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

現場》80年代台灣漫畫對話之旅:記《自由.穿越 陳弘耀》紀念展

自由.穿越 陳弘耀》紀念展以《大西遊》、《一刀傳》、《赤狐》、《時間遊戲》為核心,結合短篇作品的版本對比,實物化的造型構思以及插畫圖像的跨域演繹,展現出創作者自啟蒙、從業、探索乃至於昂首前行的歷程。​我們可以從中看見,一位專業人士怎麼在藝術上作為自己,但更教人動容的,其實是他始終凝視「漫畫」本身,始終在追求成為自己的道路上,謹記讀物…

閱讀隨身聽S13E6》來喝一杯清涼甘美又有文史底蘊的果汁! ft.《莉莉水果店》

近期出版的《莉莉水果店:府城在地八十年兮記憶佮腳跡》,描述李文雄的家族在日治時期經營蔬果攤,戰後開設水果店、賣出府城第一杯鮮榨果汁的故事,以及他接手後,製作《莉莉水果有約》月刊、設置「莉莉水果文化館」的過程。書中收錄的許多珍貴地圖、老照片,更拉出了城市史的眼界與縱深。

書評》馬翊航品評的「#SexyFood」:讀《彈幕/垂簾》的眼睛、時間、聲音

以「彈幕」、「垂簾」定位的馬翊航,對於自己作為承攬與書寫這些工作幕後的作者,當移動到前方去,便有了「鳩佔鵲巢」的謙遜;移動到後方去,又有「為人作嫁」甚或「借巢育雛」的托舉。我也不免腦補起一種「彈幕護體」的功能,這種跟隨彈幕的發明而來的新造詞,實則利用重複發出評論文字以佔滿屏幕,幫忙示警即將到來的驚心畫面或惱人聲響,表述一種「魔…

書單》愛與傷的總和,83本關於家庭、創傷與和解的書籍

文|Openbook閱讀誌編輯部 人們常說,家是我們學會愛的地方。但對某些人而言,家的經驗可能也包含了傷痛、沉默,甚至是想逃開的過去。【愛與傷的總和:難以袒露的家的故事】 是Openbook於2025年夏季推出的關於家庭經驗的系列企劃,透過Podcast與實體講座,談論那些不容易深埋於記憶的故事。從性侵創傷、自殺遺族、代際傷痕,到容貌焦慮、兒少照顧者、社群書寫倫理…

童書評》是什麼這麼香?用台語文串起感官體驗:讀《足芳的》

這是一本台語繪本,也是一本很有「味道」的繪本。味道是一種體驗,是一種記憶,常常和許多畫面及經驗連結。而食物的味道與香氣在生命經驗中所串連的事物,就有更多想像的可能。

漫射計畫》新人成群結隊而來 vs. 回應當代、商業IP化的多元嘗試 第16屆金漫獎入圍作品觀察報告

如果把金漫獎比喻成漫畫家們的盛筵,今年他們為彼此、為讀者帶來什麼精益求精的美味成果?不論是來勢洶洶的大量新人,或更熟練深刻地駕馭漫畫語言與題材的老將,還是各種讓人意外驚嘆的形式展現,以及最引人矚目的跨界合作嘗試,都充分印證整個臺漫產業的踏實前進與成長。

報導》招待不請自來的情緒房客,等待靈感接通天線:莉迪亞.布蘭科維琪談繪本創作

對布蘭科維琪來說,《情緒大飯店》的出版過程充滿幸運。這個故事源於她2022年攻讀視覺傳達設計碩士時的畢業作品,當她將作品交給指導教授審閱時,恰巧有出版社來電,教授順勢提起這個關於情緒的故事,一舉促成後來的出版。布蘭科維琪自認是個敏銳、感性的人,一直想創作與情感相關主題的作品。她平時有冥想的習慣,某次靜心過程中,腦…

2025金漫獎 漫畫新人獎》恐怖的世界,讓人想逃又眷戀:漫畫家六牧、卓芭子與藥島,自由大出逃

2025年金漫獎新人獎入圍名單揭曉,六牧《九號天鵝》、藥島《器官拼圖》、卓芭子《即使世界末日也要閃閃發光》三部作品脫穎而出。三位漫畫家分別展現了多元的風格與主題,構築出新人獎競逐的豐富面貌。在評論肯定與讀者支持的雙重推動下,今年臺漫界矚目的新星一字排開,令人期待。Openbook閱讀誌邀請三位入圍選手共聚一堂,暢聊關於末日、關於期盼…

漫評》從地下漫畫到80、90年代熱門IP:《忍者龜:最後的浪人》的復古詮釋

經由《忍者龜:最後的浪人》,我們終於有機會見證《忍者龜》最原初的魅力,理解為什麼一本自資出版的另類超級英雄漫畫,能在漫畫迷之間私下瘋傳,進而影響了全球主流文化。雖然不同於回憶,但和新世紀後改頭換貌的影視改編不同,《忍者龜:最後的浪人》依舊是我們所熟悉的忍者龜。

書評》穿越三千年,融合考古謎團的台式奇幻:讀《風暴之子2 召喚曙光的少女》

在原住民的世界觀中,山川河流、風雨雷電都擁有自己的靈性,人類可以透過特定的方式與它們溝通。葛葉將這個古老心法轉化為奇幻文學的魔法設定,既保持了文化的真實性,又增添了故事的奇幻魅力。這讓我想起動畫電影《魔法公主》,如同導演宮崎駿透過繩文時代的土偶面具,連結古老精神世界,葛葉也透過卑南文化的悠遠古物重現,讓沉…

