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Day 6:金門地方創生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
·
·
今年秋天,我發心決定讓「戰地唱和平」成為行動。《遠近的和聲》以金門為起點,用四種語言——國語、閩南語、客語、粵語——編織出象徵「大同理想」的中華民國國歌。

第六天
分享一件不被主流標準斷定好壞,而你覺得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我最近在構思一項計畫,打算拿來做地方創生補助的申請。在構思的過程中,也擔心著事情會不成,這讓我想到論語裡的一段話: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這句話近來在我心裡迴盪良久。

走過創作與現實的曲折,我才明白——
「正名」不只是古人論治國的話,
而是每個創作者必經的課。

對我而言,《遠近的和聲》就是一次正名。
它讓我從過往那些模糊的關係與角色裡,
找回一個清晰的自我定位:

不只是書法藝術家,不只是音樂人,
而是一個想用音樂與文字修補裂縫、
讓遠與近、古與今,都能重新共鳴的人。


今年秋天,我發心決定讓「戰地唱和平」成為行動。
《遠近的和聲》以金門為起點,
用四種語言——國語、閩南語、客語、粵語——
編織出象徵「大同理想」的中華民國國歌。

這首歌不是宣言,而是一場邀請。
當我們在戰地唱和平,
這首歌的迴響將不只在金門,
也在每個渴望理解彼此的心中。

我與補助企劃顧問研究過地方創生補助,
準備籌備幾場「和平快閃行動」。
屆時,影片、影像、書法、音樂將同步展開,
讓這份理念不只是旋律,
而是一場可被看見的文化實踐。

P.S. 雖然此事尚未完成,但是當我想到它,整個人就熱血沸騰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