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法刪除Google評論、PTT爆卦、Dcard負評與網暴文章

USDT區塊鏈工程師
·
·
IPFS
·

如何刪除 Google 評論、PTT 爆卦、Dcard 負評與網暴文章:專業化應對流程與技術路徑

委托暗網駭客平臺接單服務請聯絡

Telegram:@HackPulse_Central

一、先決原則(法律與道德邊界)

  1. 不採取非法行為:任何未經授權的系統入侵、資料竄改、或付費購買地下服務皆屬犯罪風險。

  2. 優先保存證據:在做任何動作前,務必保全原始紀錄(完整網頁截圖、時間戳、URL、回應頁面 HTML、HTTP 標頭、伺服器 IP、可能的備援連結)。

  3. 評估內容性質:區分誹謗/不實訊息、隱私洩露(個資)、侵權(版權/肖像)、違約或純評論。不同性質走不同通路。

  4. 取得法律意見:若牽涉名譽、商業損失或系統性攻擊,盡快諮詢專精網路/媒體法的律師,準備民事或刑事程序(保全、假扣押、警察報案、搜索票等)。

二、證據保存(立即要做的事)

  1. 完整網頁截圖(含時間、URL、使用者名稱、回覆、留言等) — 建議同時用瀏覽器原始輸出(Save as → Webpage, complete)保存 HTML 與資源。

  2. 使用命令抓取頁面原始碼與 HTTP 回應標頭(例如 curl -I、curl -L),保存伺服器回應記錄。

  3. 使用網頁快照服務備份(例如 Internet Archive / Wayback)或自行將頁面存入安全備份存放(不公開)。

  4. 若為私訊或聊天室內容,保全截圖並保留裝置系統日誌、備份檔案(若可取得),並記錄時間線與相關人員。

  5. 若懷疑是有組織攻擊或資料外洩,蒐集登錄 IP、登入時間、特殊串流等技術記錄(需專業取證工程師協助以免破壞證據)。

三、依照內容類型採取的第一線平台操作(逐平台/逐情境)

以下為各類常見平台的「可行且合規」通報/移除路徑與注意要點。

1) Google 評論(Google Maps / Google Business / Google Search)

  • 若是 Google Maps / 商家評論:登入 Google 商家(Google Business Profile)→ 在評論旁點「⋯」→ 回報為不當評論 → 選擇適當原因(仇恨/假帳戶/垃圾廣告等)。

  • 若評論涉及誹謗或個資外洩,可使用 Google 的「法律移除請求」表單(例如侵犯隱私、仇恨言論、冒名、竊用身分)申請移除或要求 Google 提供發佈者資料(需法院命令或律師協助發出傳票)。

  • 對於出現在 Google 搜尋結果(第三方網站)的內容,使用 Google 的「移除過時內容」或「法律移除」工具;若為誹謗/個資外洩,律師可協助向 Google 提交法令依據的移除請求或申請緊急暫停顯示。

2) PTT(批踢踢)

  • PTT 為論壇型 BBS,通常以站規與板主處理為主:先向該板板主或管理員檢舉(利用 PTT 的站內檢舉功能或寄信至站方管理信箱)。提供證據(截圖、網址、時間)。

  • 若站方不處理或內容違法(誹謗、個資公開、侵害名譽),可由律師發函要求站方下架或保全資料,必要時向檢警提出報案或向法院聲請保全、限制移除或取得服務商資料。

  • PTT 的留言有時僅在站內,站方保有一定管理權限;但若牽涉匿名者需透過司法程序向電信/主機商申請取得 IP 與使用者資料。

3) Dcard

  • Dcard 提供「檢舉」與「舉報」機制(文章下方或客服通道),可先使用站內工具檢舉不實、歧視、個資公開、性騷擾等。上傳證據(截圖、時間戳)。

  • 若平台未移除且造成實質損害,可請律師發出停止侵害通知函或申請法院保全令,要求平台下架並交付發帖者資料(採司法途徑)。

4) 其他社群或媒體(Facebook、PTT-like、論壇、新聞網站)

  • 使用平台內的舉報/檢舉表單(選擇最符合的違規類型)。

  • 若為侵權(例如未經同意使用照片),可採用 DMCA 或平台相應的版權/隱私移除機制(送出版權聲明或隱私侵害舉報)。

  • 若資訊屬於誹謗或侵犯隱私,律師可立刻協助發函或申請保全(法院禁制令),並向平台與主機商要求下架與交付發帖者資料。

四、法律與司法路徑(常用、必要時採取)

