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劉有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写入中…

偽楚古文字舉隅(六)~~以郭店偽楚簡及上博偽楚簡(1~6)為例

劉有恒
·
·
偽楚古文字舉隅(六)~~以郭店偽楚簡及上博偽楚簡(1~6)為例

偽楚古文字舉隅(六)

~~以郭店偽楚簡及上博偽楚簡(1~6)為例

豫部第九

376、[於]:古楚字未見,偽楚簡書手或把[与]再組合成[上与下廾]假充古楚字[與][歟][舉]之用而外,還假充[於]用者,如郭店偽簡《老子》甲20:“猶小谷之[上与下廾](於)江海”。

377、[虞]:古楚文寫如[左魚右攵],如包山簡121:“大[左魚右攵](虞)尹屈達”。偽楚簡書手拿[魚]來充當古楚字[虞]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孔子見季桓子》5:“是故魚(虞)道之君子”。

○或以[于]字假充古楚字[虞]用,如郭店偽簡《緇衣》39:“出入自爾師于(虞)”。

○或以[上雨下于]假充古楚字[雨]之外,還假充當古楚字[虞]字用,如上博一偽簡《緇衣》20:“出入自爾師[上雨下于](虞)”。

378、[漁]:古楚文的[虞]寫如[左魚右攵],如包山簡121:“大[左魚右攵](虞)尹屈達”。偽楚簡書手拿[左魚右攵]來充當古楚字[漁]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3:“[左魚右攵](漁)澤”。

379、[餘]: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拿[余]充當古楚字[餘]字用,如郭店偽簡《太一生水》14:“有余(餘)於上”;上博二偽簡《容成氏》29:“民有余(餘)食”; 上博五偽簡《弟子問》13:“無所有余(餘)”。

380、[余]: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造[上余下丿]充當古楚字[舍][豫]用之外,還假充[余]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彭祖》6:“[上余下丿](余)告汝咎”。

381、[與]:古楚文字寫如[上與下止](也是[舉)的古楚字,偽簡書手也有取用者),如包山簡141:“少里喬[上與下止](與)尹”,而造偽楚簡的書手有取用者。但也另有把[与]充當古楚字[與]字用,滑之大稽,如郭店偽簡《老子》乙4:“美[与](與)惡”;郭店偽簡《六德》1:“聖[与](與)智就矣,仁[与](與)義就矣”; 郭店偽簡《語叢一》109:“呼[与](與)容[与](與)”; 郭店偽簡《性自命出》46:“人之脫然可[与](與)和安者”; 郭店偽簡《唐虞之道》6:“先聖[与](與)後聖”。

○或把[与]再組合成[上与下廾]假充古楚字[歟][於][舉]之用而外,還假充[與]用者,如郭店偽簡《老子》甲5:“故天下莫能[上与下廾](與)之爭”; 上博五偽簡《競建內之》9:“隰朋[上与下廾](與)鮑叔牙皆拜”, 10:“又以豎刁[上与下廾](與)易牙為相”。

○或造假古楚字[上與下心]充當[赦][譽]之外,還假充[與]字用,如上博三偽簡《仲弓》2:“[上與下心](與)聞之”。

382、[雨]:造偽楚簡的書手,或以[上雨下于]假充古楚字[虞]之外,還假充當古楚字[雨]字用,如上博五偽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諌》8:“[上雨下于](雨)平地至膝”。

383、[歟]:古楚字是寫如[上與下口],如信陽簡1—24:“猶芑蘭[上與下口](歟)”,偽楚簡書手反而用去表示[譽]字,而另創把[与]再組合成[上与下廾]假充古楚字[與][於][舉]之用而外,還假充[歟]用者,如上博二偽簡《民之父母》9:“可得而聞[上与下廾](歟)”;上博五偽簡《競建內之》5:“然則可說[上与下廾](歟)”;上博六偽簡《孔子見季桓子》2:“可得聞[上与下廾](歟)”。

○或以[歟]減去[欠]成[與]充當古楚字用,如上博二偽簡《魯邦大旱》3:“毋乃謂丘之答非與(歟)”。

384、[輿]:古楚文寫如[與],如望山簡二1:“車與(輿)器之典”,偽楚簡書手有取用者。而另有偽楚簡書手則以[譽]假充古楚字[夜]字用之外,還假充古楚字[輿]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蹇》35:“往蹇來譽(輿)”。

○也有拿古楚字寫如[上與下止]乃[與][舉]的古楚字者,充當假古楚字的[譽][歟][赦]字用之外,還假充[輿]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師》7:“師或[上與下止](輿)尸”。

385、[語]: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造假古楚字[左言右上午右下又]來充當[語]字用,如上博二偽簡《民之父母》9:“其在[左言右上午右下又](語)也”。

386、[予]: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以[余]來充當[予]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姑成家父》9:“員而余(予)之兵”; 上博五偽簡《弟子問》11:“余(予),汝能慎始與終”。

387、[譽]: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造假古楚字[上与下心]來充當[譽]字用,如郭店偽簡《語叢二》42:“作於[上与下心](譽)者也”。

