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致勝更重要的事:「不一定會得獎,但一定會有成長」】

教育共享
·
(修改过)
·
IPFS
·
讓學生從小認知「挫折」、「失敗」對學習新事物的意義,分辨有建設性及能促使進步的挫敗,並從這些經驗中成長,對孩子的全人發展影響舉足輕重。因此,荃灣天主教小學與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合辦了一個連續三天的「挫節」生命教育體驗週,透過多元的挫折體驗活動,讓四年級學生體會有些事比成功更重要、不要輕看挫折的力量、挫折是通往成長的道路等生命信息。

在美國哈佛大學開設「創業失敗學」(Entrepreneurial Failure) 課程的商學院教授湯瑪斯.艾森曼 (Thomas Eisenmann) 分析,「承認失敗」或「接受失敗」往往是創業家最初,也最困難的關卡,而分辨「好的失敗」及「壞的失敗」更是往後創業成敗的關鍵。

讓學生從小認知「挫折」、「失敗」對學習新事物的意義,分辨有建設性及能促使進步的挫敗,並從這些經驗中成長,對孩子的全人發展影響舉足輕重。因此,荃灣天主教小學與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合辦了一個連續三天的「挫節」生命教育體驗週,透過多元的挫折體驗活動,讓四年級學生體會有些事比成功更重要、不要輕看挫折的力量、挫折是通往成長的道路等生命信息


如何判斷失敗類型是否屬於「好的失敗」?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林秋霞老師為「挫節」活動的主持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致力於學界推廣「挫折教育」及「失敗教育」,機構表示要讓學生對「失敗」改觀,便需要讓他們分辨「好的失敗」及「壞的失敗」。

前者指在嘗試新事物或創新過程中發生的失敗,雖未達成預期目標,但卻能帶來學習、成長或未來成功的機會。這通常伴隨積極的態度、反思和改進,被失敗視為過程的一部份。後者指因疏忽、重複錯誤、不負責任或缺乏準備而導致的失敗,通常不帶來正面價值,且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這往往與缺乏反思或改正的意願相關,白白浪費資源或機會。以下五個原則有助分辦何謂「好的失敗」:

A. 能找到更多方法

  • 有沒有因而找到其他更多的方法,以避免再次失敗?

B. 以機會作為基礎

  • 是否有值得追求的重要機會,希望從中實現甚麼目標?

C. 藉先驗知識為依據

  • 在進行實踐前,是否已經做足功課,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出深思熟慮的假設?

D. 失敗規模愈小愈好

  • 設計規模是否盡可能在較小,但仍能提供資訊的實踐,來降低採取行動的風險?

E. 從中獲取關鍵教訓

  • 是否從失敗中收獲寶貴經驗,並能在未來善用這些經驗以提升達到目標的機會?


怎讓學生願意不怕失敗地嘗試?

「挫折教育」的體驗式活動讓孩子困難被理解,努力被看見,成長被發現

「挫節」生命教育體驗週重視在活動中,有策略地培育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以鼓勵他們願意一直嘗試,並視挫敗為「生命系統」的升級。

「自我效能感」指個人對自己能否有完成某任務的信念和能力,即一種衡量「你有多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的標準。如果人們的「自我效能感」低落,就很容易出現無助、無力、無心的沮喪局面,最終失卻自我,處於迷失惶惑的狀態,會窒礙個人成長,反之亦然。

讓孩子主動及自發地積極探索、嘗試,不怕逆境、挫折及失敗,關鍵是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讓他們相信「我得」、「我可以」、「我做得到」。「挫節」的活動內容,參考了著名心理學家亞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四部曲:

  • 信念:孩子對事物的理解,以及對自己能力的認識

  • 嘗試:相信自己的信念,動手探索其可行性,在探索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實際能力

  • 評價:分為自我評價及他人評價,從評價的高低判斷自己的能力

  • 經驗:經評價後,強化信念的過程,愈多做得到的經驗,會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克服困難的人


學生:「重新做起,東山再起!」

四年級的學生在未來遇到挫折時如何應對?節錄他們的心聲如下:

勇敢嘗試,嘗試勇敢
  • 4C陳詩柔:要勇敢去面對一切

  • 4C林芷諾:要努力,要嘗試,不要害怕,只要嘗試了就可以持續下去


你不怕困難,困難就怕你
  • 4C黃明悅:只要不怕失敗、挫折、低谷,就一定可以重新振作,谷底反彈,東山再起

  • 4C王子悅:遇到挫折,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對,堅持並持之以恆,以後一定會有一天能成功


