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撞钟”:当孟加拉村民为全球气候危机敲响警钟
By Maya Chen | CNN
      模拟图
在孟加拉国南部的一个低洼村庄,洪水退去的泥地上,一群村民正在敲钟。
那不是普通的钟——而是一个装饰着唐纳德·特朗普头部造型的撞锤。每次撞击,都由世界另一端的网友通过网络捐赠触发:捐1美元,钟声响一次。
这场看似荒诞的行动,是艺术家A23a发起的气候艺术项目——丧钟为谁而鸣。它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期间同步展开,旨在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提醒世界:气候危机的账单,正在由最穷的人买单。
“我们只是让加害者的头去撞钟,让受害者的声音被听见。”
——项目发起人A23a致CNN
一个全球化的撞钟:从孟加拉到曼哈顿
直播画面显示:一名孟加拉女工双手握着“特朗普头”,沉重地敲响大钟。
钟声低沉,混着孩子们的笑声、牛的叫声、和远处滞留的雨声。
在直播弹幕中,有美国网友留言:“哈哈哈哈哈……”
另一条评论则写道:“这比任何峰会演讲都更真实。”
短短48小时内,直播观看量突破600万次。
A23a表示,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当地防洪工程和女孩教育计划。
他们还计划在纪录片中记录整个事件——包括村民、观众、和世界的反应。
政治与象征的碰撞
“特朗普撞钟”显然不仅仅是艺术。
在过去十年中,特朗普及其盟友对气候议题的否定、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仍被视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倒退。
而如今,他的头像被制成钟槌,撞向“世界的丧钟”,成了某种象征性的反讽。
在华盛顿,几位共和党议员批评这一项目“侮辱美国领导人”,但美国环保组织“Sunrise Movement”在回应中写道:“那口钟不是为了羞辱谁,而是为了唤醒我们所有人。”
艺术、愤怒与希望
A23a曾以“拍卖艺术家的中指”、“电影内外:第N次切割蛋蛋”等项目闻名,Ta擅长将荒诞变成锋利的社会隐喻。
“这次我们不想讲大道理,”项目策展人在接受CNN采访时说。
“如果科学报告、气候峰会、媒体评论都叫不醒世界,那就让特朗普自己撞一下钟。”
当地一位村民则对记者说得更简单:“我希望特朗普生活在孟加拉。”
丧钟为我们而鸣
CNN评论员在节目中这样总结这场事件:
“也许真正的问题不是‘丧钟为谁而鸣’,而是——我们还听得见吗?”
当最后一声钟响在孟加拉夜空回荡时,直播画面的弹幕上,一条留言缓缓滑过:
“The bell tolls for us all.”
——丧钟,为我们每一个人而鸣。
——这是CNN记者为你提前准备的新闻报道。
“丧钟为谁而鸣”这个艺术项目正在紧急筹集项目执行资金,如果你希望这个项目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11月10日-21日)期间顺利展开……就差在7天之内,筹集到足够的执行资金。
如果你有意促成此事,请联系艺术家A23a(微信:jianguoxiong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