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完美的蛇羹根本不存在

呂嘉俊
·
·
IPFS
·
真相大白,簡單一句:食蛇可壯陽!我當然不完全相信這說法,始終不科學,況且如今的蛇肉多是急凍,功效存疑。不過前人做蛇羹的方法確有參考價值,畢竟如今街上見到的,多是大大件蛇肉,以證足料,其實捉錯用神,更失了粵菜精細之風。若能把蛇肉撕得夠幼,湯頭要清,勾芡夠薄,配以切得細緻的檸檬葉和清香的菊花,天冷時,一碗好的蛇羹,還是令人期待。
以往蛇羹的「底味」來自蛇湯和上湯,兩者要分別處理。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這個標題,我抄襲自村上春樹的「聽風的歌」:「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事實上,完美的蛇羹的確難找,當然這跟廚藝工夫、食材質素有關,但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不斷困擾著我 —— 蛇肉本來不好吃,花如此多工夫弄一盤蛇羹出來,不過是掩飾蛇肉味道質感之不佳。

蛇肉不好吃,這說法是否屬實,不如齊齊研究一下。看先祖前輩的文章,提及唐代已有人吃蛇膽作藥物,屬貢品之一;宋代開始,坊間已有吃蛇肉的習慣,但要說風行一時,則要到清末廣東一帶。

一碗好的蛇羹,勾芡要夠薄,不然似吃漿糊水。

重要人物自然是江孔殷,他是清末最後一屆科舉進士,父親是茶商,他入了翰林,稱為「太史」。江太史屬大戶人家,一生愛吃,正是太史五蛇羹的始創人。五蛇,是過樹榕、飯鏟頭、金腳帶、三索線及白花蛇,用此五蛇做蛇羹才夠風味,據江家後人江獻珠在「蘭齋舊事」中的文字記載,蛇羹的做法複雜。「…… 蛇湯與上湯分別處理;上湯用瘦肉、老雞和火腿精製,蛇湯加入遠年陳皮和竹蔗,熬湯後棄渣留湯,加入上湯內作為蛇羹的湯底。調羹時加入幼緻的雞絲、吉濱鮑魚絲、冬筍絲、冬菇絲,木耳絲、花膠絲和陳皮絲,伴羹的檸檬葉絲更要幼若青絲,再加上未經熬湯的水律蛇絲,推一個薄芡成羹,才不失江家本色。」

此段文字有兩大重點,其一是「蛇湯與上湯分別處理」,其二是加在羹上的是「未經熬湯的水律蛇絲」。用蛇熬煮,熬湯後要「棄渣留湯」,只取其味,因煲過的蛇肉粗糙,不好吃,所以在調羹時,要另加未經熬湯的水律蛇絲,且要切得極為幼細。

再看江獻珠的老師,特級校對陳夢因在「食經」中提到的蛇羹,做法幾乎一致。陳夢因更強調羹內要有水鴨絲、雞絲、花膠絲、鮑魚絲、冬菇絲,要切得細如髮,鮑魚絲還指定用邊位,因邊位比鮑心嫩滑,而得到「孰為蛇絲?孰為雞絲或水鴨絲?吃的人不易分得出」的效果。吃蛇羹時,還要用小火爐熱著吃,以減少蛇肉的臊味。

水律蛇絲應該要撕得夠細,口感才好。

閱讀更多:呂嘉俊:所謂完美的蛇羹根本不存在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呂嘉俊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是時候為分子料理翻帳

誰看中香港老店的價值?

香港幾時出現西米蓮蓉焗布甸?

所謂完美的蛇羹根本不存在

呂嘉俊
·
·
IPFS
·
真相大白,簡單一句:食蛇可壯陽!我當然不完全相信這說法,始終不科學,況且如今的蛇肉多是急凍,功效存疑。不過前人做蛇羹的方法確有參考價值,畢竟如今街上見到的,多是大大件蛇肉,以證足料,其實捉錯用神,更失了粵菜精細之風。若能把蛇肉撕得夠幼,湯頭要清,勾芡夠薄,配以切得細緻的檸檬葉和清香的菊花,天冷時,一碗好的蛇羹,還是令人期待。
以往蛇羹的「底味」來自蛇湯和上湯,兩者要分別處理。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這個標題,我抄襲自村上春樹的「聽風的歌」:「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事實上,完美的蛇羹的確難找,當然這跟廚藝工夫、食材質素有關,但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不斷困擾著我 —— 蛇肉本來不好吃,花如此多工夫弄一盤蛇羹出來,不過是掩飾蛇肉味道質感之不佳。

蛇肉不好吃,這說法是否屬實,不如齊齊研究一下。看先祖前輩的文章,提及唐代已有人吃蛇膽作藥物,屬貢品之一;宋代開始,坊間已有吃蛇肉的習慣,但要說風行一時,則要到清末廣東一帶。

一碗好的蛇羹,勾芡要夠薄,不然似吃漿糊水。

重要人物自然是江孔殷,他是清末最後一屆科舉進士,父親是茶商,他入了翰林,稱為「太史」。江太史屬大戶人家,一生愛吃,正是太史五蛇羹的始創人。五蛇,是過樹榕、飯鏟頭、金腳帶、三索線及白花蛇,用此五蛇做蛇羹才夠風味,據江家後人江獻珠在「蘭齋舊事」中的文字記載,蛇羹的做法複雜。「…… 蛇湯與上湯分別處理;上湯用瘦肉、老雞和火腿精製,蛇湯加入遠年陳皮和竹蔗,熬湯後棄渣留湯,加入上湯內作為蛇羹的湯底。調羹時加入幼緻的雞絲、吉濱鮑魚絲、冬筍絲、冬菇絲,木耳絲、花膠絲和陳皮絲,伴羹的檸檬葉絲更要幼若青絲,再加上未經熬湯的水律蛇絲,推一個薄芡成羹,才不失江家本色。」

此段文字有兩大重點,其一是「蛇湯與上湯分別處理」,其二是加在羹上的是「未經熬湯的水律蛇絲」。用蛇熬煮,熬湯後要「棄渣留湯」,只取其味,因煲過的蛇肉粗糙,不好吃,所以在調羹時,要另加未經熬湯的水律蛇絲,且要切得極為幼細。

再看江獻珠的老師,特級校對陳夢因在「食經」中提到的蛇羹,做法幾乎一致。陳夢因更強調羹內要有水鴨絲、雞絲、花膠絲、鮑魚絲、冬菇絲,要切得細如髮,鮑魚絲還指定用邊位,因邊位比鮑心嫩滑,而得到「孰為蛇絲?孰為雞絲或水鴨絲?吃的人不易分得出」的效果。吃蛇羹時,還要用小火爐熱著吃,以減少蛇肉的臊味。

水律蛇絲應該要撕得夠細,口感才好。

閱讀更多:呂嘉俊:所謂完美的蛇羹根本不存在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