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鴨后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閱後感:《城市與狗》

鴨后
·
·
生活就是這麼機車。
《城市與狗》封面

城市與狗 / 巴爾加斯・尤薩

《城市與狗》以祕魯的軍事中學「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為背景,以不同視角去敘述軍事文化、階級、政府及社會文化。當中時間跳躍點令人感到眼花撩亂,新段落以其他人角色敘事,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告知讀者敘事者是誰。是「奴隸」、「詩人」、「美洲豹」還是其他人,而這種敘事方式一開始會令人混亂,但是再深入閱讀,讀者會猜到「誰在說話」。

這個故事圍繞住在軍校的男生們,當中並不缺少「暴力」、「色情」、「友情」、「權力」、「勇氣」等元素。圍繞住「奴隸黎卡多」、「詩人阿貝多」、「美洲豹」之間都穿插了一個女生—德蕾莎。黎多卡暗戀了她,她並不知道;她與阿貝多短暫相戀,最後與「美洲豹」結為夫婦。而收養她的姨母也因為他們處於社會上不同地位對待他們的態度也不一樣。

而故事由「小團體」的學生偷考卷開始,「奴隸」看清整個偷考卷的過程,為了獲得可以見心上一面,犧牲他人,成為告密者。但是奴隸於一次演習當被人殺死,「詩人」作為「奴隸」唯一熟悉的人而發聲揭發這次他殺行為。而最後真相只有少部份人知,真相被校方因學校聲譽為由,以權力壓迫下與奴隸一同被下葬。

「奴隸」因想逃離父親的控制選擇進入軍校,「詩人」被處於上流社會的父親「送」進軍校,「美洲豹」以為進入軍校好比在黑暗的社會,最後所謂「烏托邦」就此被被幻滅。

很多新人在進入軍校時被學長們以暴力洗禮,「美洲豹」不怕所謂階級,學會反抗,他看清這只是個弱肉強食的地方。可惜「美洲豹」以這種方法對待其他人,建立「小團體」成為領袖,以自己方式對待新人「洗禮」,帶頭欺負「奴隸」。「奴隸」一直以來都是唯唯諾諾,懦弱的存在,令「小團體」加重對他欺凌的行為,最後死在學校裡。

「詩人」來自上流社會,他幫助不同的學生寫信,遊走不同階層中。他為「奴隸」寫了一封信給德蕾莎,為他寄信,而因這個契機,他愛上了德蕾莎。出於內心的愧疚,他與「奴隸」走得愈來愈近。也因為「奴隸」打開真心告訴他「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從前我沒有朋友,只有一些熟人。我是說從前在家裡,這裡連熟人也沒有。你是我唯一喜歡在一起的人。」「詩人」因此為他發聲,也是除左了「奴隸」雙親外,為「奴隸」爭取公道的人。可憎軍校高層,不願意在在任期間,學校存在任何污點,把「奴隸」死方亡真相「石沉大海」,學校發生過的不良活動也不曾上報,為的是保護自己階級職位。

「美洲豹」從小在貧困的環境下生活,見證住社會上最骯髒,最混亂的一面,從小被教導如何成為出色的小偷。當「美洲豹」知道軍校的文化,他把自己變得強壯才能在縮小的社會—軍校中生存,只有強者才可以活下。而因作為小偷時曾經被人出賣,他生平最討厭別人的背叛,但當他得知「詩人」把軍營中娛樂活動告知校方,他都寧願以強者身份站在其他同學面前,不被看低,也不願意揭發「詩人」是告密者,因為他證明這是「真男人」的表現。

軍校只是社會縮影,在軍校只有上位者有話語權,你只能接受當中的不公義,若果你想改變現象你只可以用實力在這個社會上游走。可惜這個社會也會用現實狠狠地掌摑你,正如「美洲豹」在軍校中可以作為領袖,但出來的社會你只會成為一個「老實人」,找一份腳踏實地的工作,因為他仍然活在底層社會中,也要問他人借貸作為結婚的洗費,而軍校像是曾經一場夢,除非成為軍人再一步一步上去,就如書中「坎伯亞」一樣,他都是一步一步就到這個位置,但是受不住良心的責備選擇聽從「詩人」去揭發軍校發生的事情。

當「奴隸」說這個軍校是如此不公平,阿貝多說「生活就是這麼機車」,「一點公理都沒有」。

「愛情是最糟糕的東西,它會讓人變得像白癡…有了愛情,事物的意義就會改變,它會讓人做出最瘋狂的事情來,還可能讓人在一分鐘內做出倒楣的事情來。」

若果「奴隸」不是因為德蕾莎而選擇告密,當「詩人」未曾遇過德蕾莎,那麼他們的距離不會愈來愈近,「詩人」不會對「奴隸」產生同情,而愛情是一樣會令人沉迷而迷失自我的人,令人失去判斷。

「「小團體」,偷考卷,偷衣服,偷襲高年級生,霸凌高年級生,你知道你是什麼東西嗎?一個罪犯。」坎伯亞說。
「這不是真的。我什麼都沒做,我會做是因為大家都在做。」美洲豹說。
「大家都有,那些沒去偷的人是因為他們有錢可以用買的,不過所有人都有份。」美洲豹說。
「坎伯亞也這樣跟我說過。我不知道我的人生和他們有什麼關聯,但我並不是唯一欺負「奴隸」的人啊,大家都有參與,「詩人」你也有份啊。在學校裡,大家都在惡整彼此,認輸的人就得自己倒楣。這並不是我的錯。如果說大家不敢對我怎麼樣是因為我比較厲害,這也不是我的錯。」

欺凌者永遠都找到藉口為自己辯解,無可否認,是因為欺凌這個習慣令欺凌者意識不到對被欺凌者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大家都進行相同行為時,更加意識不到這個「欺凌」行為錯誤的地方。美洲豹說得對的地方是,不是他合理化「欺凌」行為,不是只有他害死奴隸,而是大家害死了「奴隸」。冷眼旁觀的人也是有份參與,沒有人有異議而令這個欺凌行為持續落去。當「奴隸」死後,「美洲豹」成了第二個被欺凌的人。

「我們都遵奉規範,但要知道如何實踐它。在士兵,和所有人面前,甚至是那些君主主義者也一樣,我們都要依照環境的情況來行事,坎伯亞,不需什麼事都硬要配合那些規則,反而要讓那些規則順理成章地套用其上。」上尉說。

「坎伯亞,我也不想多說什麼,雖然有時候規定當作參考用,唯有按慣例走比較可靠,但是,人生畢竟是現實的。」上尉說。

「秩序與紀律構成公理,是理性集體生活中必須的規範,秩序與紀律規範由法規落實於現實生活中。」

每個地方都是社會縮影,每個人在自己位置上扮演合適的角色。他們會站在自己有利位置上看整件事,即使是違背良心的事。故事中,他們教導下屬規則是規定好,但是人是彈性,何時使用「規範」視乎事情才決定。當有學生死亡時,上位者只管著「家醜不得外傳」,選擇利用權威威脅他人不得把真實事情外露,真相永遠埋在土裡,證明下層的「死亡」不值一提。

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數之不盡,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立場說話,每一個人持著對自己有利的說話。但在這種不公義上,如何令自己仍然保持一些善良,才是我們思考的地方。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