  1. 律師函 / 停止侵害通知:由律師發出正式函件要求停止侵害並移除內容,常能促成平台或個人下架。

  2. 聲請法院假處分 / 緊急禁令:若內容造成即時重大損害(商譽、身體安全),可申請假處分要求平台或 ISP 立即下架或限制散布。

  3. 刑事告訴 / 報案:若屬誹謗、恐嚇、勒索、散布個資等刑事行為,向警方提出刑事告訴,警方得透過法院或傳票向平台/電信業者申請原始資料。

  4. 民事求償與名譽權訴訟:蒐證完備後,可提民事訴訟要求刪文並求償經濟損失與精神慰撫金。

  5. 資料保存令 / 交付發文者之識別資料(司法途徑):若平台拒絕回應,法院可核發保存或交付令,要求平台暫存資料並交付發帖者 IP、註冊資料等。

五、技術/公關雙軌策略(同時進行以達最佳效果)

  1. 短期(快速止血):平台檢舉、律師函、保全申請、通知廣告/交易平台(若牽涉詐騙貼文)。

  2. 中期(內容減損與名譽控管):發布高品質正面內容(新聞稿、官方聲明、媒體採訪、SEO 友善頁面),以可信來源與權威內容壓制負面搜尋結果。

  3. 長期(SEO 與聲譽重建):建立多個權威頁面(官方網站、領英、新聞稿、專業文章),優化關鍵字、結構化數據、反向連結策略,逐步將負面頁面降位。

  4. 監控與通報系統:部署全天候網路監控(Google Alerts、Brandwatch、Talkwalker、暗網監控服務)與快應對 SOP。

六、技術細節(合法可執行做法,供鑑識與平台溝通使用)

  1. 保全技術證據:使用 wget/curl 取得原始 HTML,保存 ETag、Last-Modified 與 HTTP headers,便於律師或法院鑑定。

  2. 網域 / 主機資料(WHOIS / DNS):查詢貼文所在主機的 WHOIS 與 DNS 紀錄,找出主機提供者或註冊資料,作為向主機商申請下架的依據。

  3. 備援快照:將頁面快照提交至 Internet Archive(或自行存檔),避免事後被刪除無法提出訴訟證據。

  4. DMCA / Copyright Takedown(若為版權問題):使用 DMCA 表單向主機或 CDN 提出移除要求(僅適用於版權侵害之情形)。

七、實務範例流程(操作順序範本,專業版)

  1. 立即截圖並下載目標頁面、HTML 與資源(保存原始檔)。

  2. 進行平台內舉報(記錄回報編號與回覆時程)。

  3. 向律師諮詢並發出正式律師函(若平台未回應則同時備妥司法保全申請)。

  4. 於平台同時發出公開聲明(若為企業或公眾人物),以控制輿論與降低擴散。

  5. 申請法院假處分或報案(視案件屬性),要求平台或 ISP 下架並交付發佈者資料。

  6. 同步展開 SEO 與內容補救(釋出替代內容與媒體合作),壓縮負面能見度。

  7. 完成法律程序後,檢視是否能向造成損失的個人或組織求償。

八、特殊情境與應對建議

  1. 匿名爆料或匿名帳號大量散播:重點在於取得平台或主機的原始記錄(需法院或警方介入)。

  2. 惡意散播且伴隨勒索:立即報警並保留證據,律師搭配警方共同處理。

  3. 涉及未成年或敏感隱私:優先透過平台保護機制與司法程序要求緊急下架並封鎖擴散。

  4. 跨國案件:跨域法律與平台差異大,需與國際律師配合(可請求國際司法協助或向平台總部提出合規申請)。

九、什麼時候應該尋求專業(鑑識、律師、PR、SEO)

  1. 有實質經濟損失或名譽重大毀損時(立即諮詢律師)。

  2. 平台拒絕移除且資訊涉及犯罪或嚴重侵權(啟動司法程序)。

  3. 需要技術取證(IP、伺服器記錄)或暗網監測時(委託資安/鑑識團隊)。

  4. 需長期聲譽修復(同時委託 PR 與 SEO 團隊)。

#網路下架 #網路聲譽管理 #Google評論下架 #PTT刪文 #Dcard下架 #網暴處理 #數位取證 #法律下架流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USDT區塊鏈工程師專精於去中心化技術與加密貨幣應用開發,並擅長解決分布式系統的複雜挑戰。提供專業的有償接單服務,包含 USDT 詐騙資金的追回與溯源服務。歡迎造訪我的網站 https://www.hackpulse.net 或通過 Telegram 聯繫我:@HackPulse_Centr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LINE一個帳號能在幾台裝置同時使用?安全細節與實用技巧

社交帳號與雲端資料手機電腦恢復服務

Scruff 使用者是否可能被定位追蹤真相與防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