷尋找打工的機會,而這一次他們…

閱讀筆記《只死一次的人生》
★我們每天都在活著,卻只能死一次。

機器人雷克斯【太空科幻經典,陪伴機器人的溫柔預言】
圖片來源:金石堂 人類之所以複雜是因為有著別於其他生物的感受以及情緒,隨著欲望的加深,我們促進了科技的進步,讓世界越來越往人工智能的方向前進。 然而,我們在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之餘,又對人工智能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態度,我們擔心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機器,可能存有瑕疵或對人類造成威脅,於是又投入了更多的研究去加強…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獨特或難以適應社會?《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
圖片來源:金石堂 你有沒有發現電視上的政治人物、明星或網紅,總是以各種誇大的言行來贏得關注?在現實生活中包含職場、學校、家庭裡也有許多以自我為中心,或者對他人漠不關心的人存在,我們總是不禁在內心嘀咕:「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行為產生呢?」 《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這本書便為我們提供解答,而作者是精神科醫…

閱讀筆記《有人陪很好,一個人也如飴》
★你並不孤單,只是需要學會與自己相處。

書評》一起來玩換衣紙娃娃:打開《時尚單品全圖鑑》
時尚是一場迷人又惱人的紙娃娃遊戲,生而為人便難以迴避,於是出現了「膠囊衣櫥」、「法式優雅」、「不可或缺的經典單品」等一整套術語與祕訣,教導我們如何在這場遊戲裡脫穎而出。然而,這本看似又一時尚指南的《時尚單品全圖鑑》,卻沒有走這條路。與其說它提供穿搭技巧,不如說兼具時尚史與藝術史背景的作者海莉.愛德華-杜雅丹要問的是:如果…

話題》I人店長的本日推薦:林潔珊讀《你好,我是書店員》
我經營的書店,是一家6成以上販售台灣文學書籍的小書店,內向的我也不太擅長跟客人聊天。反而另一位店長洪沛澤跟客人聊天時,會不自覺開啟職業社交模式,還常常聊到停不下來。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內建了出版社行銷的經驗,總是可以滔滔不絕地聊著各種書。《你好,我是書店員》的作者森田惠也是這樣的人……

人物》聽見零雨,也聽見自己:羅思容《女兒的九十九種藍》唱出女性的生命潮汐
長期關注女性議題的詩人暨音樂人羅思容,早在《多一個》專輯時即曾與零雨合作,當年她讀到〈女兒〉組詩時即深受感動,決定改編成歌。而長期致力於以影像保存文學的目宿媒體,也在拍攝「我們在島嶼朗讀」短片時,與詩人零雨結下緣分。隨著詩人、音樂人及文化媒體的相遇,目宿首次製作發行詩歌跨域企劃「聽見零雨」音樂專輯與單曲。三方最終以…

閱讀不能當飯吃?《閱讀變現的創作法則》讓我們看見另一翻景象
閱讀變現的途徑原來比我們想像的多。閱讀這件事,配合個人品牌效應,也能成為一項事業。
課外書的價值
其實知識普及、教育進步已是不爭的事實,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來判斷當今的情況,顯然不合時宜。

一本讀過的書:《Status Anxiety》
中譯本《我愛身份地位》,是時候再讀
《百年孤寂》因此又多了一層小說之外的……
當我們談論的孤寂是一樣的時候,個人的孤寂也就不再那麼孤寂。
閱讀 | 《最重要的日常》喚醒對日常的感受力,「活在當下」便能解開許多人生難題
微不足到,幾乎下一秒就會忘記的每一個「日常」,其實正是奠定我們漫長人生中的最小單位

閱讀筆記《松浦彌太郎:50歲後我想這樣過》
★松浦彌太郎的人生下半場,按自己喜歡的節奏生活,以全新的努力方式工作。

現場》日升日落都是同一個太陽:作家吳明益X恆成紙業鄭宗杰 ft.廣源紙廠限地對談紀實
作為文學系教授,不時有學生會向吳明益詢問「如何成為全職作家?」他認為作家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必須書寫的意志。因此回望歷史,在生活的壓力下、流亡時、在飢寒交迫、甚至在面臨死亡時,所謂「作家」還是片刻不歇地搖著筆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