○或以[言+五]字充當[語]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平王問鄭壽》4:“王與之[言+五](語)”; 上博六偽簡《用曰》15:“而[言+五](語)之所起”; 上博六偽簡《天子建州》甲10:“在道不[言+五](語)匿”。

○或以[歟]的古楚字[上與下口]假充[譽]字用,如郭店偽簡《窮達以時》14:“[上與下口](譽)毀在旁”。

○也有拿古楚字寫如[上與下止]乃[與][舉][予]的古楚字者,充當假古楚字的[輿][歟][赦]字用之外,還假充[譽]字用,如上博五偽簡《鬼神之明》2:“長年有[上與下止](譽)”。

○或造假古楚字[上與下心]假充[赦][與]之外,還假充[譽]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豐》51:“來章有慶[上與下止](譽)”。

388、[遇]:古楚文有一寫如[上卄下左瓜下右瓜],乃[上竹下瓜][胡](?)[藕]字,偽楚簡書手拿來充當假古楚字[遇]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平王與王子木》1:“成公乾[上卄下左瓜下右瓜](遇)”。


389、[訏]: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造[言+上于下口]來假充古楚字的[訏]字用,如郭店偽簡《尊德義》15:“則民[言+上于下口](訏)以寡信”。

○或以[吁]假充古楚字的[吁]字用,如郭店偽簡《語叢二》15:“妄生於[吁](訏)”。

○或以[上口下于]乃古楚字的[盂],如望山簡二45:”二倨橾,一[上有下皿],[上口下于](盂)廿”,充當[訏]字用,如郭店偽簡《語叢二》15:“[上口下于](訏)生於諼”。

○或造[豖+上月下于]假古楚字充當[訏]字用,如郭店偽簡《語叢二》14:“[豖+上月下于](訏)生於倍”。

390、[豫]:古楚文未見,而偽楚簡書手造[上余下丿]充當古楚字[余][舍]用之外,還假充[豫]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豫》14:“鳴[上余下丿](豫)”, “猷[上余下丿](豫),大有得”。

391、[徐]:古楚文寫如[余+阝],如包山簡172:“[余+阝](徐)缺”。而偽楚簡書手反而另造假古楚字[水+上余下口]來充當[徐]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25:“[余+阝](徐)州始可處”。

○或假造偽古楚字[言+上余下口]假充[徐]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用曰》10:“而[言+上余下口](徐)既及”。

392、[許]: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造假古楚字[耳+午]來充當[許]字用,如郭店偽簡《民之父母》9:“耳目[耳+午](許)明衰”。

393、[序]: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以古楚字寫如[上余下吕]的[舒]字來充當[序]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艮》49:“言有[上余下吕](女)”。

394、[御]([馭]):古楚文有[御]字,而且當成[御]的字的不同寫法也有多個:

(一)寫如[馬+午],如葛陵簡甲三77:“[馬+午](御)昃受九[叵內口改古]又刖“,包山簡33:“[馬+午](御)司敗黃異受期”,69:“大廄[馬+午](御)司敗[上雨下于]虞受期”, “大廄[馬+午](御)陳兵[上己下八]以廷”,151“左[馬+午](御)番戌食田於邔[上宀下或]澨邑,城田一,索畔堧”,“左[馬+午](御)遊晨”,175“中廄[馬+午](御)蔡臣”, 180:“右[馬+午](御)郙還”,269,270及包山竹牘1皆有:“[馬+午](御)、右二鼎兕甲”,此偽楚簡書手有取用者。
(二)或有寫如[糸+上午下又],如信陽簡2—04:“葬:一輛圓軒。載紡蓋。[糸+上午下又](御)兩馬[上业下首]”。
(三)或有寫如[馬+上午下又],如曾侯乙簡67:“所[馬+上午下又](御)坪夜君之畋車”, 70:“所[馬+上午下又](御)[左上合左下廾右阝]尹之畋車” ,此偽楚簡書手有取用者。
(四)或有寫如[馬+攴],如曾侯乙簡48:“宮廄尹[馬+攴](御)安車”, 51:“[馬+攴](御)車”, 63:“哀還[馬+攴]令尹一乘荊車” 。
(五)或有寫如[馬+上五下又],如曾侯乙簡4:“宮廄令[上利下戈]女(御)乘車”,7:“左差令[弓+口]所[馬+上五下又](御)乘車”, 13:“黃[辵+毛]王所[馬+上五下又](御)正車” , 42:“斬[毛+糸]吉[馬+上五下又](御)[左上立左下南右阝]君一乘廣”。

○而偽楚簡書手另有造假古楚字[辵+午]來充當[御]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姑成家父》4:“欲以長建主君而[耳+午](御)難”。

○或偽造古楚字[馬+卸]充當[御]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42:“由邦[馬+卸](御)之”。

395、[圉]: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以[語]充當[圉]字用,如郭店偽簡《五行》34:“不畏彊語(圉)”。

396、[居]: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以[佢]充當[居]字用,如郭店偽簡《唐虞之道》16:“舜佢(居)於草茅之中而憂”。