書評》愛情,又是愛情!拿到學位前,先來一場《地獄修業旅行》

「在地獄死掉是不會轉世的。以形上學來說,地獄是靈界,我們在這裡都是靈魂,所以如果在地獄死亡,解體的不只是肉體,還有靈魂。」她拍拍胸脯,說道:「這一切都會消散,如果死在這裡就完了,等於是自我完全毀滅。」

愛與傷的總和》站在兒時的創傷前:作家曾稔育、醫師吳佳璇談親職化兒童與缺席的親情

愛與傷的總和」系列活動,從不同角度探討家庭經驗與親密關係。壓軸場活動邀請到作家曾稔育、身心科醫師吳佳璇,以「缺席的家長 暫停的愛」為題,共同討論每個人都可能存在的內在小孩創傷,以及潛在的更嚴重的親職化兒童、兒少照顧者議題。當我們成長過程中缺乏可以放心依賴的大人時,這些經驗如何塑造我們的人生觀?我們又該如何找…

書評》當台灣文學旗手踏上金門馬祖:評《群島有事》

作為一度有「地方經驗」的人,我總覺得小小一座島,其實是愈待愈朦朧,愈了解愈晦澀。研究或許必須僭越的用一種篤定的聲音,切分出綱舉目張的層次,作出條理分明的分析,彷彿現實世界真的容許我們這樣那樣梳理。但文學創作更期待的是還原人世本身的曖昧,偶然,複雜。在強烈的目的傾向下,這種「還原」就可能被忽略,所有細節、劇情都要很「經…

漫射計畫》漫畫家葉明軒、柯宥希:濃縮在一個畫面裡的得獎心情

舉辦16屆以來的金漫獎,已是許多臺灣漫畫家和從業者每年都會放到心頭上掂量的大事,也持續呈現這座寶島的多元價值觀、課題關注,以及豐沛想像能量。金漫獎讓有些難以啟齒的感激得以坦然傾訴,讓有些孤寂的堅持終於闢出一條通向人群的路,也讓有些疲憊沮喪獲得鼓舞。「好像又可以再努力一下子了。」努力分享,努力成為自己。讓「看見…

專訪》丹麥作家索爾薇.拜勒(Solvej Balle)與她的獨立出版時光迴圈

2022年,北歐小說《逃脫時光迴圈》憑藉1-3集席捲北歐文壇,同時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獎及國際布克獎決選。如今原文版進度已來到第6集(作者索爾薇.拜勒規劃為七部曲)。繁體中文版則於今年7月在台上市第1集,預計於年末出版第2集。本篇專訪除了了解拜勒身為作者的那一面,也詢問她作為獨立出版人面對書市的所思所想。

一時一地.阿潑》你清掉的災難垃圾,可能是他的珍貴記憶:記赫恪.魯瑪林花蓮光復藏書遭難

9月23日下午,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洪流夾帶砂石沖向下游,馬太鞍橋遭洪水沖毀,堤防隨之破損,位處溪岸的光復鄉因此遭遇洪災,水淹有一樓高。寄居在光復國中旁民宅的赫恪・魯瑪林(林明華),當時人正坐在一樓的書桌前,專心修改著《花蓮人三部曲》草稿。

漫射計畫》心心念念20年,帶著大家的漫畫一起「走出去」! 第16屆金漫獎「特別貢獻獎」得主黃健和的編輯心路

「在紙本即將消失的夕陽產業裡,漫畫的下一步在哪裡?」如同新名片上「From Comic……to Screen」這句話,未來黃健和將從漫畫出版延伸到展覽、影像,並以「國際走向」為重要思考點,持續在這產業開創各種可能性。

書評》走向北極的冒險,會遇見科學怪人還是小王子?讀《走向北極》

有些事情即使讀到,也很難想像。例如,北極地表都是冰層,走在上面應該會感覺「如履薄冰」?事實可能更刺激,因為北極的冰含有鹽分,所以具有彈性,行經薄冰區域時會晃來晃去,類似走在水床上。後來大家才確認,北極海並沒有這麼方便的通道。歷來以尋找無冰海域為目標的任務,全部是基於完全錯誤的假設上,只要開始便注定失敗。類似的陷阱…

漫評》那些欲說未說的話語:關於圖像遊記《過境》的多重象徵

圖像遊記《過境》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一本特別的遊記。​特別在形式,也特別在作者的獨特美學,但最特別的還是這段遊記的內容經過了十多年的沉澱才出版。2009年9月,一匹魚與旅伴自中國搭乘火車經2天2夜到達拉薩,再隨機尋覓交通方式——便車、巴士、包車或徒步,輾轉穿越國界抵達加德滿都,而行旅至此尚未結束,他們接續踏上了跨越時空…

愛與傷的總和》公開與隱私之間沒有「限友」,萬事先PO文的道德難題:蔣亞妮✕曹家榮對談

「愛與傷的總和」系列活動,從不同角度探討家庭經驗與親密關係。9月20日,活動舉辦至第五場,邀請到作家蔣亞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曹家榮,以「我只是想分享生活,怎麼變這樣?」為題,共同探索社群平台如何打破親密關係的既有界線,以及散文書寫中時常面臨的揭露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