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le of Three:病房裡數人頭的詛咒
每一棟醫院大樓,都藏著自己的都市傳說。
你也許聽說過——
• 蹲在護理站的小男孩、
• 提著燈籠在走廊徘徊的老護士、
• 半夜穿著病人服,出現在護理紀錄台前問時間的白影人。
但你聽過「Rule of Three」嗎?
⸻
🕯 三人一輪,永無止境
Rule of Three,顧名思義,是「三的定律」。
但在加護病房裡,它絕不是幸運數字。
相反的,它是死亡的起點,也可能是連鎖反應的開端。
這條「規律」通常發生在病人身上——
只要一位病人去世,很可能會再接連走兩個。
這樣一輪「收尾」才算結束。
但這三人,必須是死在我們手上、在病房裡斷氣的。
轉院的、接回家斷氣的、轉到普通病房見最後一面的,都不算。
只有當三個人齊聚,氣場才會短暫穩定。
若只死一、兩個,就像閘門打開一半,死亡會一直湧進來。
⸻
👩⚕️ 雙重 Rule 疊加,無人能擋
病房的 Rule of Three 是開放觸發的——
任何護理師、任何值班,只要三人走了,就完成一輪。
但某些護理師,則擁有個人版的 Rule of Three,這種更加可怕。
這是封閉觸發型:
• 只要她手上的第一位病人去世了,
• 無論值班如何變動,接下來還會有兩人跟著走,才算 KPI 結案。
雖然這種個人 KPI 的期限可以延長(有時長達一年),
但一旦啟動,它就會黏在你身上,直到人頭補齊為止。
更恐怖的是——
病房的 Rule 和個人的 Rule 是可以疊加的。
這就意味著:
• 即使病房已經死了三個人、該平靜了,
• 但如果某個護理師的 Rule 才剛剛開始,
• 接下來還是會有人繼續死,為了補滿她的個人 KPI。
而這些人,很可能又會啟動下一輪的病房 Rule。
你以為你收尾,實際上是下一輪的開場。
⸻
🧾 Case 1:崔姐與學弟的死亡交接
崔姐是一位溫柔開朗、總是願意教學的學姐。
她, 也是我們這一層樓裡公認 KPI 完成率最高的 Rule of Three 擁有者。
有天我休假回來,發現那位 DNR 兩週都未走的病人終於走了。
我問同事:「誰送走的?」
同事:「崔姐。」
我:「第幾個了?」
同事:「病房第二個,但是崔姐已經第三個了,病房剩下一個就不知道落誰身上了。」
這句話還沒說完,學弟湊了上來:
「姐~你怎麼辦到的?那個病人拖了兩週耶,
之前給趙哥、芳姐都沒效果,是不是妳少做了什麼?」
崔姐臉色瞬間冷下來,只說了一句:
「你想學啊?那就交給你咯。我先休息了。」
她不是去睡覺,而是默默把「光環」交接出去。
學弟當晚就成為了 Halo 繼承人。
他以為只是嘴賤開個玩笑,
結果成為新一輪 KPI 的統計對象。
接下來一個月,病房死了 4 個人:
• 其中 1 人補滿上一輪病房 Rule,
• 剩下 3 人,全都落在學弟手上,正好補齊他個人 Rule 的 KPI。間接性的完成了新一輪病房 Rule。而崔姐那意味深長的表情,我永世難忘。
⸻
🧾 Case 2:嘴賤的代價是七天病假
病房擠滿 DNR 病人,值班難排,護理師抱怨聲連連。
某學妹跑去找趙哥:
「哥~我明天有急事但排不到假,
你不是有那個能力嗎?你懂啦~」
趙哥翻白眼回她:
「我看你明天生病請病假都比他們死來得快啦。」
隔天,全院收到通知:該名學妹確診 COVID,強制休假七天。
整班被抓去做核酸。
⸻
🧾 Case 3:芳姐的交班咒語
某年病房收了一位拒絕治療的重症病人。
絕食、自殘、不喝水、自拔管,什麼都來。
但家屬只簽 DNR,不願撤機,還要求我們綁住病人的手腳。
病人苦撐一個月,想死不能死,所有人都不忍碰他。
某日,白目學弟再度開口:
「姐~你怎麼還不出手?」
芳姐笑眯眯地回答他說:
「我值夜班很累啦,交給你啦~」
交接完她就走了,警鈴在她背後響起,
學弟望著屏幕上的那條直線,目瞪口呆,一動也不能動。
⸻
☠️ Rule of Three,不是迷信,是你們的交班模式
你們說我是帶賽的。
說我晦氣,說我一上班病人就會死。
但病人卡太久,是誰不敢打包?
DNR 病人太多,是誰躲起來等我喊代班?
嘴賤接了 Halo,最後出事的是誰?
我不是 Dark Angel。
我只是最後還願意推床出病房、給病人最後尊嚴的那個人。
⸻
👁 你還想學嗎?
下次你在護理站聽到有人說:
「姐~你怎麼辦到的?」
勸你:別插嘴、別接話,也別湊熱鬧。
因為 Halo 一旦落地,
下一個戴上的人——可能就是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