努力未必成功,但放棄通常會失敗
  • 4A劉家豪:努力不一定會成功,放棄一定會失敗

  • 4A姚晨曦:就算失敗也要不斷嘗試,如果不嘗試,那就不會成功

  • 4A黃子軒:沒有人一次就可以成功,只有不斷嘗試,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4A全班在活動後合照
盡最大努力,努力不放棄
  • 4C何子晴:不斷努力,才能成功;也要有自信,更要有家人的鼓勵和加油,並且要有堅持的心,不要放棄

  • 4A鄭芷晴:不放棄,多嘗試,就算失敗也要嘗試努力,做到最好


不管結果好與壞,努力做好一定無壞
  • 4C徐賢咖:努力嘗試,不怕困難,做好自己

  • 4C劉鈺盈:只要有第一句,就有第二句,有努力就會有一天成功


一直堅持,總有支持
  • 4B吳奕霖:遇到挫折,要堅持不放棄和努力,相信自己和別人,更要有自信,每個人都有才能

4B全班在活動後合照
堅持到底,實會有計
  • 4C蔡敏恩:做人要有堅持心,雖然遇到困難,但都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要加油

 

不為困難找藉口,為困難找方法
  • 4B趙崇煒: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要有自信心,以鍥而不捨的精神解決困難


比困難更可怕的是半途而廢
  • 4B莊森源:永不放棄,和不能半途而廢

相信自己,會了不起
  • 4A羅琛媃:做事要堅持,不要放棄和害怕;要有信心,才能有好的成果

  • 4B周芷欣: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

  • 4B許芯妍:相信自己,不要放棄,我們要堅持


重新做起,東山再起
  • 4A陸楨文:當進入谷底時,不放棄,可以重新做起

  • 4C楊莉靖:不怕失敗,不怕困難,失敗了就重新開始,不會放棄


要向前望,終點在望
  • 4C劉思穎:要堅持到底,向前望,不要向後望

  • 4C關蕊瀅:一直向前,永不放棄,一定會成功

  • 4A吳俊昊:在谷底的時候,要自信向前

  • 4B刁薏藍:要堅持和一直向前走,不要放棄,才能成功


投入盡情,做喜愛事情
  • 4A劉沁:要努力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件事要堅持,不能放棄


我的成功方程式
  • 4A葉灝兒:就算失敗,不用放棄,只要有自信、堅持和努力,就可以成功


未來遭遇挫敗時,孩子會對自己說……

學生欣賞及勉勵同伴

社會從來教導我們如何達致成功,卻很少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挫敗。越恐懼越要面對,現在不學習挫敗,以後遭遇挫敗時更易挫敗。與其要求我們不犯錯、不挫敗,不如培養我們承受挫折,面對失敗的能力。這並非鼓勵挫敗,而是強調正面面對挫敗,從挫敗的經驗中,尋求達至目標的策略及改進方法,並在過程中學習恆毅堅持、迎難而上。


問及小四孩子在自己遇到挫敗時,第一句會對自己說甚麼?以下節錄部份句子:

  • 4C郭躍婷:挫折是我們成長的第一步

  • 4C蔡敏恩:不要放棄,要堅持,因為總有一天,成功會向你揮手

  • 4A樊偉諾:你可以挫折或失敗,但是你一定要有成長

  • 4C徐賢咖:你要相信自己,不是你不能,而是你未有足夠的經驗

  • 4C陳詩柔:你不是不夠努力,你是方法不對

  • 4A何樂姸:挫折來了,但我們也在成長。不要說你不可以,我相信你可以

  • 4B張梓楹:所有挫折,都是成長的機會

  • 4C江子承:天下無難事,只怕你不試

  • 4B趙崇煒:身上的傷疤,就是以後的成功之疤

  • 4C林芷諾:有挫折時別灰心,努力改變自己後,你會看見一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 4C黃明悅:其實成功一直在你眼前一步的距離,但你卻一直沒有踏出這一步

  • 4B林洋:人生是會成長的,而不是半途而廢

  • 4C關蕊瀅:這不是困難,這是你成長的每一步

  • 4C李蕊:如果失敗了就繼續加油,不要放棄,帶著微笑向前望

  • 4A葉灝兒:現在的我不是以後的我,還有機會去改變自己

——過去是經驗,現在是實驗,未來是考驗。用你的經驗,不斷去實驗,來通過人生考驗。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教育共享Sharing Education (教育共享), 啟發自一個法國的古老故事《石頭湯》。 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人們學習互相分享,互補不足的美好; 當付出愈多,得到的也愈多,快樂也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身邊人。 我們相信: 1. 相爭不足,分享有餘 2.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3. 愈跟人分享,擁有的愈多 4. 從分享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5. 生命,因樂於分享而豐富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小學同理心教育x創意教育案例】——「沒有人天生是英雄,但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傳奇。」

【人生意義:如何跟學生深度探索「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每一次挫折,都是生命系統的升級:小學「挫節」體驗週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