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棋局的微妙變動:從美聯儲的謹慎到中美高層的博弈

crossingrouter
·
·
IPFS
·
在一個充滿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暗流的時代,過去24小時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同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全球力量格局的微妙變動。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未來利率路徑的審慎表態,到中美兩國元首之間一次備受矚目的通話,再到歐洲大陸針對俄羅斯能源的新制裁提案,無不揭示了一個正在重新校準的世界秩序。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實則環環相扣,共同描繪了一幅複雜而充滿張力的全球圖景。



華盛頓 — 在一個充滿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暗流的時代,過去24小時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同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全球力量格局的微妙變動。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未來利率路徑的審慎表態,到中美兩國元首之間一次備受矚目的通話,再到歐洲大陸針對俄羅斯能源的新制裁提案,無不揭示了一個正在重新校準的世界秩序。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實則環環相扣,共同描繪了一幅複雜而充滿張力的全球圖景。

美聯儲的鋼絲繩:在抗擊通脹與避免衰退之間尋求平衡

金融市場的目光本週再次聚焦於華盛頓,美聯儲的最新動向牽動著全球投資者的神經。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周三宣佈降息25個基點後發表的講話,給市場的樂觀預期潑上了一盆冷水。他強調,未來的貨幣政策將採取「逐次會議」的方式來決定,這有力地抑制了市場對於美聯儲將開啟一輪快速、激進降息週期的猜測。

鮑威爾的謹慎言論立即在債券市場引發連鎖反應。美國國債本週應聲下跌,收益率普遍上揚。週五,各期限的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了1至4個基點,其中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攀升至4.14%,創下了兩周以來的新高。債券收益率的上升通常意味著其市場價格的下跌,也預示著未來借貸成本的增加,這反映出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聯儲的政策軌跡。

此前,華爾街普遍預計今年年內還將有兩次降息。然而,鮑威爾的表態顯然意在管理這種預期。「在本次會議召開之前,無論是基調還是倉位,債券市場都表現出極其樂觀的情緒。」哈特福德基金的固定收益策略師雷根蒂(Regonti)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分析道,「美聯儲確實降息了,未來可能還會降,但這絕不代表他們會全盤認可市場的樂觀預期。」

會議結束後美國國債市場出現的拋售潮,終結了此前因降息預期而引發的價格上漲勢頭。雷根蒂補充說:「考慮到就業市場與通脹壓力之間的緊張關係,我們將經歷一段由利率主導的市場波動期。」

儘管如此,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美聯儲的降息舉動,哪怕只是溫和的25個基點,也實質上降低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分析認為,無論幾週前人們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有多擔憂,聯儲的行動本身及其釋放的信號——即將經濟增長置於優先位置——都大大降低了這種可能性。

有趣的是,市場對此的反應並非完全一致。自8月初第一份疲軟的就業報告發布以來,以科技股為主的大盤——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6%,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熱潮。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由小盤股組成的羅素2000指數同期漲幅竟高達11%。這表明,市場的信心不僅僅局限於少數科技巨頭,而是更廣泛地認為,在聯儲的貨幣政策支持下,整體經濟的韌性正在增強。

貨幣的暗戰:人民幣、美元與歐元的三角關係

美聯儲的決策不僅影響美國國內,其溢出效應也深刻地改變著全球資本流動和貨幣關係。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持有情況出現了分化。根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7月,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飆升至9.15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連續第三個月刷新紀錄。其中,日本和英國是最大的增持者。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持續減持其持有的美國國債,7月份的持有量已降至7307億美元,這是自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過去十年間,北京一直在緩慢而堅定地推行其資產多元化戰略,減少對美元資產的依賴,這既有地緣政治的考量,也有市場因素的驅動。

然而,更深層次的貨幣博弈正在一個意想不到的舞台上演。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期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民幣的估值問題「對歐洲的挑戰比對美國更大」。他用兩組簡單的數據揭示了北京精妙的匯率操縱策略:今年迄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約3%,這使得川普政府在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以獲取貿易優勢方面失去了最有力的口實。但在同一時期,歐元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高達14%。這意味著,人民幣對歐元實質上大幅貶值了超過10%。

這種「對美元穩、對歐元貶」的策略,使得中國商品在歐洲市場獲得了巨大的價格優勢,有效對沖了因中美貿易戰而失去的部分美國市場份額。貝森特的言論無異於向歐洲盟友發出提醒:在美中貿易的聚光燈之外,北京正在悄無聲息地贏得一場針對歐洲的貨幣戰爭。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這位近期頻頻就全球事務向華盛頓「指明方向」的法國女性,似乎對自家後院的這場「火災」反應遲緩。

地緣政治棋局:烏克蘭重建與能源脫鉤的雙重奏

在貨幣與貿易的較量之外,烏克蘭戰爭依然是牽動全球神經的核心議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日在布魯塞爾宣佈,歐盟提議將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的時間表,從原定的2027年底提前整整一年至2027年1月1日。

「俄羅斯對外交和國際法的蔑視已達到極致,」馮德萊恩措辭嚴厲地表示,「普京總統一再升級事態,作為回應,歐洲也必須加大施壓力度。」這項提案還包括對更多俄羅斯銀行實施全面交易禁令,並將制裁擴大到那些幫助莫斯科規避制裁的中國和印度實體。

