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000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崇天啟命:朕改命於此一刻》卷一:玉階生雪 第四節:冊封將至、權謀漸起

000
·
·
「玉輦將至,誰人敢阻?鳳冠未登,波瀾先起。帝心如霜,妃志似火,紅牆之內,步步皆權謀。」


一、宮門之前的風波


冬月十四清晨,紫禁城中已現異動。

禮部尚書李標一早入宮,帶領百餘禮官、內監、司服女官,為明日貴妃冊封之典預演。金鑾殿前,已鋪設朱紅地毯,銅鼎焚香,千官排班於午門之下。

而就在午門之外,一頂尚未揭幕的轎輦前,卻出現一幕微妙的對峙。

周氏——信王妃,朱由檢之元配,身著深青色宮裝,靜立於玉階一側。她面容清冷,侍婢數人,皆低頭不語。

而對面,是惠貴妃顧婉貞的司衣使者,正指揮著內務府女官預置貴妃冊封所用的【金絲鳳輦】。

兩方並無衝突,卻也無笑語,氣氛凝重得像凍住的風。

這是兩個女人之間,無聲的禮儀角力。誰是帝心所系,誰是名義之正——這問題,在所有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但名分之爭,從未真正止息。

顧婉貞此時並未出現,她尚在靜蘭軒中,與貼身侍女沐蘭對話。


二、靜蘭軒中·佳人將至


寢宮中香煙繚繞,宮女正在為婉貞試戴鳳冠。她素白內衣外覆淡金羅裳,鬢邊斜插雙鳳釵,腰束明黃金絲帶。

沐蘭小聲說:

「娘娘,外頭……王妃今晨來得早,看樣子有意旁觀冊封流程。」

婉貞沉靜梳妝,未語,良久才輕聲:

「她不是壞人,只是……尚在那個『正位』的夢裡走不出來罷了。」

沐蘭嘟嘴:

「什麼夢能比皇上的心更真?」

婉貞輕輕一笑,那笑容在鳳釵下映著燭光,既溫婉又堅定:

「皇上的心,不是夢,但卻是我一生的現實。」


三、內閣密議


同時,內閣中樞亦有波瀾。

沈懷千入內召見,曹欽也奉旨赴議,眾臣圍繞遼東戰事之外,終於提及一個微妙議題:

「貴妃冊封之儀,盛矣。然中宮懸缺,國禮未定,是否會引百官議論?」

錢謙益(刑部尚書)小聲進言:

「若中宮之位久懸,怕是會遭輿論詬病。陛下不宜使後宮政事成為朝堂之患。」

朱由檢坐於首位,聞言淡然回道:

「中宮之位非無其人,特未至其時罷了。今朝邊未靖,義軍剛合,貴妃助朕穩宮闈,乃國之幸也。待國政漸定,再議無遲。」

沈懷千恭敬一揖:

「陛下聖斷。」

而曹欽則默然,卻知後宮風波尚未止息。


四、宮牆之下的低語


當晚,東六宮之中,有傳言悄然流出:

  • 「貴妃進位,卻未先由中宮冊立,豈不倒序?」

  • 「顧氏出身江南,雖得寵,卻無宗室後援……怕難久保榮寵。」

  • 「昔日周氏乃元配,若動她之地位,恐招士林不滿。」

而這些傳言,未經宣揚,卻已悄悄傳入京中士子耳中,甚至有東林餘人低聲議道:

「吾等固不干政事,然後宮亦關風骨。若貴妃之位過重,恐壞祖制也。」

沈懷千接報後,眉頭緊鎖。朱由檢得知後,卻冷笑道:

「東林不絕,風骨作罷。他們若真憂國,便該知江山已病,而非與朕爭一女之名。」

他望向殿外宮牆,語氣微冷:

「朕之後宮,朕自決之。誰敢多言——拔舌!」


五、帝心似雪,妃志如火


夜深,乾清宮仍燈火通明。

朱由檢披風立於欄前,風雪如鵝毛,卷過御階。他回想今日內外之議,既感壓力,亦燃決意。

他低語:

「明日,婉貞登階。非為一妃,而為朕之半壁。」

他身後,曹欽躬身稟報:

「高迎祥軍已出蒲州,五萬人西策東線,預期七日內策應遼西。另查得建虜中有一漢人謀士,出身遼陽,其師疑與兵部故人沈養正有過往。」

朱由檢目光如炬:

「著手查清。若真有中原叛骨潛藏虜營,無論何人——誅。」

他回身吩咐:

「備下冊寶、鳳冠,明日辰時,朕親迎貴妃登階。」


六、冊封之前的沉靜


這一夜,宮中萬籟俱寂。

顧婉貞臨窗而坐,風雪掠過她的肩,髮鬢間未插金釵,只一枚素玉髮簪,眼中無懼無慌。

她輕聲念道:

「若明日之路,是一場風雪途,我亦踏雪而行,不回頭。」

燭影搖曳,鳳冠靜臥,冊寶在案,等待著第一縷曦光。


——【第四節 完】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