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真菌磚
physical computing x mycelium bricks making
跨域的實作紀錄:製作真菌磚樣本工作想法。實作此主題的動能來自於我對設計的在生活中深遠影響的提問。如果我們開始觀注材料,用我們認識的材料來做成人造物,那麼新的設計物是否將翻天覆地的改變?答案一定是的,不然 HTGAA 和 Bio Academy 為何如此吸引我呢?同時,我對使用真菌製作的椅子和燈罩等感到新奇,多年前己很想試看看,不知為何耽誤到此時。
2023 年初我用志展給我們的鹿角靈芝,它是一種在台灣很容易取得的真菌,而且生長緩慢(但又不致於太慢,之後會在設計用上這個觀念)而且具有韌性,也就是強度比較夠的意思。我想做出一個大塊的量體,以這個大真菌磚推砌出可用的生活物件。
學習之初,透過上網自學及在家中實作在 2023 十月左右,做出第一個小真菌磚,,藉由這些經驗產生 insight 和內隱知識,動手實作會為我帶來更大的啓發和信心。
我試過幾種培養真菌磚方法:
將真菌混合麵粉和水,單純放在便當大小的保鮮盒內
有內盒和外盒的培養環境,防止外部細菌和灰塵入侵
只用保鮮膜包住,上面搓洞,留下一些通風口
直接放在大保鮮盒中,大盒底部有墊著一塊塑膠網。這是盒子內附的,因為是食品用的盒子,內附一個白色小網。
直接將真菌材料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漏斗裡面做成碗狀的真菌磚。
氣溫: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都沒有去改變氣溫。台灣的夏天較濕熱,可到 35 度以上,而冬天大約 23 度。對我來說冬天的工作坊養出來的真菌磚品質比較好,菌磚表面會白白的,菌絲也會深入木屑中,形成在材料中的抓力。
這些是經驗值,我尚未用更科學的方式量測。
我本來覺得這是生物設計,接近蛋白質研究或醫學,現在覺得更接近農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