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

話題》終於到達閱讀村上春樹的年紀——重訪《尋羊冒險記》

時報出版近期重新修訂「青春哀愁三部曲」最後的《尋羊冒險記》,也進一步將三部曲的《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統一設計視覺元素,以新的樣貌呈現給台灣讀者。「青春哀愁三部曲」為村上春樹的創作起點,其中的《聽風的歌》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小說,最後的《尋羊冒險記》開始加入了超現實的故事敘述,往後被視為村上春樹代表性的寫作風格。本文…

東亞書房》躲藏的炸彈犯父親,梶原阿貴推出自傳散文《炸彈犯的女兒》及電影《我是桐島》,及其他藝文短訊

第173屆直木獎及芥川獎評選於今年7月16日舉行,此番評選出現兩獎史上第6次同步槓龜的狀況,相當令人意外。直木獎上次從缺已是近20年前,芥川獎也有14年未發生從缺,而前次出現兩獎皆無獲獎者的結果,是在27年前的第118屆評選。

閱讀隨身聽S13E1》漫畫編輯的技能、心法大公開!ft. 大塊第二編輯室總編林怡君X慢工總編黃珮珊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漫畫收藏.小島》貼近原作不失深沉,《蒼蠅王》圖像小說的改編抉擇與視覺敘事,青少年宜讀

諾貝爾文學獎名作《蒼蠅王》70年來首度改編為圖像,由藝術家艾美.迪雍繪製。漫畫家小島特別以專文評析,對比並分享《蒼蠅王》的原著與圖像改編的差異與圖像小說的長處。

閱讀隨身聽S12EP10》跨越10年,超過120間書店的紀錄之旅,訪《書店裡的影像詩》導演侯季然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漫畫編輯.江上英樹專訪3》「將核心主題思辨到極致的覺悟」:離開大型出版社後的編輯舞台

江上英樹:其實我很想創作出一些什麼。只是該站在什麼舞台上呢?拿漫畫來說好了,漫畫編輯乍看之下權限很大、整天對漫畫家頤指氣使地講話,好像很有份量。可是真要他來畫,有幾個編輯畫得出來?別說是好好完成一部作品了,連第一格該畫什麼⋯⋯畫天空?主角的特寫,從腳邊由下而上的構圖⋯⋯光到這邊就卡住了嘛。

首爾書展・場外》翻轉視線,翻轉城市的多重風景線:《翻轉首爾》實地解說導覽側記

2025年首爾國際書展將台灣定為主題國,讓韓國讀者有了深度閱讀台灣的機會,而從台灣飛至首爾的作家、出版人和讀者,也都利用這個機會,認識並探索這個城市。因此,游擊文化在這期間舉辦的「《翻轉首爾》實地解說導覽」活動,正逢其時。透過《翻轉首爾》作者郭奎煥和南霄兒的引領,參與者可以依據不同議題,「走讀」這座城市。

童書書房》我的心有一個洞嗎?繪本作家金善珍與作家李秀英共同創作《心在何處》,及其他藝文短訊

以《農夫月曆》獲得韓國眾多讀者矚目的繪本作家金善珍,與作家李秀英合作的繪本《心在何處》,日前被首爾國際書展選為最令人愉快的書/最佳童書之一。孩子在早晨醒來,媽媽已經出門工作了,她一個人吃早餐,無論做什麼事都沒有樂趣。她百無聊賴:「我覺得有點奇怪,好像少了些什麼,我的心裡有個洞嗎?」

漫畫編輯.李亞倫專訪》台日共製,從現有基礎突破台灣漫畫天花板

本篇的受訪嘉賓是深耕台灣漫畫多年的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他曾催生出早期的《植劇場漫畫系列》,以及近年的《獅子藏匿的書屋》、《芭蕉的芽》等知名台漫。台灣與擁有健全漫畫產業的日本不同,想要在有限資源中與來自各國的優秀作品競爭,台漫該怎麼走出自己的路?想在台灣做漫畫編輯又有哪些挑戰?讓李亞倫以親身經歷分享業…

書評》維京福利國家?穿越千年的北歐民主啟示《冰與血之歌》

《冰與血之歌》填補了多數臺灣讀者在知識上的空白,「北歐」一詞不時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多數人對「北歐」僅有似懂非懂的模糊印象,尤其對它的歷史更是茫然。在沒有深入瞭解的前提下,任何的喜好或推崇,都只是想當然耳的「幻想」下,個人主觀的好惡而已。作者在書中的「通史」取徑,看似平淡,卻提供了理解北歐最根本的基礎。

