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四:基本UI元件應用實例

因田木
·
·
IPFS
·
基本UI元件」如同行動App建築的積木,理解它們的原理和組合方式,是打造高質感AI新介面不可或缺的基礎。透過B4A簡單直覺的設計工具與程式語法,開發者能迅速構建專業、實用並兼顧美感與效率的AI應用。

一、行動應用UI的核心基礎

在AI新介面UI設計與實作過程中,掌握「基本UI元件」的正確用法—如按鈕、標籤、輸入框、圖片、列表等—是跨足專業高效開發的重要第一步。這不僅關乎易用性和美感,更攸關AI互動流程、訊息輸出入及即時回饋的流暢體驗。

本章從實作角度,結合perplexity.ai在日常生活AI應用的需求,逐一剖析各主要元件的運用邏輯與組合技巧,實現專業、實用且高度擴展性的行動App設計。

二、B4A基本UI元件全面剖析

1. 按鈕(Button)

按鈕為行動介面上觸發指令及互動的核心元件。具備清晰的標籤語和回饋效果,可引導用戶操作,啟動查詢、發送指令或切換流程。例如在AI問答App,用戶輸入問題後點擊「提問」按鈕,觸發RESTful API發送。

  • 常用屬性:Text(顯示文字)、TextStyle(字型、大小)、Enabled(是否啟用)

  • 事件:Click、LongClick

2. 標籤(Label)

標籤主要用於顯示靜態資訊、說明、提示等。可作為標題或欄位說明,也常用於顯示AI產生的回覆結果。透過字型、顏色、對齊方式等調整,讓資訊一目瞭然。

  • 常用屬性:Text、TextColor、Font、Alignment

  • 事件:Click、LongClick(可模擬互動需求)

3. 輸入框(EditText)

輸入框是用戶主動資料輸入的入口,常用於文字提問、表單填寫等場景。具備多樣輸入限制(如最長字數、僅限數字、遮蔽密碼等)以提升準確性和安全性。

  • 常用屬性:Hint(預設提示)、InputType(文字、數字、密碼等)、Text

  • 事件:TextChanged、FocusChanged

4. 圖片元件(ImageView)

圖片能強化視覺表現,也可承載Logo、頭像、情境插圖或動態反饋。結合AI運算結果(如人臉辨識、圖像推論)時,常用於即時顯示或預覽。

  • 常用屬性:Bitmap/Image(圖片資源)、ScaleType(縮放方式)、Tag(標註用途)

  • 事件:Click、LongClick

5. 列表(ListView/CustomListView)

列表用於批量資訊展示(如AI歷史紀錄、推薦清單、選項列表等),可支援點擊、劃動、排程與過濾,是訊息輸出的重要元件。

  • 常用屬性:Items(資料集合)、SingleLine/TwoLine模式

  • 事件:ItemClick、ItemLongClick

三、應用組合實例——以AI問答App為例

以日常生活應用的perplexity.ai型AI問答App實作,典型UI組合如下:

  • App標題(Label)

  • 提問輸入區(EditText + Button)

  • AI回應顯示區(Label/ListView)

  • 背景或Logo圖片(ImageView)

操作流程:

  1. 用戶於「EditText」輸入問題

  2. 點擊「Button」送出

  3. App以AI服務為後端,接收回應於「Label」或「ListView」顯示

  4. 若需顯示AI推理過程、插圖等,可運用「ImageView」呈現

四、B4A設計器與元件屬性設定技巧

B4A的Designer工具(設計器)可將上述元件以拖放方式擺放至主畫面,通過Properties設定每個元件:

  • 指定「Name」屬性利於後端程式綁定(如btnAsk, edtQuestion, lblAnswer)

  • 設定Align屬性讓布局美觀,如EditText靠上、中等

  • ImageView可透過Add Images匯入專案圖像資源並指派顯示

  • 針對ListView,可於Items屬性直接設初值,搭配程式進行動態修改

五、進階組合模式與互動流設計

AI新介面設計強調流程簡潔、一致回饋與多元輸出,可進一步將上述基本元件做進階組合:

  • 多欄位/多步驟表單:用多組EditText + Label構成導引式輸入流程

  • 智能提示按鈕:Button搭配AI推薦(如猜你想問),實現主動引導

  • 圖片辨識回饋:ImageView即時展示用戶上傳照片,AI回覆結果顯示於Label

  • 歷史對話紀錄:ListView儲存與顯示AI問答歷程,便利查詢

六、B4A語言程式範例

以下為AI問答應用核心UI元件的主程式邏輯範例:

text
Sub Process_Globals
End Sub

Sub Globals
    Private edtQuestion As EditText
    Private btnAsk As Button
    Private lblAnswer As Label
    Private imgLogo As ImageView
    Private lstHistory As ListView
End Sub

Sub Activity_Create(FirstTime As Boolean)
    Activity.LoadLayout("Main")
    btnAsk.Text = "問AI"
    lblAnswer.Text = ""
    imgLogo.Bitmap = LoadBitmap(File.DirAssets, "app_logo.png")
    lstHistory.Clear
End Sub

Sub btnAsk_Click
    Dim question As String = edtQuestion.Text
    If question.Trim <> "" Then
        lblAnswer.Text = "AI回應中…"
        ' 呼叫AI流程(以下為簡化說明)
        CallSubDelayed2(Me, "CallAI", question)
    Else
        lblAnswer.Text = "請輸入您的問題!"
    End If
End Sub

Sub CallAI(question As String)
    ' 模擬API回覆過程
    Dim reply As String = "這是AI對「" & question & "」的回覆"
    lblAnswer.Text = reply
    lstHistory.AddSingleLine("Q: " & question & " A: " & reply)
End Sub

【設計註】元件於Designer配置,命名後於程式引用。lstHistory呈現問答記錄,imgLogo顯示App商標,btnAsk送出AI查詢。可依專案需求擴充API呼叫、錯誤處理、動態UI反饋等細節。

七、實用建議與最佳實踐

  • 組合與命名一致性:元件命名需見名知義,有助於團隊協作與維護管理。

  • 關注可用性細節:如按鈕大小、防止連點、文字足夠清晰、列表預設訊息等。

  • 設計多設備兼容性:於Abstract Designer預覽不同尺寸,確保各類手機體驗一致。

  • 搭配AI功能多樣化互動方式:如語音輸入、圖片上傳、歷史紀錄存取,提升智能體驗。

八、結語

「基本UI元件」如同行動App建築的積木,理解它們的原理和組合方式,是打造高質感AI新介面不可或缺的基礎。透過B4A簡單直覺的設計工具與程式語法,開發者能迅速構建專業、實用並兼顧美感與效率的AI應用。只要由淺入深、靈活延伸,將能充分發揮AI與行動互動的創新潛能,迎向未來智能行動新時代。


易未央AI世界:「易未央」導演-因田木

💦matters matters.town/@ingotw

💦方格子 vocus.cc/salon/richm...

💦痞客邦 ingo66.pixnet.net/bl...

💦永續夢想 wellw.com/kanban/01J...

💦禾馬文化 homerpublishing.com....

💦penana www.penana.com/user/...lio

💦pchome mypaper.pchome.com.t...

💦safechat safechat.com/channel...

💦facebook www.facebook.com/Bor...

💦Threads www.threads.net/@ing...

💦ithome ithelp.ithome.com.tw...

💦reddit www.reddit.com/user/...

💦discord discord.com/channels...

💦medium medium.com/@ingohuan...

💦mastodon mastodon.social/@ing...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in...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因田木四海之內皆兄弟: 起草「內元宇宙」革命,共同創建均富的「我富國」。 http://www.richme.net/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易未央—物理AI 59.語音識別的量子技術

石山渡劫
259 篇作品
用Basic語言寫App
6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