397、[舉]:古楚文寫如[與](也是[輿)的古楚文,如望山簡二1:“車與(輿)器之典,偽簡書手有取用者),如葛陵簡乙一15:“司命、司[衣+骨]各一臚,與(舉)禱厭之”。或寫如[上與下止]者,如望山簡一125:“[上與下止](舉)禱北宗一環”,包山簡210:“[上與下止](舉)禱宮”。或寫如[辵+與],如望山簡一10:“為悼固[辵+與](舉)禱柬大王”,116:“[辵+與](舉)禱北子肥豢,酒食,速瘥,賽之”。或有寫如[犬+與],如包山簡202:“[犬+與](舉)禱於宮地主一羖”,“ [犬+與](舉)禱東陵連敖肥豵、酒食”。而偽簡書手有取用者。而也有另以[与]造[上与下止]充當[舉]字用,如郭店偽簡《性自命出》38:“不過十[上与下止](舉)”,60:“言及則明[上与下止](舉)之而毋偽”。

○偽楚簡書手或把[与]再組合成[上与下廾]假充古楚字[與][歟][於]之用而外,還假充[舉]用者,如郭店偽簡《唐虞之道》22:“古者堯之[上与下廾](舉)舜也”; 郭店偽簡《性自命出》16:“有為[上与下廾](舉)之也”。

398、[矩]: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以[巨]充當[蘧]字用之外,還假充[矩]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天子建州》甲6:“天子坐以巨(矩)”。

399、[據]: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造[虖之乎代以上业下八]充當[據]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競公瘧》1:“外有梁丘[虖之乎代以上业下八](據)營枉”。

○或造假古楚字[上业中八下土]充當[據]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競公瘧》9:“會讉與梁丘[虖之乎代以上业下八](據)”。

400、[蘧]: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以[巨]充當[矩]字用之外,還假充[蘧]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弟子問》19:“巨(蘧)伯玉侍乎”。

401、[去]:古楚文有寫如[去+攵]當[去]字,如楚帛書丙篇:“除[去+攵](去)不義”。而偽楚簡書手未用,卻另以[迲]充當[寄]字用之外,還假充[去]字用,如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20:“幣帛之不可迲(去)也”; 上博二偽簡《容成氏》19:“迲(去)苛而行簡”, 33:“迲(去)苛慝” , 41:“迲(去)之蒼梧之野”; 上博五偽簡《君子為禮》3:“欲迲(去)之而不可”; 上博五偽簡《弟子問》13:“不曲防以迲(去)人”; 上博五偽簡《三德》20:“贈迲(去)以謀”。

○或偽造假古楚字[上去下止]假充[去]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43:“其[上去下止](去)之不速”。

○或偽造假古楚字[去+欠]假充[去]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渙》55:“[去+欠](去)易出”。

402、[旅]:古楚文字未見,而偽楚簡書手,則以[魯]的古楚字[辵+旅]字假充[旅]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旅》53:“[辵+旅](旅)瑣瑣”,“ [辵+旅](旅)既次”;上博四偽簡《相邦之道》3:“以備軍[辵+旅](旅)”,。

403、[慮]:古楚文字有一寫如[膚]字,其義其實尚未全部解出,有直接認係當成皮膚的[膚]用,其他的字義則或認為可能是[腹]啊,也可能是[纑]啊,[盧]啊,或確可認定也當[鑪][爐]字用,如信陽簡2—14:“二膚(爐),2—27:“一膚(鑪/爐)盒”。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膚]充當[附]用之外,還充當[慮]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柬大王泊旱》3:“吾所得誠於膚(慮)中者”。

○或造偽古楚字[虖刪乎改上且下心]充當[慮]字用,如郭店偽簡《老子》甲1:“絕偽弃[虖刪乎改上且下心](慮)”。

404、[度]:古楚文字有一寫如[厇]者,是古楚字的[毫]字,如望山簡一113:“月饋東厇(亳)公”,包山簡171:“東厇(亳)人舒豫”,190:“東厇(亳)人登環”。而偽古楚字書手反而取來假充[宅][託][擇][鹺]字用之外,還拿來充當[度]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彭祖》1:“乃不失厇(度)”; 上博五偽簡《競建內之》10:“無期厇(度)”; 上博五偽簡《三德》7:“壴樂無限厇(度)”,8:“宮室過厇(度)”,11:“毋厇(度)山”,12:“各慎其厇(度)”; 上博六偽簡《天子建州》甲7:“與卿大夫同止厇(度),8:“不可以不聞止厇(度)”;。

405、[恕]: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虖之乎改壬]字充當[吾][伍][梧]用之外,被偽楚簡書手拿來充當[恕]字用,如上博二偽簡《民之父母》11:“內[虖之乎改壬](恕)皆悲”。

406、[莒]: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上竹下膚]字充當[莒]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25:“[上竹下膚](莒)州始可處也”。

407、[虛]: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上卄下膚]字充當[虛]字用,如上博五偽簡《三德》6:“是謂邦[上卄下膚](虛)”。

408、[序]: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舍]字充當[序]字用,如郭店偽簡《性自命出》18:“其先後之舍(序)則義道也”。

