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avelitergor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AI walk of life】生涯探索顧問:你該是人生旅途的駕駛,而不是任人操控的方向盤

cavelitergory
·
·
「這是我的人生。」面對企圖干擾我們生涯規劃的人,我們也許或對他們如是說。但是當這個人是 AI 的時候呢?

這次邀請到開創自己生涯探索品牌的耀陞。

耀陞成立了重啟人生品牌,擔任生涯顧問,希望幫助學生找到人生方向。

他從小五開始學習程式,過去的熱情在程式教學,也曾經擔任程式家教,並開設小班制,教同齡人學習寫程式。這也是我第一次邀請到具有資工背景的朋友來訪談,因此除了生涯探索的大主軸,也討論了一些科技有關的思考和新知

平台任意門

AI 治理,加強生成內容的責任

AI 不僅帶來助力,更帶來新的風險。

如何運用 AI 又要小心不被反噬,就要加強機構的 AI 治理能力,盡可能地加強 AI 工具的道德、問責和正確性。

金管會提出了「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包含以下 6 個面相:

  1. 建立治理及問責機制:

  2. 重視公平性及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3. 保護隱私及客戶權益:

  4. 確保系統穩健性與安全性:

  5. 落實透明性與可解釋性:

  6. 促進永續發展:確保運算的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有了科技工具,真的就可以躺平嗎?

耀陞相信,科技發展的本質,是為老闆減少人力成本,因此在未來,很多工作都會被科技取代。

因此他反問我,如果沒有工作,我會做什麼。

「感覺人生缺乏了動力。」

我想到前陣子,我阿嬤住在我家,她不識字,所以她總在沙發上發呆,不然就看鄉土劇、睡覺,如果真的很無聊,她就會打掃。

「如果沒有工作的話,感覺人類可能就會滅亡,因為你沒有活下去的動力。」

耀陞也分享自己的觀察。

​他注意到很多五六十歲退休的老人,他們出去遊山玩水兩三年之後,還是會重返職場。他也曾經和在賣場遇到的長輩聊天,對方覺得很孤單,可能只會跟這個世界失去連結所以最終就還是回到職場,並感受到自己的社會價值。

黑暗預言小說

耀陞對於科技對人類的生活的改變似乎不太樂觀,甚至在大一時就寫了一篇反烏托邦的黑暗小說,講述對一個完全不用工作的世界的想像。

當你無所不能,長生不老、想幹嘛就幹嘛,時間對你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當你有無限的時間、無限的金錢之後,說實話,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感覺,因為對我們來說,它就是一個時間早晚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在這個情況下,什麼東西對人類來說是有趣的是想去做的?於是開始想體驗現在或是更早以前的人的生活,那種有時間限制、有生命刺激、有失敗的危機,或是說你要完成一份工作,是要很多的努力跟挫折才能完成。這種刺激感是他們所追求的。最終會回過頭來去追求這些刺激感,就有人發明某一種虛擬世界的人生體驗器,讓你可以回到兩、三百年前的人的生活,體驗那種充滿挫折與苦難的生活。他們就覺得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因為苦難才會好玩。

「你該不會前世是喬治.歐威爾吧!?」我開玩笑地說。

(在此插播林宥嘉的〈思凡〉)

學習使用各種 AI 工具

耀陞提到自己也學了更種 AI 工具,例如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串聯工作流程,省去我們工作流程中瑣事; A2A 讓各個模型之間交流,就好像我們常常需要透過團隊合作和討論,產出更好的激盪。

定義問題是人類(五年內)的超能力

因為科技的變化是很快的,耀陞認為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因此只討論五年內的問題。

耀陞認為,AI 短期內不能定義問題。也就是在規劃和發想企劃之際,找到問題癥結點,釐清現實狀況和阻礙等等。

【問題解決實戰班】科學學習法

讓 AI 充當生涯教練

雖然耀陞相信,定義問題的能力短期之內人類優於科技工具,但在企劃過程中,依然會下指令,讓 AI 充當教練,替自己找到問題盲點、補充自己不知道的資訊,並凝聚目標。

我前陣子在寫青年百億的計劃時,也將簡章和企劃提供給 AI,充當評審和業師,找到企劃中不足之處。

正也因為我們有意無意的讓 AI 協助我們定義問題,所以它一定能學會定義問題,尤其若有一天我們連「與客戶互動」都交由 AI,它也將更能比我們洞悉客戶痛點。

耀陞的 AI 工具箱

  • Gamma 製作簡報,但其實他很少用,因為他認為簡報必須要和自己的思考邏輯一致,且簡報只是視覺輔助,所以只有在他比較不重視的專案上才使用,並且事先撰寫口白後,才交由 Gamma 產出。

