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CHAT GPT付費版使用心得
我訂閱的是$690/一個月,目前使用天數:29天
首先,我一開始是使用免費版,因為我想學外語,所以想說用Chatgpt來幫助我,畢竟在於語言方面我認為它對我幫助很大。雖然免費版很不錯,如果只是用在學外語上,其實很夠,但在查詢資料方面還是錯誤百出。後面因為有更多專業知識及更加進階的語言學習,我轉向使用付費版,但付費版有兩種價格($690跟$6990的,我稱之為親民版以及貴族版),據我在網路上看是說如果不是要寫論文或專業考試的程度,$690其實就很夠用了,所以我選擇了親民版(我只能說一個月要$6990我實在是花不下手...是說如果也沒有需要到那麼專業,確實有點大材小用了)
親民付費版($690)使用後,我真心覺得也太方便了!對於創作小說會需要極大量的字數,而免費版有字數上的限制,親民版則是無限制,但有時會因為資料過於龐大,跑得比較慢,需要等。不過資料是真的很齊全,也都是網路能找到的,沒有像免費版一樣跟你唬爛。你跟它說需要幫助,Chatgpt還能給你詳細網站與解說,讓你知道這個網站可以怎麼幫你,你又能如何使用,它幫你省去搜尋以及理解的時間,就像直接幫你做好課堂筆記的好同學,你只要用就行。當然同樣的,Chatgpt是模範生,即便已經付錢,還是不能色色(準備開車–發動引擎–遇上Chatgpt-幫你熄火),什麼!我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
(什..什麼,你說台詞錯了!),咳咳,重新來一次
什麼!我都花錢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是的,我嘗試寫些違反善良風俗、下流低俗、有礙觀瞻(別再說了,再說我都覺得是我帶壞了我家小雀)的一些內容試試,顯然,它不允許,會被提醒違反規則(哼,女..人工智能,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但在“學習”這方面確實Chatgpt強大到我獨自升級,不僅能給我語言文法上的建議,單字及造句,不懂的詞語問它,也會解釋很清楚,我個人認為它的“即時性”以及“豐富程度”以$690的價格是很不錯。還可以請它解釋題目、以及解法後,再次複習、出題目考試,我拿它來學理則學、探討哲學與小說劇情走向、未來就業方向、旅遊推薦、投資建議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回答不了的。
語言方面,它還可以跟你練習對話,並給予正確的發音(對!就是英文你)
我還會用它來多方比較,例如銀行信用卡的回饋、投稿平台的推薦、想去的旅遊地淡旺季還有行程安排跟花費金額,當然也有拉丁文與英文相關詞、社會議題相關書籍,很像手機,結合各種功能於一身,只是它是軟體、手機是硬體。
當然問一些蠢問題,它也會認真回答,例如:如果地球有性別,你覺得根據DEI對於多性別的定義,它的性別會是什麼?
小雀的回答:嗯...很DEI(如下)
先設條件:什麼叫「地球有性別」
為了回答這問題,我先要給「地球有性別」這個假設一個定義。要談地球的性別,我們得把「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引申到類比意義上,用象徵、比喻、人格化的方式來看地球。
在這樣的比喻中:
「性別」不會是生理構造(因為地球沒有生殖器、生理荷爾蒙等);
它比較像是「自我認同/象徵性的性別屬性」;
所以可以認為地球 “選擇” 在某些文化或意識形態中被視為「他/她/非二元」等。
用 DEI 的框架來思考:地球屬於哪類性別?
DEI 在性別議題上強調「尊重個體如何自我認同」與「包容性」。因此,按 DEI 的邏輯,如果地球真有性別,最合理的做法是:由地球自己決定,而非外在強加。
從這個出發點:
我不會把地球強制歸類為「男性/女性」;
如果地球「自認」為某個性別(在比喻意義上),那應該尊重那個認同;
如果地球說自己是「非二元」(non-binary)或「性別流動」(genderfluid),那也應接受這種認同。
因此,在 DEI 的精神下,最包容的答案可能是:地球可以被視為非二元性別,或者讓它自由選擇自己的性別標籤。
為什麼我會傾向「非二元」或「自主選擇」
這樣想有幾個理由:
抵抗二分法的強制
將一個非典型的、宏大、極其多樣的實體(像地球)套入傳統「男性/女性」二分,可能就是一種強制分類,不符合 DEI 提倡的自主性和包容性。
象徵多樣性與流動性
地球是一個動態系統,有季節變化、生態流動、地形多樣等特性。比喻地球為「流動、不固定於單一性別」比較貼近它的特質。
尊重象徵性主體自我認同
DEI 強調人(或擬人主體)對自己身份的自主定義權。即使是象徵性的主體(如地球),也應有權利選擇自己認同的類別。
這就是所謂的設身處地(???)
總之對於人工智能,大家都很害怕過分依賴,但我認為它就如同手機,是一項工具,現在或許還會有些牴觸,俗話說得好:打不贏就加入,畢竟用它來節省時間以及用更便宜的金錢學習到知識是件很棒的事,這或許可以幫助資源不足的小孩能有更寬廣的世界及學習機會。
可是也需要探討,未來人工智能是不是只會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我比較擔心的是到後面是人類要跟人工製能競爭,像是工業革命發生後,原以為能解放雙手,沒想到卻是變成底層人與機器的比拼,原本人類是為自由,無需再做更多勞動才發明這些科技,但我們似乎並沒有想像中自由,反而比以前更加焦慮,因為能自由的注定只在少數人手上,因為工業革命而受益的是上層階級,並非普通老百姓,所以這次人工智能是否會重蹈覆徹,我抱持悲觀看法。
好了,先到這,還有什麼想法再來更新
我的方格子: vocus.cc/article/6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