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報告 | 七日書十一月號 (2025)
我不是一個擅長表達的人。
凡是和表達相關的,不論是寫作、說話、公開演說,我都只能拿到不過不失,勉強合格的成績。但這已經是我自問拼盡全力去觸及那個規範的標準。
我以為除了日記的碎語外,我不會再多寫了。
說不上是怎樣的契機,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我悄然計劃了長達二十天的歐洲獨旅,那是我和過去的人事物,物理上幾乎完全隔絕的一段光陰。我興奮又惶恐,也憑常識知道這是讓人擔憂的時光,因此自發地在臉書上寫了二十幾篇所謂生存報告,記錄過程的點點滴滴,以及讓親友們知道我還活著(標準好低)。
那些文字當然算不上什麼詞藻優美,讓人親歷其境或是具啟發性的段落,要說的話倒比較像是多愁善感及流水帳的混合物。我也沒有特地要推廣給任何何人,只是日複一日地在閒時或睡前紀錄那數百字,那些溫暖的善意,新奇的景點,有驚無險的事故,以及因此而起伏不定的情緒。
那些文字除了親友的幾個reaction以外,其實沒為我帶來半點實際的好處。但看到當時的友人在最後幾天的貼文上留言笑説:「哇終於快要追到大結局了很有點感慨。」還是讓我覺得我有堅持著完成這事真好,我真厲害XD(雖然我懷疑如果我真敢斷更消失的話,應該會有人開始找警察🙂↕️)另一方面,年歲漸長之後其實很少在認識的人面前坦露心聲,雖然是隔著幾千公里用文字傳輸,那也是很奇妙的感受。
以上種種也是身外之物。說到最後,所有的記錄和文字,服務的對象也只是自己而已。有人看又如何?沒有人看又如何呢?只要我在未來回頭看,能勾起我過去一絲當時的回憶就足夠了。
後來,我還是陸陸續續寫了很多文字,有些公開,有些藏起來;有些得到很多回饋,有些乏人問津;有些滿意,有些自己都覺得還好。但不變的是,我還想繼續寫下去。
只為了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