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了電子書閱讀器的世界
大約是從去年就開始,就有一個要購買電子書閱讀器的想法在心底萌生,但遲遲沒有去試用,只有偶爾在社群平台看到別人分享,默默在心裡作筆記,直到今年,原本以為會有每週固定的火車通勤時間,所以才積極去找閱讀器的相關資訊,進而了解到有區分封閉式與開放式,黑白機還是彩色機,一步一步慢慢鎖定想要的尺寸與機型,再到實體店面試用把玩。
會想要購入閱讀器,主要是自己的閱讀量逐年遞減,以前還會跑圖書館借書,但現在越來越懶,閱讀來源只剩下一年買個四、五本書,看完就沒了,而且放書的空間有限,且保存不易(應該要找個時間整理整理,把一些舊書賣到二手書店,或是看看有沒有人要換書),電子書閱讀器恰好可以解決我的困擾,又可以挽救我的閱讀習慣。
購買東西要先釐清自己的需求,而我對閱讀器的一大需求是,可以使用hyread 平台在圖書館借書,所以一開始封閉式的機器如博客來、Kindle、Kobo及MooInk等封閉式機型就被我踢出選手名單了。雖然爬文都有提到,封閉式機器因為功能及平台單一,所以閱讀體驗會比較好,但取捨過後,還是希望購書不是我單一閱讀來源,想要善用圖書館資源,幫自己的荷包省點小錢。
開放式的閱讀器,常見的品牌有Hyread、文石及我這次購入的Pubu。底層使用android系統,可以透過google play 商店,安裝自己想要用的閱讀應用程式,所以即便不是購買Hyread 閱讀器,也能安裝Hyread app來使用圖書館的資源。
我第二個需求是希望能夠偶爾拿來寫寫字,雖然沒有手帳習慣,寫字也不是特別好看,但有時候透過書寫文字,可以帶給我一些平靜心靈的正向效果。但工作上使用電腦居多,所以平常的工作筆記或會議紀錄,還是會傾向使用電腦來完成。
寫字的部分我是到台中Nova 熊老闆的店面試用,書寫體感來說Hyread Gaze Pro Note C 7.8 與 Pubook2 7.8 這兩款寫起來都蠻不錯的,Go 7 color gen2 寫起來也不差,但是個人體感上覺得延遲感稍重一點。
尺寸的部分,因為去現場看了幾款6吋的閱讀器,雖然方便攜帶但感覺螢幕還是太小。7~7.8 吋對我來說是個攜帶方便與閱讀舒適兼容的好選擇,再大一點的尺寸,單手操作會容易手痠,也不易控制。
而文石後來被我淘汰,是因為購買前剛好出了一個新聞,說文石閱讀器的使用者協議,會需要使用者同意「不得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等政治性條款,且同意個資將存在中國境內伺服器等,雖然熊老闆的店員說是境內版與海外版的使用者協議翻譯問題,但後續一直沒有看到有進一步說明的新聞,所以還是不想試險。
最後比較完價格與產品規格後,搭配熊老闆商城的生日禮金,購入了這台Pubook2 7.8吋的閱讀器。當時購買的活動是閱讀器,搭配磁吸筆及替換筆芯,及螢幕保護磁吸可站立皮套,還有送pubu 終身飽讀方案,只要機器沒有壞掉,就可以持續閱讀飽讀裡的書,是在等圖書館要排隊的書期間,相當不錯的好選擇。購買還有送不少購書金,可以用來買一些熱門書籍。
使用上翻頁刷新有時候會稍慢,殘影的部分我看各機型都會有這個問題,但不影響閱讀的前提下,我覺得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可惜的是沒有實體翻書鍵,雖然購買前就知道了,但實際使用下來,用螢幕觸控翻書偶爾還是會有不靈敏的狀況。手寫目前只有體驗,但沒有實際大量使用,體感跟在試用的時候感受差不多。
購買之後有從飽讀裡看了幾本書,還有Hyread 也借了不少書,有幾本看完了,幾本還在排隊。其中彩色的部分用來看《神明便利店》相當不錯,不過我大部分都還是看小說居多,彩色使用率偏低。
提一個有遇到的閱讀問題,我在商城買了一本書,使用EPUB格式下載,以及使用黑色背景閱讀,會有部分文字無法呈現,在截圖要反映給客服的過程,發現因為該區塊是白底配上白字,在電子紙上沒有發現這個情況,圖片傳送到電腦才看出來,於是我把背景色改成白色之後,就可以正常看到內容了。回饋給客服後,說明會著手處理這個問題,在等待系統更新前先使用白色背景閱讀。
最後是 Pubu 的客服回覆速度時快時慢,先前詢問購書金購買手寫紙膜及背面保護貼,系統僅提醒無法使用回饋金,但實際輸入序號時,網頁則回饋序號錯誤,所以留言詢問是不能使用在購買該產品,還是贈送的購書金序號有誤,這個問題等了超過三個禮拜,最後是在臉書私訊粉專才有人回覆。而這次遇到的書本內容無法顯示問題,回應速度就快速許多。
以上是我購買閱讀器前的選擇過程,及購買後的一些小小使用心得,提供給可能也在觀望閱讀器的人參考。


