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書簡S2EP7》台北電影節影帝影后觀音菩薩級的演出:《白衣蒼狗》與《我家的事》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由編劇的眼光領略故事的編織,從作品細節欣賞影視的魔法,在戲劇中蔓延閱讀的支線。「編劇書簡」專欄,由編劇、作家劉梓潔執筆,是觀影筆記,也是影視與文學的對話,每月刊登。

文|劉梓潔(作家)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演技爐火純青、存在感強大的演員的最高讚賞,是「怪物級演技」。但上週末甫揭曉的台北電影節新科影帝影后的表演,我認為已超越了「怪物」,成為淨化人心、渡化眾生的存在,忍不住封他們為「觀音菩薩級」的演出。

最佳男主角是在曾威量導演的《白衣蒼狗》飾演外籍移工的萬洛.隆甘迦(Wanlop Rungkumjad,以下簡稱萬洛);最佳女主角則是在潘客印導演的《我家的事》飾演彰化社頭小鎮傳統母親的高伊玲。兩部皆是新銳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也是兩位分別在泰國與台灣耕耘許久、實力堅強卻少被關注的演員的破繭之作。

移工與母親,是近年台灣影視作品中常見的角色設定。然而,萬洛飾演的悟姆,是在貧窮偏鄉擔任看護的非法移工,要照料行動不便的病患日常起居,從沐浴、餵食、到如廁,擔任如母親般的照護者的角色。而高伊玲演出的阿秋,雖為傳統女性,卻為了守護家人,經常需顯現出剛強形象。

觀音菩薩也是超越色界性別的,既可男身,亦可女相。唐代以前,觀音菩薩被認為是「男身」,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形容觀音為「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而宋朝以後則認為觀音菩薩會因眾生需要而顯化為各種形象,漸漸被賦予慈悲、具母愛的女性形象。《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云:「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慈悲與忍辱,是觀音菩薩的特質,恰也裡外體現在這兩個角色身上。

➤蒼茫無情的邊陲底層

《白衣蒼狗》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不打算讓觀眾舒服。橫躺的、沾滿糞便的屁股佔滿鏡頭。悟姆拿著毛巾幫腦性麻痺者阿輝擦拭清潔,來來回回,伴隨阿輝的喘氣與呻吟。灰暗蕭索的深山偏鄉,殘障兒與久病母相依為命,悟姆是他們的依靠。然而,悟姆也只是這底層食物鏈中的中下層,他的下層還有更多等工作等薪水的東南亞各國移工,上層則是他稱為「老闆」的管理者阿興(春風飾演)。我們不知悟姆的過去,他如何「爬」到變成管理階層的「幹部」,當阿興開著貨車載著一車人肉照護者時,悟姆小小的「權力」是可以坐到副駕駛座,阿興心情好還會請他抽煙。

2025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得主泰籍演員萬洛.隆甘迦(Wanlop Rungkumjad)(取自:台北金馬影展)

悟姆與移工們的「宿舍」,是山路深處的工寮。員工們因為老闆積欠薪水而不滿,一位女移工英德莉生病猝死,大家爭搶她的工作,悟姆慈悲為懷扛下來:「她的工作我來做,錢,大家分。」

悟姆總是穿一件藍紅白相間的褪色舊夾克,背一只破舊的斜背包,一直在搬運病患、清潔、餵食,排解移工與阿興之間的紛爭,真的不行時,慈悲地任他們逃跑。逃了,就得再補新的。

怎麼補?

➤超越語言的環境音

這是我在《白衣蒼狗》觀影過程中最震撼、最開眼的一段戲。《白衣蒼狗》全片的環境音都巨大到要震破耳膜,一開始我的確感到干擾,特別是汽車的引擎聲。但此時,深夜十輛無牌廂型車一字排開,一輛接一輛畫過鏡頭,駛出偏鄉,我突然感覺那一輛一輛出任務的黑車,撞進了我的心裡,撞開了我未知的一塊世界。

電影《白衣蒼狗》劇照(取自:台北金馬影展)

阿興與悟姆一組,阿興開進市郊的觀光飯店(此片中唯一「都市化」的建築),悟姆下車等著。與其他掮客的嘍囉一樣,張望、徘徊、standby。突然,大廳玻璃門一開,旅遊團的東南亞團員一湧而出,悟姆上前搶人,抓到幾個是幾個,一邊把人趕上阿興的車,一邊甩開追上來的導遊。搶人任務完畢,悟姆揭去口罩,露出自信笑容,轉頭對那一張張新來的迷惘的臉孔說:「passport, please。」(麻煩交出護照。)

