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雜談 #47 【創業題目的選擇】
如果ni聽過會津娘社長講會津農書 (1684年) 提到關於循環型稻作的智慧,就不難猜出既然從種稻、做清酒、用清酒粕做酒粕燒酎、用酒粕燒酎粕製成肥料回歸稻田的整個循環可以是一家從頭做到尾,當然也可以是同一區域內的一群人分工完成。
在明治時代的福岡縣筑後川 (遺產區域包括現在的久留米市城島町、三瀦町、大善寺町、荒木町、以及大川市一部分) 由於酒造業非常興盛、在1898年 (明治31) 達到85場,就是屬於地域分工型、由不同組織的參與來完成稻作循環,這一年也是杜の蔵初代創業的年份、森永弥太郎選擇踏入酒粕燒酎這一環節。
隨著日清戰爭後的不景氣、1902年 (明治35) 時這個區域的酒造所減半,到了1942年 (昭和17) 二戰的戰局惡化推出企業整理令直接導致只剩14場。循環農業各步驟參與者減少,存活下來的酒造自然會擴大產品線去補位,杜の蔵如今也持續自己耕作稻田。
原來循環型農業是直接影響創業者決定切入哪個產品的要素!下次再看到哪個酒造的歷史寫道創業時做ooo後來加做xxx的話,不妨想想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農業結構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