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啊水
我知道自己很傻。例如我明明覺得HK Express的服務並沒有多好,對她的母公司今日更是只餘皺眉頭的份,可我還是會忍不住挑下午的那個時間出門跑步,挑傍晚的那個時間出門散步,只是爲了默默與HK Express那從香港飛來的飛機相遇。每一次紫色尾翼划過頭頂,我都忍不住百味雜陳,有點凄切,有點纏綿,有點焦灼,有點脆弱,有點痛楚......,換做是星宇從頭頂飛過,我内心一絲波瀾也不會有。我也搞不懂這是什麽變態心理,可能總歸是香港的事物,人嘛,一旦愛過了,再不堪,難免也會念起「渣男」曾經的好。
上星期五與朋友飯聚後,步行取車,路過新開張的屈臣氏,忍不住拐進去逛一下,挨著收銀櫃檯居然立著一列的屈臣氏蒸餾水,印象中我逛過的台灣屈臣氏並沒有賣自家品牌的蒸餾水。如果不是大大的價錢牌子寫著20台幣一瓶,我差點以爲自己回了香港的屈臣氏。忍不住拿起來,看一眼標簽,well, 我徹底歡樂了,拉著鹹先生的手臂,「你看,你看,香港來的水,Made in Hong Kong的。」看著我那不值錢的樣子,鹹先生接過蒸餾水,拿到櫃檯,掃LinePay買了一瓶送給我。
回家把這瓶蒸餾水供奉在書櫃,看了又看,滿心歡喜。有別於其他直挺挺的蒸餾水瓶子,屈臣氏蒸餾水的瓶子是葫蘆形的,瓶身除了有收窄的曲綫,中間部分還有特別設計的凹槽,拿在手上就是窩心的貼服。這個優美的瓶子由劉子康先生設計,劉生的巧思令這款蒸餾水在其他品牌的蒸餾水中顯出一種嫵媚的性感來。屈臣氏換上劉生的設計後,我都買這款。蒸餾水無色無味無等級之分,只要生產出來的水是安全可飲用的即可,換言之,買屈臣氏蒸餾水,買的不過是包裝和對生產商的多年信賴。
這一次,沒有阻止鹹先生買一瓶原本並不需要的水,我想或多或少是有種「盲撐」的心理吧。
説起屈臣氏,李氏長和系仍是最大股東,擁有75%的股權。六月香港政府的物流處批出三個政府部門飲用水合約,除九龍由屈臣氏中標,過去由屈臣氏供應的港島及離島/新界則分別由兩間大陸公司中標。當時我還很小人心地笑,賣巴拿馬運河的報應來了。根據新聞報導:其中港島及離島區 由「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中標,提供水樽上標示為「觀音山」的飲用水。中標金額為5,294萬元,涉及188萬支水。
改飲大陸品牌的水後,引發部分公務員憂慮水質不佳,自行夾單訂購港產,甚至外國品牌飲用水。於是一張政府辦公地門口堆滿公務員自購水的照片又成了新聞,更引來愛國愛港人士批評公務員不飲大陸生產的水,是想搞「軟對抗」。順便把我也嚇了一大跳,蛤?!什麽時候水也成了敏感事物,自討腰包喝水也成了「軟對抗」的一種,太可怕了吧。
「軟對抗」這事還未吵完,劇情在本周又來了一個大反轉。政府最早時曾指水製造商為樂百氏(廣東)飲用水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樂百氏從香港新聞得知自己成了製造商,其法務總監馬上對傳媒說,鑫鼎鑫與樂百氏沒有任何合作關係,並指鑫鼎鑫未經授權,擅自在標籤上將樂百氏標註為生產方之一。簡單來說鑫鼎鑫口中的製造商根本沒有製造供給政府的水,之後更被揭發水是在東莞樟木頭一家山寨工廠生產。且不論樂百氏原本市場口碑如何(百度一下就能知道),政府被騙買冒牌水,搞到要即時終止與鑫鼎鑫的合約,兩名負責人被捕,並通緝一名涉案大陸人。有立法會議員提出質疑是否國内公司有優先?中標的原因是價錢好還是水質好?我自認沒有智慧拿捏「軟對抗」的標準,當然也就沒有膽子質問政府是否有過錯,倒是我原本想透過這次事件稍微釐清一下「軟對抗」的定義,這個願望怕是要落空了。
樂觀地想,還不錯啦,起碼還出來交待事件,承認捲入詐騙案,而後更迅速將物流處定為「主體責任」。我承認自己中文差,這個新名詞「主體責任」差生自是解讀不來的,只能把它理解成推卸責任的術語。事件最好的結果是,合約終止後,屈臣氏頂上成爲飲用水供應商,恭喜被批評為「軟對抗」的公務員可以繼續「軟對抗」,李氏力墻win!香港經歷過種種後,現眼的「果」是買個水也可以搞成這樣,在可見但沒有盡頭的將來,我沒有能力也沒有膽子預測還有什麽「果」會來,誠心希望都是好結果!
盯著放在書架上的那瓶屈臣氏蒸餾水,HK Express飛過頭頂時的那百味又涌上心,路過的鹹先生贈了我一句話,讓我瞬間破防,「都唔知有咩特別,樽水只不過水喉水蒸餾出嚟,水喉水多數咪又係東江水啫。」啊!!!這個人怎麽這麽討厭,我差點冲過去爆打他一頓。然而,鹹先生並沒有説錯,花20台幣買來給我憑吊的這瓶水大約有八成機會是從東江水蒸餾出來的,那麽選擇飲用屈臣氏蒸餾水,約等於飲大陸水了,香港政府重新選擇屈臣氏也不丟架嘛。至於東江水,當然......這是有機會再說的後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