  • Notion 對一人公司來說是很好的管理工具,也是耀陞用以帶領學員生涯探索的工具,也利用它做了履歷模板和 OGSM(objective, goals, strategy, measure) 模板。

  • Zapier:自動化工具,例如將信件寄給填寫報名表單的報名者。

  • bot:程式 AI,但耀陞認為要有足夠能力和經驗的工程師才能更好地應用。

  • perplexity、Felo:查找資料。

生涯探索模板

耀陞向我展示他的 Notion 模板。

  • 自我探索:生涯探索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價值觀、你的追求,以及你的專長所在

  • 職涯探索:釐清自己的目標後,便是廣泛地了解職涯,找出與你的生涯目標相近者

  • 展開行動:針對潛在的職涯發展道路,進行努力,讓自己更接近。例如了解這個行業的工作,再評估自己如何學習與探索

  • 反思:寫下自己的心得,或是將專案寫成履歷紀錄,並進行復盤,過程中也給予 AI 回饋,除了增加 AI 對你的認識外,也會讓 AI 知道自己的推薦或算法是否正確。

  • 調整行動策略

你是真的喜歡,還是被洗腦?

耀生一再強調,他認為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是「掌握選擇權」,學生必須是決策者,AI 僅僅是輔助工具。但我對於這個信念感抱有懷疑態度。

在和 AI 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對自己或生涯越來越明晰,但我也開始好奇,我們怎麼知道是自己的偏好,還是被告知的偏好?

例如,我們現在講到婚姻,大多數人都會偏好選擇自由戀愛,但在過去,可能會考量到雙方家族的利益或孝道等等,我們偏好可能其實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在內化之後,誤以為是自己的偏好和追求。

現代人該思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21世紀的21堂課》讀書筆記

耀陞認為這個問題有兩層討論層面,其一是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但這種哲學思考不是短時間可以得出結論的辯證;其二是不論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我們都必須相信自己有選擇權、有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大概就是所謂的「成長思維」吧!

​讓 AI 成為你的職涯引路人

耀陞最終的目標是開發出一套生涯探索程式,藉由 AI 的建議,讓學生能夠低成本、隨時隨地使用,就好似我跟耀陞都在撰寫企劃之際,讓它充當 mentor,給予我們建議。

AI 可以幫助學生在茫茫的資料裡頭,找到學習資源。但耀陞認為現有的 AI 模型找尋的學習資源仍不太精確,也許自己會專門寫一套學習資源的演算法。

耀陞的目的,就是希望消滅職涯諮詢師。他相信職涯僅是生涯中的一小部分,生涯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例如如何做財務規劃、家庭溝通等等更深層的課題。他將做淺層簡單的職涯交給科技工具。

獨特的生命故事,是你永遠不會被奪走的亮點

AI 可以提供學習資源,但無法提供生命經歷。

我去年參加數位外交協會和新北青年局合辦的國際青年人才培育計畫,聽了郭家佑理事長在科索沃的數位外交經驗。事後,我又像理事長追問了許多細節,例如她的行前準備、她以什麼簽證進入科索沃等等。AI 或許可以提供我常規的答案,但是卻不太可能提供框架以外的想像。

裸辭踏上異鄉!想要不同凡響就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決定!
什麼是「外交」? 2024 國際青年人才培育計畫

社群網路上,有些透過提供資訊得到流量,但也有很多人提供自己的故事獲得關注,例如如何展開異國戀、如何保持遠距、如何切換職涯跑道、怎麼下定決心開始一段長途旅遊等等。

我們總是透過別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找到其中可參考、適合自己的,藉以強化自己的應對和選擇,同時也透過凝視他人的故事,堅定自己的選擇。而「提供故事」,便是 AI 難以替代的。

如何說好故事?歐陽立中的故事力公式
講座筆記與心得:歐陽立中的故事力與職涯轉換

掌握方向盤,你有你的陽關道

當 AI 工具更萬能,我們更應該思考人生的新定義,找到與新工具的相處之道。

耀陞在訪談過程中,一再強調「掌握」和「決策」,我們不該將決定權交到科技工具的手上。

如今,我們不再將職涯選擇交給的家長、老師或是社會期待,我們期許能長成自己嚮往的樣子。因此,面對 AI,我們也該記得——

這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 AI 的。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