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當代!當代是什麼?
本週的心得會從觀「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的心得與反思出發,進到受展覽啟發的作品介紹。先說結論,我很喜歡這檔展覽,但同時也讓我對於藝術的定義有了重新的思考。
讓我們先從輕鬆的觀看展心得來聊聊吧(騙觀眾來讀文章?!)。整個展區分成一二樓,主要的大型展覽放在導覽路線的最後面,很精彩,但有點巨物恐懼症。然後他比多啦A夢在猜拳上強一點,但還是贏不了我。
另一件讓我沒辦法專心看展而一直想到其他東西的,是一座鋼纜折成的山。沒辦法,他實在太像進擊的巨人了。有種100年後挖到艾連·葉卡骨骼化石,然後拿來展覽的感覺。
講完作為一般觀眾走馬看花的心得後,來談談作為一個觀展數十的學生的心得吧。首先在我的觀展筆記中,最最最想提出的問題便是:這些藝術家是怎麼養活自己的?但這個問題,當我走出展場看到宣傳海報時,便解開了一大半的謎題,海報上面羅列了滿滿的贊助單位。
第二,我想談談「作者已死」的觀點。在觀展的時候,我對於導覽員的角色有很大的疑問。一來:為何作者明明還存在於世界上,卻需要經由第二個外人來論述作品呢?其次,若是作者希望觀者透過作品本身感受創作,那為何還需要導覽員呢?(不只針對這檔展覽)。這令我很好奇,一件作品的解讀,究竟是「作者」、「作品」、「二手訊息」哪一個角色說的話最重要呢?
第三,想談談藝術的含義是什麼。起初看到那幾個燈管上上下下移動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哈!霓虹燈,馬路上一堆」。於是我開始思考,這些展覽到底有什麼意義?而就算他背後想說些什麼,但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而......意義真的有意義嗎?另外我又思考到,究竟是藝術家讓作品有意義,還是作品讓藝術家的存在有意義呢?換言之,是藝術家先出名,然後其創作便有了價值,還是作品還出名,藝術家才有了價值呢?關於這點,只能說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屬於量子糾纏說不清的階段。
第四,關於藝術與情境。前陣子在網路上滑到有人去藝術館觀展,把一些展館的招牌誤認為藝術品在觀看。這就讓我很好奇,究竟是情境造就藝術品(藝術館裡面的東西就是藝術品),還是藝術品造就情境(藝術品在哪裡都是藝術品)。而在這次觀展的歷程中,說實話,我沒有答案。但,你不覺得藝術館裡面即便是廁所都很像什麼藝術創作嗎?
最後,想談談換個視角看藝術這件事情。偷偷說一下,在第一個展區(有一堆並聯排列的燈管會上上下下,忘記名字了)觀看的時候,我就很好奇,這些燈管只會上下移動,那如果從正上方/下方看的話,不就完全都不會有改變嗎?於是說幹就幹,我趁沒有人的時候跑進那個展間,躺在地上往上看,嗯......還真的呢,看來「三視圖」的訓練沒有白畫。然後很糗的是,旁邊顧展的阿姨就走過來在旁邊看我耍白痴。原以為他要趕我走,殊不知,我從他的口中聽到了更多關於這件作品的故事(好像什麼NPC觸發獨特的支線)。他跟我說道,其實這件作品當初合作時,有一位舞者便是在這件作品的正下方跳舞,而看到的景象就好比海洋洋流上面的浪花,起起落落,飄蕩不定。原來,這件作品的正確觀看方式其實反而是從下往上看?!
說完觀展心得,接著就進到本週的創作吧。
其實在觀展的同時,我就已經列了三件作品的創作靈感。然而礙於時間的關係,我只有空完成其中的兩件作品。其一是以「資訊過荷」為出發點,其二是數位崩壞的概念。
第一件作品希望探討數位時代下,到底什麼東西是有「意義」的。這件作品的靈感來源,是看到展覽工作室畫作的地方,以及隔壁用垃圾堆出來的展品。起初看到工作室畫作的第一眼,我就在我的筆記下寫上了「這什麼鬼?這也能當作品???」。而下一個展間(垃圾音樂)則讓我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東西能被稱作「有意義」,而什麼東西只是「垃圾」?垃圾也能有意義嗎?數位時代裡的垃圾是什麼?
對此,我的答案便是以下的作品:
「這什麼鬼?」你肯定會這樣想,但請先別急,若你願意,可以打開下面的連結,一窺這件作品背後的製作過程(程式碼)。
作品 The White:openprocessing.org/s...
然而,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很想知道在AI時代中,這些能夠「無限產出」的數位內容到底是有意義的作品還是垃圾(這裡指的是AI生出來的句子、「藝術作品」)。而有意義的東西如果沒被看見,那還有意義嗎?如同「4:33」秒一般,到底意義是源自於哪一個變相呢?
第二件作品有點是誤打誤撞做出來的,老實說,我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基於這樣的敘述,這件作品本應與我口中的「數位垃圾」一樣,只是無限生成選項裡面的一個可能性。然而,經過我與我的好老師ChatGPT的合作之下,誕生了一件出乎我意料的創作,我稱之為The Noise Flux(有點可怕老實說,膽小勿入),下面放了其中一幀供參考,完整作品請點下方連結體驗。
作品 The Noise Flux:openprocessing.org/s...
總結來說,這週的兩件作品受到「當代」這兩個字很深的影響,以及本次觀看的展覽的啟發。說實在,我也不是很確定這樣前衛的東西能不能稱為「作品」,或許是一種實驗影像吧。畢竟區塊鏈上的這種創作本身已不算非常大眾化的東西了,更別說這種古靈精怪的創作嘗試了。
但我個人還蠻喜歡這禮拜的創作就是了!希望大家看得開心(?)能夠帶走一些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