409、[洿]:古楚文字未見,偽楚簡書手,則造假古楚字[阝+夸]字假充[洿]字用,如上博五偽簡《三德》10:“毋斷[阝+夸](洿)”。

410、[吾]: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虖之乎改壬]字充當[恕][伍][梧]用之外,被偽楚簡書手拿來充當[吾]字用,如郭店偽簡《老子》乙7:“[虖之乎改壬](吾)所以有大患者,為[虖之乎改壬](吾)有身,及[虖之乎改壬](吾)無身”; 郭店偽簡《緇衣》44:“[虖之乎改壬](吾)弗信之矣”;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6:“[虖之乎改壬](吾)敬之……[虖之乎改壬](吾)悅之”; 上博二偽簡《容成氏》50:“[虖之乎改壬](吾)慮天威之”; 上博四偽簡《采風曲目》2:“毋過[虖之乎改壬](吾)門”; 上博五偽簡《君子為禮》11:“仲尼與[虖之乎改壬](吾)子產孰賢”

○或以古楚字寫如[居]而係[倨]字,如信陽簡2—27:“二居(倨)橾”,望山簡二45:“一房几,二居(倨)橾,一[上有下皿]”,而偽楚簡書手拿此一[居]字假充古楚字[吾]字用,如郭店偽簡《老子》甲24:“居(吾)以須復也”。

411、[梧]: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虖之乎改壬]字充當[吾][伍][恕]用之外,,被偽楚簡書手拿來充當[梧]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41:“去之蒼[虖之乎改壬](梧)”。

412、[伍]:古楚文有一寫如[敔]而乃[圄]的字,被偽楚簡書手拿來充當[伍]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26:“五人以敔(伍)”。

○或以[俉]充當偽古楚字[伍]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24:“車閒容俉(伍),俉(伍)閒容兵”。

413、[惡]:古楚文未見,偽古楚字造者以[亞]充當[惡]字用,如郭店偽簡《緇衣》44:“而亞(惡)亞(惡)不著也”; 郭店偽簡《老子》甲15:“亞(惡)也”,乙4:“美與亞(惡)”;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8:“小宛其言不亞(惡)”;上博二偽簡《昔者君老》3:“興美廢亞(惡)”;上博五偽簡《君子為禮》9:“人所亞(惡)也”。

○或假造假古楚字[上亞下口]假充[惡]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睽》32:“見[上亞下口](惡)人”。

414、[圖]: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造[上者下心]除假充[著][諸]字用之外,還假充[圖]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2:“君其[上者下心](圖)之”; 上博五偽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諌》6:“公弗[上者下心](圖)”;上博五偽簡《姑成家父》7:“吾子[上者下心](圖)之”, “遠慮[上者下心](圖)後”;上博六偽簡《用曰》6:“各有其異[上者下心](圖)”。

○或假造[固內古改者]假充[圖]字用,如上博三偽簡《魯邦大旱》1:“子不為我[固內古改者](圖)之”。

415、[屠]:古楚文有一寫如[米+者]而乃是古楚字[煮]字,也是[屠]字,如包山簡266:“一[米+者](屠)[木+屈]”。而偽楚簡書手則另以[月+者]充當[屠]字用,如郭店偽簡《窮達以時》5:“行年七十而[月+者](屠)牛於朝歌”。

○或以[俉]充當偽古楚字[伍]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24:“車閒容俉(伍),俉(伍)閒容兵”。

416、[乎]:古楚文是寫如[上虎下口],如信陽簡1—015:“於久利[上虎下口]乎”(按,[上虎下口]此寫法也是[呼][虐]字的古楚文),偽簡書手有取用者。但也有偽楚簡書手以古楚文字寫如[於]而有“遏”及“止”義的[於]字,拿來充當[猗]字用之外,還充當[乎]字用,如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12:“不亦知恆[上虎下口](乎)”;上博二偽簡《容成氏》7:“於是於(乎)坐板正位”, 27:“於是於(乎)敍州始可處也”, 32:“於是於(乎)治爵而行祿”。

○古楚字有寫如[虎]而實為[琥][月+虎]字的[虎]字,被偽楚簡書手拿來充當[乎]字用,如上博二偽簡《民之父母》2:“民之父母虎(乎)”, 5:“三無虎(乎)”。

○或造假古楚字[虖的乎改示]字充當[虐]之外,還充當[乎]字用,如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12:“不亦能改[虖的乎改示](乎)”;上博五偽簡《季康子問於孔子》11:“是左[虖的乎改示](乎)”。

○或以[虖]字充當[乎]字用,如郭店偽簡《唐虞之道》17:“求虖(乎)大人之興”, 21:“而化虖(乎)道”, 63:“其生也無為虖(乎)其型”; 郭店偽簡《語叢一》58:“有性有生虖(乎)”;上博二偽簡《容成氏》6,7,25皆有:“於是虖(乎)”;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20:“則由其本虖(乎)”。

○或造偽古楚字[虖之乎改壬]充當[吾][梧][恕]用之外,還給[乎]字用,如郭店偽簡《成之聞之》4,5:“故亡[虖之乎改壬](乎)其辭”; 上博二偽簡《魯邦大旱》 4:“何必寺[虖之乎改壬](乎)名[虖之乎改壬](乎)”。

417、[牾]: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拿[許]來充當[牾]字用,如上博三偽簡《恆先》12:“無許(牾)極”。

