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個鬼故事發生之前:如何避免「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事件重演?
日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女子足球隊,爆出教練以學分脅迫學生抽血參與運科研究,震驚社會。
該事件自去年底遭立委揭露以來,師大教師評審委員會歷經了長達半年的調查,在今年五月做出「次學年不予晉薪、不得超授鐘點、不得兼課兼職、不得申請留職留薪出國、不得擔任教評會或主管職一年」等無關痛癢的輕微懲處,事件隨後在受害者將相關事證公布在社群網站上後引爆,一夕間成為輿論焦點。
究竟這起「抽血換學分」的事件是如何發生的?現行體制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該如何避免?讓我們透過這篇文章,加以爬梳分析。
關於這起事件,目前已知的訊息彙整如下:
師大女足教練周台英作為國科會「精準運動科學研究計畫」之子計畫「女性足球比賽之運動表現策略」的協同主持人,要求旗下學生運動員在寒暑假期間配合抽血實驗,時間長達數年。
該計畫實驗期間,曾由未具醫事人員資格者執行抽血作業,且部分受試者在加入該研究前,研究人員並未清楚告知研究目的與風險,以及簽署知情同意書,而研究補助之受試營養金還遭挪用、回收作為球隊公積金使用;若學生不願意配合,教練會扣住畢業學分加以要脅,強制其參加實驗。
事件因立委質詢而曝光當日,師大校方在尚未展開正式調查時,就發出聲明否認指控;而教練也在當晚就約談學生,期間多有辱罵及恐嚇言詞。
周台英身兼該計畫協同主持人及球隊教練,卻在研究倫理審查時未進行利益揭露,且該計畫提供給研究倫理審查時的內容,與實際執行內容有差異,後續也未申請變更。
不僅是「女性足球比賽之運動表現策略」計畫,在該計畫原主持人陳忠慶及周台英近年獲國科會補助的研究計畫及相關論文中,還有多起涉及抽血實驗,後續仍有加以徹查之必要。
今年四月,師大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經過調查後作出決議,建議教評會解聘該教練兩年。但教評會在同年五月卻未採納前述建議,僅做出「次學年不予晉薪、不得超授鐘點、不得兼課兼職、不得申請留職留薪出國、不得擔任教評會或主管職一年」等5項懲處,相較於校園霸凌防制委員「解聘」之建議,略顯輕微。
今年五月,師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確認該計畫違規;同月,教育部召開專案會議,開罰計畫主持人、教練各50萬元,以及師大110萬元。
事件於七月爆發後,台北地檢署已主動偵辦;國科會主委承諾兩個月內公布調查結果,教育部亦回應後續將與國科會組成調查小組,全面檢視相關研究。師大校長及周台英則出面道歉,校方表示教評會對此案將重新審議,並對涉案教師暫時停聘。而足協也在召開紀律委員會後,撤銷周台英教練證並終生禁止參與足球事務。
具名吹哨者簡奇陞在校方及教練道歉後,表示目的已達到,將卸下受害者的角色,不再接受媒體及政論節目採訪。
釐清完事件的發展脈絡後,接著需要探討的,是這起事件透露了既有制度存在怎麼樣的問題?面對這些這些問題,應該怎麼做,未來才不會重蹈覆轍?
為什麼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建議停聘,教評會卻從輕發落?
根據師大學生會的分析,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的委員組成,包括教師、學生及外部專家學者代表,而教評會則由教師組成,缺乏外部監督,最終導致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的意見形同虛設。因此,學生會建議「在遇到教師解聘案時,應納入學生代表列席,或參考《教師法》第9條第3項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第五條方式:『增聘校外學者專家擔任委員,至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代表人數少於委員總額二分之一為止。』」
校方受害者保護機制徹底失靈,女足只是唯一的受害者?
事件曝光時,校方在尚未正式調查的狀況下即發聲明否認,是對於受害學生的二度傷害,也嚴重影響外界對於校方後續處置是否具備公正性的質疑。校方不僅未啟動保護機制,還讓涉案教師進一步約談學生,加以恐嚇,這是另一個重大瑕疵。
如果受害者發聲會立刻遭到來自校方及教師的打壓及否認,未來誰還敢把真話說出來?
雖然校方已啟動教評會重審程序,並將成立「研究參與者保護中心」,以及研擬《運動員心理健康安全管理規範》強化學生支持系統,試圖亡羊補牢。但如未系統性反思為何受害者保護機制會徹底失靈,並對於錯誤做出相應懲處,校方未來又要如何讓人能夠信服?如果下一個受害者沒有在社群網站上引發論風暴的能力,是否就得不到正義?
此外,許多運動科學相關研究都涉及抽血或其他人體實驗,女足是否是唯一的受害者?這也需要教育部及校方全面徹查後才能知道答案。
國科會計畫審查及各校研究倫理審查機制,為什麼都沒有發現問題?
如前所述,該計畫在研究倫理審查時未進行利益揭露,隨後變更執行內容,也未申請變更。根據《報導者》的採訪,有學者指出「很多學校的審查會花太多時間在單純文書文件審查上面」,並建議「未來應要集中更多時間針對較高風險的案件,做更多的實地訪查」﹔另外,國科會也應該要改變遊戲規則,沒有對強化相關計畫對於受試者保護的要求。
當教練掌握學生學習、比賽乃至能否畢業的生殺大權,誰來/能監督制衡?
本起事件不僅揭露了由非專業人員強制抽血、未確實知情同意程序、未進行利益揭露等嚴重的學倫問題,還突顯了學生運動員在現行體育升學制度當中的無助。當教練掌握著學生學習、比賽乃至能否畢業的生殺大權,又有誰敢提出異議或反抗?我們必須反思,在這樣的權力關係中,該如何加以監理?
可以想見的是,即便周台英未掛名協同主持人,只要作為教練的他想要學生參與相關計畫,今天的憾事恐怕仍舊會持續上演,這是學倫會再怎麼詳細審查都難以遏止的。
更令人後怕的是,如果師大女足的這起事件,協同主持人不是周台英教練本人、抽血的都是專業的醫療人員、營養金如實發放,如果沒有種種令人憤怒的行徑,不願意參與實驗的學生,還有機會反抗並得到社會的聲援及支持嗎?他們是否只能在隱忍或休學間,做出痛苦的選擇?
就如同臺灣女子足球員公會所指出的:「不誠實面對制度問題,更多的鬼故事只會換個項目與劇情以更隱蔽的壓迫繼續發生在大專體育升學制度中的其他角落。」
以上,是「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事件所暴露的制度性問題,以及未來應加以改進的方向。在運動部即將成立的前夕,這起事件無疑是一記警鐘,提醒著所有關心台灣運動發展的人,必須化憤怒為行動,督促行政及立法部門,對於制度的不足加以改進。
這裡是體育股長,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文章,或對於運動議題的深度探討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電子報「體育鼓掌」。
我將會在這個電子報中提供深度的運動觀察,也會分享我在撰寫運動文章時的一些經驗及感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