下一場,是在移工陪酒的酒吧「慶功」,悟姆抓麥克風唱跳著泰語版的〈寶貝對不起〉。菩薩可以抓人、可以唱卡拉OK嗎?悟姆沈浮也臣服於五濁惡世,渡當渡者,樂所當樂。儘管這是全片唯一勉強稱得上「歡樂」的短短一場戲。

若以一個字形容《白衣蒼狗》,我想只能是「悲」,卻不盡然是悲情、悲苦,更多的是悟姆的悲憫與慈悲。泰國演員萬洛如觀音菩薩顯化般,進入了這個角色。如何才能辦到呢?我想他上台領獎時真誠謙卑素樸的態度與笑容(外加找不到站在身邊的翻譯時的天真可愛),已經回答了。

電影《白衣蒼狗》劇照(取自:台北金馬影展)

➤社頭一家人的日常與無常

若說悟姆是靜默溫柔的照護者,《我家的事》的阿秋則是菩薩的「憤怒相」擔當。會為小孩挺身而出,對財大氣粗開著豪車的家長大譙:「叭三小!」會對口頭上亂開支票的丈夫嗆:「豪洨。」高伊玲從語言到姿態完全融入彰化鄉間,身為彰化小孩,我真的覺得她就像堅毅又隱忍的彰化媽媽。

2025台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得主高伊玲(取自「我家的事Family Matters」臉書專頁)

《我家的事》故事原型是導演潘客印家的事,先拍成短片《姊姊》,以自然細膩的日常情節與對白擄人淚腺。因為在課堂上作為教材播放,我重看《姊姊》不下十次,每次到結尾還是會被姊姊小春(黃珮琪)真摯的眼神感動,台下學生們經常也同步熱淚盈眶。《姊姊》只說了姊姊(身世)的事,《我家的事》則擴展到四個章節,分別娓娓道來姊姊、媽媽、弟弟、爸爸的事。

彰化社頭一家人的事,既很日常,也很無常。車著襪子、甩著芭樂的日常,偶爾想要奢侈慶祝就全家上牛排館的日常,雨天穿著藍黃相間小飛俠雨衣坐在爸媽摩托車後座的日常,全家人摩托車四貼的日常,自家門口被人停車會很不爽的日常。媽媽的無常來自「求子」一事,而傳統女性「生不出小孩」便只能隱忍。顧全丈夫尊嚴,忍著不說問題不在自己、忍著中藥的苦,忍著人工授精後的暈眩不適。

電影《我家的事》劇照(取自「我家的事Family Matters」臉書專頁)

《我家的事》四位演員表現皆讓人激賞,三月在大阪亞洲電影節榮獲「藥師珍珠賞」最佳演出獎,頒給了一家四口,這次在台北電影節也是全家入圍(外加導演入圍最佳劇本獎)。而高伊玲與丈夫、女兒、兒子的互動更是場場精彩,就像觀音菩薩變化三十二相般,在悲喜之間游刃有餘。

向丈夫的軍中同袍借精時展現出的勇敢強勢,停水時和兒子騎摩托車去汽車旅館開房間洗澡滑稽逗趣,面對精蟲活動力不足、收入不足、成就不足的丈夫,更是在爽利對話後,展現萬般不忍。高伊玲沒有把阿秋演成(或者說潘客印沒有把阿秋寫成)連珠炮發牢騷的傳統母親,最關鍵便是在「忍」。忍著沒有對女兒說出非親生的身世,在女兒得知真相來與母親直球對質時,阿秋哽咽顫抖說出:「難道說我做到這樣,還是不夠嗎?」母親是做得最多的人,卻時時擔憂自己做得不夠,給得不夠,把小孩的事都當作我的事。

若把《白衣蒼狗》視作一部移工及長照議題的電影,或把《我家的事》視為導演家的故事,都很有可能因為「甘我什麼事」而錯失這兩部神作。當我們透過銀幕融入悟姆的慈悲,或感受阿秋隱忍背後深藏的愛時,都可以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強壯、更溫柔、更善良的人。●(全文於2025-07-08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當虎姑婆抵達美國:訪《虎靈寓言》張欣明(K-Ming Chang)

書評》我想跟你一起虛度時光:評《虛度年華》

書評》我們家的愛,總是慢半拍:談張友漁《記恨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