418、[牾]:古楚文未見,偽楚簡書手拿[許]來充當[牾]字用,如上博三偽簡《恆先》12:“無許(牾)極”。

419、[膚]:古楚文字有一寫如[膚]字,其義其實尚未全部解出,有直接認係當成皮膚的[膚]用,其他的字義則或認為可能是[腹]啊,也可能是[纑]啊,[盧]啊,或確可認定也當[鑪][爐]字用。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肤]充當[逋]用之外,還充當[膚]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 ‧睽》33:“陞宗噬肤(膚)”,38:“臀無肤(膚)”;上博三偽簡《周易 ‧姤》40:“臀無肤(膚)”。

420、[敷]: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或造[土+尃]字充當[薄]用之外,還拿來充當[敷]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競公瘧》4:“[土+尃](敷)情而不隱”。

421、[逋]: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肤]字充當[膚]之外,還充當[逋]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訟》4:“歸肤(逋)”。

422、[附]:古楚文字有一寫如[膚]字,其義其實尚未全部解出,有直接認係當成皮膚的[膚]用,其他的字義則或認為可能是[腹]啊,也可能是[纑]啊,[盧]啊,或確可認定也當[鑪][爐]字用,如信陽簡2—14:“二膚(爐),2—27:“一膚(鑪/爐)盒”。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膚]充當[慮]用之外,還充當[附]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從政》乙2:“不膚(附)法累惡”。

○或偽造假古楚字[上左糸上右父下木]充當[附]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孔子見季桓子》3:“上不親仁而[上左糸上右父下木](附)富”。

423、[桴]:古楚文字未見,而古楚字寫如[尃]而實乃古楚文[博]字者,偽古楚字的書手以[尃]字充當[溥][薄][捕][富][輔][傅][迫]用之外,還充當[桴]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21:“製表鼙尃(桴)”。


424、[撫]: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虖之乎改上亠下舛]字充當[撫]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弟子問》20:“子[虖之乎改上亠下舛](撫)乎軾”。

425、[斧]: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金+父]字充當[斧]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申公臣靈公》8:“不以辱[金+父](斧)鑕”。

426、[輔]:古楚文字是寫如[木+甫],如信陽簡1—04:“毋它[木+甫](輔)”,偽楚簡書手有取用者。但也有自造偽古楚字[父+貝]字充當[輔]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咸》27:“咸[父+貝](輔)頰舌”; 上博三偽簡《周易‧艮》49:“艮其[父+貝](輔)”。

○或偽造假古楚字[木+父]充當[輔]字用者,如郭店偽簡《性自命出》47:“弗[木+父](輔)不足”。

○或偽以古楚文字寫成[尃]而乃古楚文[博]字者,充當[薄][捕][桴][富][迫][溥]用之外,還充當[輔]的假古楚字用,如郭店偽簡《老子》甲12:“是故聖人能尃(輔)萬物之自然”。

427、[黼]: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糸+父]字充當[黼]字用,如上博五偽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7:“有司祭服毋[糸+父](黼)”。

428、[富]:古楚文字未見,而古楚字寫如[尃]而實乃古楚文[博]字者,偽古楚字的書手以[尃]字充當[溥][薄][捕][桴][輔][傅][迫]用之外,還充當[富]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孔子見季桓子》3:“上不親仁而附尃(富)”。


429、[傅]: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人+父]字充當[傅]字用,如上博五偽簡《競建內之》4:“高宗命[人+父](傅)說量之以祭”。

430、[蒲]:古楚文字未見,但有一古楚字寫如[芙]者,義不明。而偽古楚字書拿來充當[蒲]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15:“帽芙(蒲)”;上博六偽簡《慎子曰恭儉》5:“首戴茅芙(蒲)”。

431、[怒]: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上女下心]字充當[怒]字用,如郭店偽簡《語叢一》45:“皆有喜有[上女下心](怒)”;郭店偽簡《語叢二》25,26:“[上女下心](怒)生於惡,勝生於[上女下心](怒)”; 上博五偽簡《競建內之》6:“二三子不責[上女下心](怒)寡人”; 上博六偽簡《天子建州》甲6:“一喜一[上女下心](怒)”。

○或偽造古楚字[上卄下女]充當[怒]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從政》乙3:“[上卄下女](怒)則勝”;上博六偽簡《平王問鄭壽》1:“懼鬼神以為[上卄下女](怒)”。

○或造偽古楚字[上卄中女下心]假充當[怒]字用,如郭店偽簡《性自命出》2:“憙[上卄中女下心](怒)哀悲之氣”, 64:“[上卄中女下心](怒)欲盈而毋暴”;郭店偽簡《老子》甲34:“未知牝牡之合朘[上卄中女下心](怒)”

432、[恕]: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拿造[言+女]充當[恕]字用,如郭店偽簡《性自命出》38:“[言+女](恕),義之方也”。


433、[諸]:古楚文字寫如[者]的是[諸]字,如楚帛書丙篇:“可以聚眾,拿者(諸)侯”,偽楚簡書手也有取用者。有寫如[虖刪乎改上且下又]者,是古楚字[且][俎][夙]。而偽古楚字書手拿來充當假古楚字[諸]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柬大王泊旱》19:“君聖人[虖刪乎改上且下又](諸)梁長子”。