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歐盟約45%的天然氣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13%。然而,要徹底切斷這最後的聯繫,歐盟內部仍面臨巨大挑戰。匈牙利等國與俄羅斯簽有長期天然氣供應合同,要讓所有成員國達成一致,絕非易事。

與此同時,美國與烏克蘭正在為戰後重建鋪路。據《金融時報》報導,兩國已正式啟動一個規模為1.5億美元的重建基金,初期將聚焦於礦產和能源領域的合作。該基金由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和烏克蘭政府共同出資,預計最早將於今年11月下旬啟動首批投資項目。

美方對烏克蘭豐富的鋰礦和天然氣資源尤為關注。DFC高級副總裁高德曼(Goldman)稱,這項投資是「促進烏克兰市場開放的重要里程碑」。這也為川普總統此前多次提及的與烏克蘭的「礦產協議」提供了實質性的註腳,表明華盛頓的援助不僅僅是軍事支持,更著眼於將烏克蘭整合進西方經濟和供應鏈體系的長遠戰略。

信任的崩塌:從巴黎到北京的輿論亂象

當大國在國際舞台上縱橫捭闔之時,其國內的社會與政治生態卻呈現出日益分裂和荒誕的景象,公眾對權威信息的信任正在被侵蝕。

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自法國。據BBC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已向美國法院提交包括照片和科學證據在內的材料,以反駁關於第一夫人布里吉特·馬克龍是變性人的陰謀論。這一指控由美國極右翼網紅坎迪斯·歐文斯(Candace Owens)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傳播。一位國家元首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證明其配偶的生理性別,這一事件本身就凸顯了當今輿論環境的荒謬與惡意。

而在美國,政治極化催生了同樣令人不安的現象。由保守派青年活動家查理·科克(Charlie Kirk)創立的非盈利組織「美國轉折點」,創建了一個名為「教授監控名單」的網站,將近50名伊利諾伊州公立大學的學者列入其中,指控他們為「激進教授」,並公佈其個人信息。據《芝加哥時報》報導,名單上的部分教授已收到含有強暴和死亡威脅的仇恨郵件。在科克本人近期不幸遇刺身亡後,這種威脅更有升級之勢。

這種現象並非西方獨有。在中國,青年演員于朦朧意外墜亡事件,同樣引發了一場巨大的輿論風暴。儘管其母親和官方均表示其死因是醉酒後的意外,但網絡上的猜測和陰謀論卻層出不窮,甚至牽扯出所謂的「飯局名單」,將多位演藝圈人士捲入其中。當事人或噤聲、或否認,官方的闢謠顯得蒼白無力,事件最終陷入了典型的「塔西陀陷阱」——即當政府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從馬克龍夫人的性別疑雲,到美國校園的「黑名單」,再到于朦朧之死的羅生門,這些事件背後共同的根源,是社會信任的瓦解和理性對話空間的消失。

高層對話的玄機:解讀川普與習近平的通話

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元首的每一次互動都備受關注。週五的這次通話,雙方的官方通報再次呈現出有趣的差異,从中可以窺見兩國當前的戰略考量。

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將重點放在了營造一種積極、合作的氛圍上。報導稱,習近平與川普「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通話是「務實、積極、建設性」的。報導大篇幅回顧了兩國在二戰期間「並肩戰鬥」的歷史,並引用習近平的話稱,「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美國等反法西斯同盟國向中國抗戰提供的寶貴支持。」這種對歷史友誼的強調,顯然是對川普此前抱怨中方在閱兵式上「忘恩負" "義」的一種安撫。

相比之下,美聯社引述的白宮方面的消息則更為直接和務實。川普向媒體確認,他與習近平同意將在11月的APEC峰會期間舉行會晤,並接受了中方提出的於明年初訪華的邀請。同時,習近平也表示將在「適當時機」回訪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通稿中完全沒有提及「應約」二字,這與以往總是強調是應美方之約進行通話的慣例大相徑庭。這一細微的措辭變化,被分析人士解讀為北京在當前內外壓力下,急於緩和對美關係的一種姿態。

此次通話的真正核心,依然是貿易和科技問題。雙方都確認了將就TikTok的出售問題繼續談判,川普政府也隨即宣佈將禁令的最後期限延長至12月16日,為談判留出了更多時間。

然而,對於更廣泛的中美貿易戰,雙方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的「休戰」。川普近期在歐洲多次表示,他對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非常滿意」。這或許意味著,只要TikTok問題能得到一個令美方滿意的解決方案,現有的高關稅狀態可能會在短期內得以維持。這對川普而言,既保住了對華強硬的政治形象,又獲得了實質性的勝利。而對習近平來說,避免了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為處理國內嚴峻的經濟問題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從金融市場的波動到大國領袖的通話,從能源制裁的博弈到社會輿論的撕裂,這個世界正處於一個劇烈變動的十字路口。舊的確定性正在瓦解,而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決策,每一次互動,都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考驗著各國領導人的智慧與定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