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砸窗事件:比耐热也是一种内卷
7月2日发生的火车砸窗事件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引发大众的共鸣。中国社会大大小小的场景都与高温闷热的车厢本质上相同,普遍存在;是继续忍受损害个人权利的高压政策规定,还是挺身而出,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及他人的权利而抗争,这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问题。这个案例确实具有相当强烈的政治寓意。小伙子不服从危及自身身体的僵硬规定,鼓足勇气,冲破阻挠的砸窗举动,恰似结束疫情的“白纸运动”一样,击溃了政府制定的限制人们人身自由的专横规定。
但整体而言,事情很可悲。整趟列车,只有3号车厢的这名小伙子最终采取了行动。据报道,K1373次列车于20时28分发生碰撞事件,导致停车停电,车厢空调停止运行。因是封闭车厢,车厢又满载乘客,车内温度不断升高,直至38摄氏度。闷热难耐,致使个别乘客中暑晕倒。车上乘客纷纷要求列车暂时打开车门通风,但被工作人员以安全原因拒绝。满车厢的乘客就乖乖服从了乘务人员的禁令。大伙儿就这样忍受了1个半小时,3号车厢的一名小伙子实在忍受不了了,才采取行动,于22时4分动手砸窗。

怎么说呢?可能一部份人已被驯化成绵羊一样了,养成了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恐惧。面对伤害,不敢采取行动奋起反抗;另一些人也想反抗不服从乘务人员的禁令,但预料违抗禁令会被体制安上破坏社会稳定的罪名而受到严厉惩罚。权衡利弊,还是选择忍受下去。而希望其它人能挺身而出,打破禁令。这样,就成了比谁的耐热力强。只要自己忍受高温的耐力比其它人强,总有人会忍不住会率先跳出来挑战禁令。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内卷。比谁对高压禁令的耐受力强。不同的人能忍受的高压值不同,耐受性差反抗性强者的阈值低,耐受性强反抗性弱者阈值高。高压禁令首先会触及耐受性差者的阈值,他们会率先抗争。但他们的抗争会受到体制的惩罚,从而将他们淘汰出去。或者他们在受到惩罚后,提高了自己的阈值。这样,整个群体中能忍受高压禁令的最小阈值越来越高。体制越来越严厉的高压政策就能奏效。今天大家能忍受60的高压政策,没有人出面抗争;明天就能忍受70的高压政策。
所以,在侵犯个人权利的高压禁令下,比耐受力的内卷,会不断加重自身的权益和利益受到损害。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首先得有个人权利的意识。有了个人权利的意识,才知道自身权利和利益的边界,才知道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正确关系。其次要有维护和捍卫自身权益的勇气,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第三,要积极支持和保护捍卫自己及众人权利者。这次事件,公共舆论给予了砸窗男子很大的支持,对男子免受处罚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体制可能明里暗里对他秋后算帐。只有大多数中国人具有了这些意识,包括体制内的人员,才能彻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比如列车上的乘务人员,他们同在一个列车上,忍受着同样的高温;如果他们在当时的情形下,能不服从僵硬的规定,开窗破窗,将避免自身和乘客在高温下受到伤害高于可能丢掉工作,那体制就维系不下去了。
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