○也有造偽古楚字[上者下心],除充當[圖][著]用之外,還假充[諸]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用曰》18:“播[上者下心](諸)俗眾”。

434、[煮]:古楚文字寫如[米+者](也是古楚字的[屠)字),如信陽簡2—24:“集[米+者](煮)之器”,2—29:“[米+者](煮)之器”。而偽古楚字書手則拿了[偖]充當[者]字用之外,還假充[煮]字用,如上博五偽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6:“易牙人之與偖(煮)而食人”。


435、[詛]:古楚文字寫如[示+虖刪乎改且],如包山簡211:“使攻解於盟[示+虖刪乎改且](詛),且敘於宮室”,241:“使攻解於[示+虖刪乎改且](詛)與兵死”,九店簡45—34:“利以說盟[示+虖刪乎改且](詛)”,偽楚簡書手有取用者。也寫如[示+虖刪乎加上且下又],如葛陵簡甲三227:“於盟[示+虖刪乎加上且下又](詛)”,231:“於盟示+虖刪乎加上且下又](詛)”。但也有拿[祖]充當[詛]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競公瘧》10:“夫婦皆祖(詛)”。

436、[組]:古楚文字有[組]字,而偽古楚字書手以古楚字寫如[糸+上且下又]的[助]字,如葛陵簡甲三253:“[糸+上且下又](助)喪者”。或有寫如[糸+虖刪乎改上且下又],如仰天湖簡21:“紅[糸+虖刪乎改上且下又](組)”,22:“一[糸+虖刪乎改上且下又](組)帶”。且古楚文寫如[且]的也當[組]字用者,如望山簡二10:”且(組)之縢八”。而偽楚簡書手拿[糸+上且下又]充當[組]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弟子問》15:“其[糸+上且下又](助)喪者”。

○按,古楚字有[上石下火]的寫法,是[庶]及[炙]字的古楚字,而造偽古楚字者,以其左側加上糸部首,成[糸+上石下火]充當[組]字用者,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51上:“[糸+上石下火](組)甲利兵”。

○也有假造偽古楚字[糸+上石中火下土]充當[組]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18:“[糸+上石下火](組)甲利兵”。

437、[俎]:古楚文字寫如[且]者,是[組]字。而[俎]字則寫如[虖刪乎改上且下又](亦是[且)[瘥]及[俎]字用,如包山簡244:“[虖刪乎改上且下又](俎)豆保逾之”或[上左且上右攵下示],如望山簡二45:“四皇俎([上左且上右攵下示]),四皇豆”。或寫如[上左且上右攵下示],如包山簡266:“五皇[上左且上右攵下示](俎),四盒梪,四皇梪”。而偽古楚字書拿[且]充當[俎]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天子建州》甲10:“尊且(俎)不制事”。

438、[阻]:古楚文字寫如[上卄下虖刪乎改上且下又]者,是[菹][苴]字。而偽古楚字書拿該[上卄下虖刪乎改上且下又]充當[阻]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56:“曰固,曰[上卄下虖刪乎改上且下又](阻)”。

○或假以古楚字寫如[歹+上乍下木]的[沮](如九店簡56—50:“三增三[歹+上乍下木](沮)不相志”)的部件[上乍下木]加水部首而成[水+上乍下木]假充[阻]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25:“絕九河之[水+上乍下木](阻)”。

439、[鉏]: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造[木+虖刪乎改且]充當[鉏]字用,如上博六偽簡《慎子曰恭儉》5:“撰蓧執[木+虖刪乎改且](鉏)”。

440、[除]:古楚文字寫如[敍][左上余左下口右攵]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造[木+虖刪乎改且]充當[鉏]字用,如上博六偽簡《慎子曰恭儉》5:“撰蓧執[木+虖刪乎改且](鉏)”。

441、[著]: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造[上者下心]充當[圖][諸]字用之外,還假充[著]字用,如郭店偽簡《成之聞之》2:“信不[上者下心](著)則言不樂”, 31:“[上者下心](著)為父子之親”。

○或偽造假古楚字[見+厇]假充[著]字用,如上博一偽簡《緇衣》23:“而惡惡不[見+厇](著)也”。

442、[溥]:古楚文字未見,而古楚字寫如[尃]而實乃古楚文[博]字,偽古楚字的書手以[尃]字充當[薄][捕][桴][富][輔][傅][迫]用之外,還充當[溥]字用,如郭店偽簡《成之聞之》27:“及其尃(溥)長而厚大也”; 郭店偽簡《語叢一》28:“其知尃(溥)”; 郭店偽簡《忠信之道》8:“故聯親尃(溥)也”; 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3:“其納物也尃(溥)”。

443、[薄]:古楚文字未見,而古楚字寫如[尃]而實乃古楚文[博]字者,偽古楚字的書手以[尃]字充當[溥][捕][桴][富][輔][傅][迫]用之外,還充當[薄]字用,如郭店偽簡《語叢一》82:“尃(薄)於仁”。

