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_這不是犧牲
談起「犧牲」這個詞,我也覺得它的反面就是「成全」。一個犧牲的背後,往往成就了另一個成全,甚至是一個家庭裡更多人的安穩與滿足。
身為長子、也是長孫,從小到大,我背負著家族一些說得出口與說不出口的期望。最開始的犧牲,也許只是生活裡一句再平常不過的叮嚀:「大的要讓小的。」搶玩具時得讓,搶零食時得分。漸漸地,犧牲有了新的樣子,比如一句:「你是哥哥,要顧家、要顧妹妹。」
小學時,我家住在社區公寓裡。放學後,樓下總是有一群小孩在追趕跑跳,而我總是先和妹妹,一起回家。功課寫完了,才能看電視。常常坐在沙發上,看著樓下吵鬧的孩子們,心裡會冒出一個小小的疑問:為什麼他們好像都不用寫功課?
也許故事不是犧牲,而下一段故事,我更直覺是「放下」
小時後,家裡願意栽培我學音樂,我也在國中前順利考上音樂班。那時候,我真的以為自己能一路把這條路走下去。然而因為父母工作的變動,我們搬了家,新家離那所學校太遠了,似乎只能。非常記得那時,父母勸退的一句話,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你以後是要靠這個吃飯嗎?」
原來,當初讓我學音樂,只是希望我多一個興趣,從來沒想過要當成未來。而更讓我百感交集的是,我的小妹,在考差志願後,力拼轉學考下午,考上了藝校,學的正是音樂。後來,她也真的把音樂當成了工作,一路走到今天。
俗花說「老大照書養」,身為長子,一切的一切必須穩,必須安全,這也許是對後面弟妹的一種「成全」,其實我很替小妹高興,能以音樂為業,但有時候又為自己感到可惜,因為音樂真的只剩下興趣。
好在話又說回來,站在今天這個年紀回頭看,音樂夢說是犧牲,也未必全是遺憾。我選的專業,後來成了如今還算體面的職業,有了穩定的收入,也成了父母稍微安心的依靠。與其說是犧牲,不如說是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遇到在夢想中跌倒的風險,更慶幸的是妹妹能沒有包袱的去完成夢想的機會。
明天的題目是「反抗」,而今天回頭看,或許這一路的「犧牲」裡,也藏著我幾次試圖反抗卻沒成功的身影。不過我可不算「常敗將軍」,總有些時候,我也會把該守住的,守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