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藍玉雍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鏈鋸人:蕾潔篇》觀後感:用最細緻的作畫埋藏最沈重的情感

藍玉雍
·
·
《鏈鋸人:蕾潔篇》似乎並不想思考如何完整地呈現情感,反而是處處在探索,如何讓情緒以「不完整」的方式來展現自己,從而令人思考角色的狀態。​比起大部分的動漫運用活潑精緻的方式展現角色的心理,甚至直接畫出角色內在的空間,《鏈鋸人》反而用最細緻的作畫來一層一層埋藏角色最沈重的感受。

五刷了《鏈鋸人:蕾潔篇》,還是感覺到這部作品真的是一部只想在電影院觀看的電影。因為只有在大螢幕上,才能讓人完全感受到整部動畫的細緻和人物情感的細膩,還有人物的聲音(特別是蕾潔魔性、音調多變的語氣神韻)與音樂強大的力量。一旦他下片了,雖然仍會覺得是部很好的作品,但某些令人撼動和沈重的感覺沒有辦法再重現。

《蕾潔篇》被很多人認為和之前的《鏈鋸人》影集有很大的差別,但我覺得在某些程度上,《蕾潔篇》還是很常讓我聯想影集裡的氛圍,還有他表現人物心理的方式。其中一個很吸引我的地方是和許多動漫相比,《鏈鋸人:蕾潔篇》中的人物常常面無表情地說出自己內心最沈重的感受和想法,甚至是選擇不讓自己的表情被看見,比如早川秋抱著天使說:「我再也不想看到有人死在自己眼前」時,他將自己的臉埋在天使背後,只讓天使憂傷的神情間接替代他的表情。

再比如當淀治回答自己比較想當「城市老鼠」的時候(而不是蕾潔希望聽到的「鄉下老鼠」),動畫呈現蕾潔的反應上,並沒有讓她浮現任何表情,但卻用畫框切割她的臉,彷彿有異樣的情感與思緒劃過她的內心;在學校的場景,當殺手威脅蕾潔時,蕾潔同樣沒有露出明顯的表情,而是透過眼皮的跳動去暗示她的情緒變化。換言之,動畫似乎並不想思考如何完整地呈現情感,反而是處處在探索,如何讓情緒以「不完整」的方式來展現自己,從而令人思考角色的狀態。​

比起大部分的動漫運用活潑精緻的方式展現角色的心理,甚至直接畫出角色內在的空間,《鏈鋸人》反而用最細緻的作畫來一層一層埋藏角色最沈重的感受。除了這種「埋藏」的方式,《蕾潔篇》令人很觸動的地方,是感覺上第一次在動漫裡看到細緻的人臉姿態與身體動作,特別是前半段蕾潔與淀治在咖啡廳與學校泳池的互動中,有非常豐富靈活的動態,但這些姿態大多數都來自很細小的變化,而不像多數的動漫是用誇張、過載的神情去表現。而是有時儘管角色有表情,但這種表情卻不明顯,可以做出複數的情感的解讀。可能是一痕彎彎的微笑,但仍給人一種淡淡、有距離的感受。這種很淡的感覺,讓人第一次在看動漫角色的時候,彷彿看到現實人一樣的臉孔以及身軀。

《鏈鋸人:蕾潔篇》動畫人物的表情

電影讓人感動的方式,常常不外乎是讓角色的感受終於能夠完全釋出表達,進而被看見與認同,並邀請觀眾一同沈浸在角色的情緒。但《鏈鋸人》從之前的電視影集到《蕾潔篇》似乎都在抗拒這種情感的沈浸。它塑造的感動不在於情感終於能被表達,而是只有當觀者可以辨識出角色情感變化的意義時,才會浮現感人而傷痛的情緒。這種方式比起認同與沈浸,反而更多是要求一種同理的能力,而不是直接進入角色的情感裡。​

這也是我認為《蕾潔篇》裡,淀治和真紀真一起去看電影的情節雖然篇幅小,但卻很有趣的原因。在他們的觀影中,兩人與其他觀眾的反差,與前述沈浸與同理的差別有著類似的共鳴。兩人無法被音樂或華麗的影像牽引情緒,反而被一部幾乎不表露情感的電影感動。真正觸動他們的,是自己察覺到角色隱而未宣的情緒,而非被安排好的情感氛圍所吸引。這段淀治與真紀真一起看電影的橋段,並不僅僅只是描繪兩人的情感與互動,而也是《鏈鋸人》對自身的動畫美學的後設宣言。

《蕾潔篇》的最後,蕾潔毅然地表示自己對淀治的情感都是一場精密訓練的演出,但淀治卻回應,即使那些感情是假的,她說要教會他游泳,這點最後卻是真的。這讓我想到洪常秀的《引言》裡,一個資深的演員前輩對一個不想再繼續演戲的後輩所說的喝斥,在後輩的想法裡,如果一對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感情,那麼要他們演出吻戲與愛情的戲碼,是不道德、不真實的。前輩則憤怒反駁,不管兩人是否相愛,擁抱與親吻都可以是動人、真實的。對他而言,即便是演出,情感仍然具有重量,會留下痕跡,使得即使是出自扮演的動機,在最後也會溢出一部分內心的真實。​

(本文同步分享於文學實驗室Medium方格子網站)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