○或有偽以[土+尃]假古楚字充當[敷]之外,還充當[薄]者,如上博四偽簡《昭王毀室》4:“井僕之父母之骨私自[土+尃](薄)”。


444、[壚]:古楚文字有一寫如[膚]字,其義其實尚未全部解出,有直接認係當成皮膚的[膚]用,其他的字義則或認為可能是[腹]啊,也可能是[纑]啊,[盧]啊,或確可認定也當[鑪][爐]字用,如信陽簡2—14:“二膚(爐),2—27:“一膚(鑪/爐)盒”。而偽古楚字書手或以[土+膚]充當[壚]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1:“[土+膚](壚)畢氏”。

445、[路]:古楚文字寫如[辵+各],如曾侯乙簡195:“魯陽公之[辵+各](路)車三乘”,葛陵簡甲三79:“一乘朱[辵+各](路),麗犧馬”,甲三237:“舉禱一乘大[辵+各](路),乙二10:“乘雀[辵+各](路),包山簡121:“弃之於大[辵+各](路)”,而偽楚簡書手有取用者。但也有偽造古楚字[辵+夊]充當[賂]字用之外,還假充[路]字用,如郭店偽簡《性自命出》60:“凡於[辵+夊](路)毋畏”。

446、[鷺]: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的書手以[駱]充當[鷺]字用,如上博四偽簡《采風曲目》4:“駱(鷺)羽之白也”。

447、[露]: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的書手造[上雨下各]充當[露]字用,如郭店偽簡《老子》甲19:“以逾甘[上雨下各](露)”; 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21:“湛[上雨下各](露)之[貝+益]也”。

448、[捕]:古楚文字寫如[搏],如包山簡133:“命為僕搏(捕)之”。或另有寫如[尃+攵]乃古楚字的[捕],如包山簡135反:“客[尃+攵](捕)得冒”,142:“小人將[尃+攵](捕)之”,144:“州人將[尃+攵](捕)小人”。而古楚字有寫如[尃],而實乃古楚文[博]字者,偽古楚字的書手以[尃]字充當[溥][薄][桴][富][輔][傅][迫]用之外,還充當[捕]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姑成家父》9:“苦成家父尃(捕)長魚矯”。

449、[布]:古楚文字有此[布]字,而偽古楚字書手以之改為後世所謂的古文(?)的[上止中曰下少]充當[步]字用,如上博五偽簡《融師有成氏》5:“[上止中曰下少](布)則可柔”。

450、[趄]:古楚文字未見,而古楚文有一寫如[疋]的字,可以是不少古楚文的字之用,如[疏][胥][敍]的古楚文字。偽古楚字書手拿[疋]來,除了取用當[疏][胥]字用之外,還又當成假古楚文字的[睢]之用,也假充[趄]之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夬》38:“其行趑疋(趄)”。

451、[疏]:古楚文字寫如[王+疋],如葛陵簡乙三44:“於坐山一[王+疋](疏)璜”。也或寫如[亻+疋],如仰天湖簡10:“[亻+疋](疏)羅之帶,[亻+疋](疏)羅績之[糸+秋]”。而偽古楚字書手不用,反而自造偽古楚字[糸+疋]假充楚文字的[疏]之用,如郭店偽簡《六德》27:“[糸+疋](疏)斬布絰杖……[糸+疋](疏)衰齊牡麻絰”。

○或造假古楚字[心+疋]假充[疏]字用,如上博五偽簡《三德》4:“[心+疋](疏)達之次”。

○或造假古楚字[上四下疋]假充[疏]字用,如上博五偽簡《三德》22:“……之[上四下疋](疏)未可以遂”。


452、[蔬]: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上卄下素]字充當[蔬]字用,如上博四偽簡《采風曲目》1:“野有[上卄下素](蔬)”。

453、[徒]: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走+上]字充當[徒]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用曰》10:“勞人亡[走+上](徒)”。

454、[塗]: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上余下土]字充當[塗]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睽》33:“見豖負[上余下土](塗)”。

455、[姑]:古楚文字有寫如[古]字,乃[故]字。而偽古楚字書手有取用者,也有拿[古]字充當[苦][固][胡]字用之外,還充當[姑]字用,如上博五偽簡《三德》10:“毋煩古(姑)嫂”; 上博六偽簡《競公虐》10:“自古(姑)尤以西”。

456、[酤]: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造偽古楚字[上禾下古]充當[酤]字用,如上博五偽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3:“如[上禾下古](酤)”。

457、[蠱]: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蛊]充當[蠱]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蠱》18:“蛊(蠱);元亨”, “幹父之蛊(蠱)”, “幹母之蛊(蠱)”。

458、[孤]: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沽]假充[湖][胡][涸][怙]字用之外,還充當[孤]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弟子問》16:“寡聞則沽(孤)”。

459、[瞽]: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造偽古楚字[上宀下瓜]充當[瞽]字用,如郭店偽簡《唐虞之道》9:“古者虞舜篤事[上宀下瓜](瞽)矒”; 24:“故其為[上宀下瓜](瞽)矒子也”。


460、[古]: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故]假充[古]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容成氏》49:“文王時故(古)時而教民時”。

461、[固]:古楚文字有寫如[古]字,乃[故]字。而偽古楚字書手有取用者,也有拿[古]字充當[苦][姑][胡]字用之外,還充當[固]字用,如郭店偽簡《尊德義》17:“因恆則古(固)”;郭店偽簡《語叢三》64:“毋古(固)”;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16:“民姓古(固)然”。

