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小課堂03 Web3.0 & 元宇宙】
<了解Web1.0與2.0>
在認識Web3.0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Web
Web是在網際網路(Internet)內其中之一的資訊系統,www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網址開頭,所謂的Web就是指這個。
Web1.0 - 能做到發佈網站,給予資訊,或提供資訊給他人下載。 (19世紀的網路就是這個)
Web2.0 - 則是可做到讓使用者在網站中發佈資訊、給予資訊等行為,部落格、即時通或是WiKi、Youtube,因此Web2.0又被稱為「社群網路」
      <什麼是Web3.0? 主流觀點>
什麼是 Web3.0 ?
在主流的定義與說辭上:
Web3.0 - 通常被稱為「去中心化網路的新世代」,它是建立在區塊鏈、加密貨幣與分散式應用(DApp)基礎上的網路生態系。
核心精神是讓使用者真正擁有數位資產、數據與身分,而非由少數大型平台壟斷。
Web3.0 的核心功能與要素: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資料與應用部署在區塊鏈或分散式網路上,而非單一公司伺服器。
自我主權身份(SSI, Self-Sovereign Identity)
使用者可用加密錢包作為身份,不依賴平台帳號。
數位資產所有權
代幣(Token)、NFT、數據都屬於使用者,不會因平台倒閉或封鎖而消失。
原生價值傳遞
透過加密貨幣、智能合約,實現無需中介的支付與交易。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自動執行的程式協議,保證透明、不可篡改,取代傳統合約流程。
社群治理(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社群用戶持幣投票,共同決定平台規則與發展方向。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不同區塊鏈與應用間能互相溝通與交換價值。
去中心化儲存與運算
例如:IPFS、Filecoin、Arweave(儲存),Golem(分散式運算)
~簡單來講~
👉 Web2.0 = 讀+寫(用戶能創作內容,但被平台控制)- 平台經濟
👉 Web3.0 = 讀+寫+擁有(用戶擁有數據與價值,權力去中心化) - 用戶經濟
<非主流的Web3.0觀點>
上述定義的Web3.0,是目前大部分的主流觀點,主要是從「去中心化」功能為核心
這樣的論點以:區塊鏈、科技產業、學術圈,為主要討論地
但也有一些非主流的Web3.0觀點,是從別的角度切入
因為「Web3.0」這個詞,本身並沒有被官方或標準組織(像 W3C)嚴格定義過
在 區塊鏈世界:Web3 幾乎等同「去中心化網路、數位資產擁有權」。
在 技術學界:有人把 Web3.0 當作「解決 Web2.0 限制的下一代網路技術」(例如 IPv6 普及、AI 融合、更沉浸式體驗)。
在 產業推廣:Web3.0 被行銷包裝成「新網路革命」,因此大部分人只聽到「去中心化」這個面向。
📌 簡單結論:
主流 Web3.0 觀點→ 「區塊鏈驅動的新網路」
非主流 Web3.0 觀點→ 「Web2.0 升級版,解決延遲、體驗與頻寬問題」
【元宇宙Metaverse】
什麼是「元宇宙 (Metaverse)」
元宇宙是一個由數位技術構建的虛擬世界或平行數位宇宙,人們能透過數位分身(Avatar)、AR/VR、AI 與沉浸式互動,進行社交、娛樂、工作、交易等活動。
它的核心精神是:
沉浸感:VR/AR、3D 環境,讓人有「身歷其境」的體驗。
持續性:不會隨使用者下線就消失,而是持續存在的虛擬空間。
互動性:多個使用者能即時互動。
經濟系統:內建數位資產與交易機制。
常見的例子包括:Roblox、Minecraft、Meta(原 Facebook)的 Horizon Worlds、以及帶有區塊鏈元素的 Decentraland、Sandbox。
元宇宙與 Web3.0 的關係
👉 元宇宙 ≠ Web3.0,但兩者有重疊。
可以把元宇宙理解成一個「應用場景」;Web3.0 則是一種「底層網路邏輯」
      元宇宙可以視為 Web3.0 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如果元宇宙建立在區塊鏈上(有 NFT、加密資產、去中心化治理),那它就是 Web3.0 的應用場景。
例:Decentraland、Sandbox → 使用者可擁有土地(NFT)、用代幣交易、社群治理。
如果元宇宙只是中心化平台(由遊戲公司或大企業控制,虛擬資產由公司伺服器管理),那它只是 Web2.0 的延伸,並非 Web3.0。
例:Meta(Facebook)的 Horizon Worlds、Roblox。
<元宇宙的問題>
1、目前設備還在發展,全身行動必然不便,是否有可能坐在椅子上靠意識行動。
2、程式儲存容量恐怕要很巨大,且計算能力除了圖形外,還有參數紀錄跟改變等都是一個負擔。
3、網路速度恐怕影響會很嚴重,是玩3D遊戲網路資源好幾倍。
(通常遊戲本體可顯示處都是下載下來,而需要兩方互相傳輸的則是玩家的其餘動作,例如移動、打怪、交互、掛機(連掛機都在傳輸)。
4、元宇宙對人的思維與現實衝突影響未知。
(擔心的其實是病毒、意外畫面等,畢竟元宇宙概念就是將人融入其中,對於心理上的影響恐怕會增大,如網路上的霸凌的心理傷害,或是故意讓使用者畫面瘋狂閃爍等視覺傷害等。)
5、元宇宙不代表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議題終究是要跟「Web3.0、元宇宙、區塊鏈」這些內容分開。)
關於元宇宙的想像,有很多電影、漫畫、遊戲都已經顯示過,如電影《一級玩家》
而元宇宙建立的基礎設施仍續努力突破,但未來元宇宙是會走向建立基礎邏輯與規則(重讀取,AI著重整理分支的可能性),還是被動的添加邏輯與規則(重寫入,AI演化未來的可能性),可能也得等基礎設施建立完畢,再來談這些進一步的東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