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说故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大表姐和爸爸已结了二十五次婚》 第一章 · 红布与春风

小说故事
·
第一章

1983年2月14日,晴。

那天风特别暖,
村头的桃树还没开花,可空气里已经有一股甜味。
爸爸 王建明 穿着一身从供销社借来的西装,裤脚有点短,露出一截白袜。
他站在祠堂门口,笑得像刚捡到春天。

新娘叫 赵美兰
是隔壁村的缝纫女工,脸上总带着一层浅浅的粉,笑起来露出一颗小虎牙。
婚礼那天,她穿的是红棉袄,袖口绣着金线的花。
她自己缝的。

鞭炮在门口一串一串地炸,
邻居们提着鸡蛋、酒瓶、红包排队来祝贺。
那时候还没有照相馆,
于是大家请了镇上唯一有相机的“照相佬”来拍合影。
照片后来洗出来,
爸爸站在中间,笑得几乎睁不开眼。
赵美兰在他身边,头靠着他的肩。
他们身后是一条写着——

“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的红布。

那布后来挂了很久,直到褪色、发白。


那天的大表姐也在。
她穿着一件浅蓝色棉外套,头发扎成两股辫子。
她帮忙端茶、接红包,一直忙到晚上。
那时候她才二十二岁,还没结婚。
很多人夸她勤快、模样好,说她不久也能嫁个好人家。
可那天傍晚,我听见她在厨房后面对人说:

“我才不想嫁呢,看王建明那样子,笑得像掉进陷阱。”

没人敢接她的话,只是都笑了。

后来才知道,那句玩笑话,其实像个预言
多年后,她的婚礼次数,竟与爸爸不相上下。


婚礼那晚,村子里放了烟花。
那是全村第一场在正月里放烟花的婚礼。
烟花升得高,照亮了祠堂屋檐,也照亮了赵美兰脸上的红晕。

爸爸说,那天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幸福在他们家,从来是短命的。

半年后,赵美兰回了娘家。
理由简单——

“王建明太忙了,心也不在我身上。”

她留下一封信,信纸上是蓝格子印。
爸爸那晚没说话,只是拿着信坐在门口,
看着那条被踩得起灰的红布。

风一吹,红布抖动,像要挣脱。

那年秋天,
有人在镇上的茶馆看见赵美兰,
她的身边坐着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男人,
他们笑得很甜。

而爸爸从此没再穿那身西装。
听说他把它收在箱底,一直到第二次婚礼那天才又拿出来。


村里人从此对他多了一层好奇。
有人笑他命犯桃花,
有人说他八字不合,注定一辈子都在“送新娘”。
但那年春天过去时,他还是年轻、瘦削、有劲儿的木匠。
没人知道,他后来会成为村子里最传奇的男人。


而我出生前的所有故事,就从这块红布开始。
那布从1983年挂到1984年,
从红变粉,从粉变灰。
最后被爸爸剪开,用来包木板的边角。

我想,也许那块布还留着春天的味道。
只是再也没有人记得,那天谁笑得最真。


50个赞我会发下一章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