○或以古楚字寫如[叵的口改古]而實乃[簠][鬴][釜]字者,拿來假充[浦]之用而外,還假充[固]字用,如上博二偽簡《從政》甲5:“[叵的口改古](固)三誓”; 上博五偽簡《季康子問於孔子》22:“苟能[叵的口改古](固)守滅速毋恆”。

○或偽造假古楚字[上固下心]假充[固]字用,如上博六偽簡《平王問鄭壽》2:“王[上固下心](固)由之”。

462、[涸]: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沽]假充[湖][胡][孤][怙]字用之外,還充當[涸]字用,如上博二偽簡《魯邦大旱》5:“水將沽(涸)”; 上博六偽簡《用曰》6:“其胡能不沽(涸)”。

463、[顧]: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造假古楚字[見+上直不出頭下分]假充[顧]字用,如郭店偽簡《緇衣》35:“故君子[見+上直不出頭下分](顧)言而行”; 上博五偽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4:“弗[見+上直不出頭下分](顧)前後” ; 上博五偽簡《弟子問》8:“死不[見+上直不出頭下分](顧)生”。

○或直以[上直不出頭下分]假充[顧]字用,如上博一偽簡《緇衣》12:“晉公之[上直不出頭下分](顧)命云”; 上博六偽簡《用曰》5:“視前[上直不出頭下分](顧)後”。

464、[湖]:古楚文字或作[上左卥上右古下皿],如包山簡186:“[上左卥上右古下皿](湖)陽令攝”,也或乃[胡]字,如葛陵簡甲二、甲三的一些例子。而偽古楚字書手則以[沽]假充[涸][胡][孤][怙]字用之外,還充當[湖]字用,如郭店偽簡《語叢四》10:“不見江沽(湖)之水”; 上博二偽簡《容成氏》26:“禹乃通三江五沽(湖)”。

465、[滸]:古楚文有寫如[虎]而實為[琥][月+虎]字,被偽簡書手拿來造[水+虎]以充當[滸]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昭王毀室》1:“昭王身為室於伊睢之[水+虎](滸)”。

466、[胡]:古楚文字有寫如[古]字,乃[故]字,而偽古楚字書手有取用者。也有寫如[上左卥上右古下皿]的字,或認為乃[胡]字者。而偽古楚字書手或拿[古]字充當[苦][姑][固]字用之外,還充當[胡]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昭王毀室》5:“古(胡)須既落焉從事”;上博六偽簡《用曰》6:“其古(胡)能不涸”。

○或以[沽]假充[湖][涸][孤][怙]字用之外,還充當[胡]字用,如上博五偽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5:“公沽(胡)弗察人之性三”。

467、[怙]: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沽]假充[涸][胡][孤][湖]字用之外,還充當[怙]字用,如上博六偽簡《用曰》19:“而亦不可沽(怙)”。

468、[苦]:古楚文字有[姑]字當[辜]字用,如楚帛書丙篇:“曰姑(辜)”,“姑(辜)分長”。而偽古楚字書手拿[姑]假充[苦]字用,如上博五偽簡《姑成家父》1:“姑(苦)成家父事厲公”; 6:“謂姑(苦)成家父曰”; 9:“姑(苦)成家父捕長魚矯”; 10:“姑(苦)成家父立死”。

469、[浦]:古楚文字未見,而偽古楚字書手以古楚字寫如[叵的口改古]而實乃[簠][鬴][釜]字者,拿來假充[固]之用而外,還假充[浦]字用,如郭店偽簡《窮達以時》2:“陶拍於河[叵的口改古](浦)”。

470、[暮]:古楚文字有寫如[莫]字,是[貘],如曾侯乙簡36:“三貍莫(貘)攝”,望山簡36:“貍莫(貘)之冡,紫韋之……”。有時也似乎應作[暮],但有一古楚字[上莫下夕]即只[暮]義,如葛陵簡甲三零9、甲三23,57:“小臣成[上莫下夕](暮)生早孤”,包山簡58:“執事人早[上莫下夕](暮)求适”,63:“執事人早而[上莫下夕](暮)求朔”。偽楚簡書手,則把[莫]字假充[模]字而外,還假充[暮]字用,如上博三偽簡《周易‧夬》38:“莫(暮)夜有戎”。

471、[墓]:古楚文字未見,偽楚簡書手,則造假古楚字[上莫下死]字假充[墓]字用,如上博四偽簡《昭王毀室》5:“吾不知其[上人下小][上莫下死](墓)”。

472、[如]:古楚文字未見,偽楚簡書手,則以[奴]字假充[如]字用,如郭店偽簡《老子》甲8--9:“豫乎奴(如)冬涉川,……奴(如)畏四鄰,……奴(如)客,……奴(如)釋,……奴(如)樸,……奴(如)濁”;上博四偽簡《采風曲目》1:“子奴(如)思我”;上博四偽簡《逸詩‧多薪》1:“莫奴(如)雚葦”,2:“莫奴(如)松杍”。

---------------------偽楚古文字舉隅(六)(終)(劉有恒,2025.10.27)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