漫畫編輯.江上英樹專訪2》不追求連載,而是創作一本漫畫:與松本大洋的交手故事

撰文|馬世儀(文字工作者) 編按:漫畫產業正迎向劇烈的數位變化,編輯的角色不僅是幕後工作者,更是創作與市場之間的關鍵節點。Openbook閱讀誌暑期特別企劃《漫畫編輯:36個實戰直擊Q A》,邀請日本與台灣的代表性漫畫編輯,從實務出發,深入探討編輯的職能轉型、職涯挑戰與產業觀察。首位重量級嘉賓,是日本資深漫畫編輯江上英樹。他曾任職於小…

閱讀隨身聽S12EP9》小小的豆子藏著豐富營養與布農迪娜們的智慧 ft.《走進彼桑拉返》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編劇書簡S2EP7》台北電影節影帝影后觀音菩薩級的演出:《白衣蒼狗》與《我家的事》

由編劇的眼光領略故事的編織,從作品細節欣賞影視的魔法,在戲劇中蔓延閱讀的支線。「編劇書簡」專欄,由編劇、作家劉梓潔執筆,是觀影筆記,也是影視與文學的對話,每月刊登。

人物》當虎姑婆抵達美國:訪《虎靈寓言》張欣明(K-Ming Chang)

《虎靈寓言》裡,貫串全書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虎姑婆」民間故事。張欣明表示:「這故事深深影響了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聽,我會反覆要求媽媽說給我聽。為什麼呢?因為我太怕死了。」小小年紀就怕死,常常沉浸在思考死亡,並且活在死亡的恐懼中,實在讓人難以想像。

書評》我想跟你一起虛度時光:評《虛度年華》

任何作品的解讀,加入了作者論,其實就是讓粉絲獲得成為創作者的機會。讀者無法創造故事,卻能創造說故事的人,去述說他的故事。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那是當代書寫者對於過去的招魂,但招的是自己的魂,你在現世時間的焦慮,從而在過去尋找可能,詮釋過程並描述結果。用一個我們能簡單理解的字眼,我覺得那就是愛。

書評》我們家的愛,總是慢半拍:談張友漁《記恨家族》

故事的主角是楊吉星,一個看起來普通的小男孩,卻有著一顆過度敏感又極度壓抑的心。他的角色就像許多孩子在家族中所扮演的那種:「夾在大人之間的觀察者」,沉默、配合、不添麻煩,內心卻暗潮洶湧。他看見大人間的冷戰、計較與假裝,也體會到被遺忘、被誤解的難受。張友漁用極簡卻深刻的文字,寫出了許多孩子難以言說的心情,也讓大人讀者…

書評》當「家」成為壓垮人的陷阱牆: 《報導者事件簿004:鳥籠時代》的生命對讀

致力透過深度報導挖掘議題的網路媒體《報導者》,近年與蓋亞文化、漫畫家們攜手,透過「報導漫畫」加「深度新聞」的方式,推出《報導者事件簿》系列出版品。004號作品以「鳥籠時代」為題,展開對於高房價、居住正義的深入探討。

現場》褒歌詩人與他的離島生活記憶——《用褒歌說故事的人:呂坤翰澎湖褒歌選集》發表會側記

用褒歌說故事的人》作者呂坤翰(右)、吳明翰。(攝影:陳安嘉) 那是2021年夏天的澎湖東嶼坪,港邊的關公石早已等不到百條漁船歸返的盛況,草坡上只有悠悠閒晃的野放羊。要來島上,若非包船,就得搭交通船從馬公到望安再轉乘小船。對台灣本島人來說,這裡是天涯海角,然而,對《用褒歌說故事的人:呂坤翰澎湖褒歌選集》的兩位作者呂坤翰與吳明翰來…

閱讀隨身聽S12EP8》以台語寫下海洋的詩意:訪作家廖鴻基ft.《天邊的目眉》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漫畫編輯.江上英樹專訪1》「最大的壓力,100%來自如何讓作品精彩」維繫住作品的螺絲:編輯

漫畫產業正迎向劇烈的數位變化,編輯的角色不僅是幕後工作者,更是創作與市場之間的關鍵節點。Openbook閱讀誌暑期特別企劃《漫畫編輯:36個實戰直擊Q&A》,邀請日本與台灣的代表性漫畫編輯,從實務出發,深入探討編輯的職能轉型、職涯挑戰與產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